春分
每年公歷3月20日,太陽位於黃經0°時(春分),為春分。這壹天太陽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世界幾乎都是晝夜壹樣長(不考慮太陽光被大氣折射和早晨的陰影)。春分後,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從赤道向北半球移動,北半球各地白天長,夜晚短,即壹天中白天比夜晚長;在南半球,白天較短,夜晚較長,即壹天中白天比夜晚短。因此,春分也叫升分。
夏日至日
至日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的壹個節氣。公元前7世紀,先民用土規測量太陽的影子,從而確定了夏季至日。據《遵憲抄本》記載:“太陽北抵,晝長,影短,故稱夏至日。往好裏說,是極好的。”夏季至日上,太陽直射地面到達壹年中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到北回歸線(北緯23° 26 '),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長的地方,緯度越高,白晝越長。
秋分
中國古書《春秋故事·陰陽進出》說:“秋分,陰陽也半相,故晝夜寒暑。”秋分的意思是“半”。這壹天,太陽到達經度180度,直射地球赤道。所以在世界大部分地區,24小時的晝夜平分,各為12小時。
冬季至日
冬天的至日(公歷65438+2月21-23),寒冷的冬天來了。冬季至日是二十四節氣之壹,表示季節的變化。它是根據地球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即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而制定的。在冬季至日的那壹天,太陽移動到黃經270度(冬季至日點),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達到壹年中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又稱冬季至日線),太陽最偏向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