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木豆簡介

木豆簡介

目錄1拼音2全國中草藥收藏:木豆2.1拼音名稱2.2木豆別名2.3來源2.4性味2.5功能主治2.6木豆用法用量2.7備註2.8摘錄3中文版草:木豆3.1產地3.2音名3.3英文名3.4別名3.5產地3.6原形3.7產地分布3.8性狀3方子用木豆2中成藥用木豆3木豆1拼音mù dòu古籍

2《全國中草藥匯編》:木豆木豆2.1拼音名Mù Dòu。

2.2木豆木豆別名豆瓣醬、山豆根、絞豆、三葉草豆、野生大豆。

2.3來自木豆。[黃曲黴DC。]木豆屬(l .),豆科木豆屬植物,根入藥。秋冬采摘,洗凈,切段,晾幹。

2.4性味辛、澀、平。

2.5功能:利尿、消腫、化瘀、止痛。用於黃疸型肝炎、風濕性關節痛、跌打損傷、瘀血腫痛、便血鼻衄。

2.6木豆用法用量3 ~ 5元,水煎服。

2.7備註(1)種子在福建被誤當作紅小豆。

2.8摘自《全國中草藥匯編》

3《中國本草》:木豆3.1來自《中藥鑒定參考資料》

3.2拼音名稱Mù Dòu

3.3英文名Pigeonpea

3.4木豆別名觀音豆、木豆、木豆、三葉豆、蝸牛木豆、扭豆、野大豆。

3.5資料來源:豆科植物木豆的種子。

拉丁植物和動物礦物名稱:木豆。[金雀花木豆]

采收與貯藏:春秋兩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剝去種子,曬幹。

3.6木豆在原始形態下是壹種直立灌木,高度為13m,全部為灰綠色。多分枝,弱枝,縱溝,灰色柔毛。三片復葉,互生;托葉小;葉柄長約2cm,向上逐漸變短;葉片卵狀披針形,長510cm,寬13.5cm,先端尖,全葉兩面被覆,下方有不明顯的腺點。總狀花序腋生,有花序梗;花蝴蝶;萼鐘形,萼齒5,短柔毛和腺;花冠紅黃相間,長約1.8cm,旗瓣背面有紫褐色條紋,基部有短絲狀爪,爪頂有壹對鉤狀附屬物;雄蕊10,二形;心皮1,花柱細長線形,基部被短柔毛,柱頭漸尖,密被黃色短柔毛。莢果呈條狀,長47cm,兩側扁平,喙長,花瓣間有凹斜溝。種子36粒,近圓形,暗紅色種皮,有時具褐色斑點,種臍側生。花期2165438+10月,結果期3月和965438+10月。

3.7棲息地分布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001600m的山坡、沙地、叢林或林緣。

資源分布:浙江、福建、臺灣省、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3.8性狀種子扁圓形,直徑46厘米,表面暗紅色,種臍橢圓形,白色,突起突出;硬,裏面有兩片厚子葉。輕微的呼吸,淡淡的味道,咀嚼時有豆腥味。

3.9種子的化學成分含有苯丙氨酸、對羥基苯甲酸、γγ谷氨酰5甲基半胱氨酸、胰蛋白酶抑制劑和糜蛋白酶抑制劑。種子芽含有木豆素和木豆素。此外,葉子中還含有3羥基5甲氧基芪2羧酸。

3.10藥理作用其水溶液對絮狀表皮癬菌有抑制作用(體外試驗)。

3.11加工整理雜質,加工備用。

3.12辛澀;平;無毒的

3.13經絡-入肝;脾經

3.14具有利水消腫、化瘀止血的作用。主要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鼻出血、便血、癤腫、產後惡露、水腫、黃疸肝炎。

3.15木豆口服給藥及用量:煎服,1015g;還是磨吧。外用:適量,研末敷用;或者油炸洗凈。

3.16各派討論《泉州本草》:清熱解毒,補中益氣,利水消食,驅癰消腫,止血止痢。治療心虛、水腫、血淋、痔瘡、癰、痢疾、腳氣。

3.17摘自《中華本草》

將山茱萸木瓜丸和中藥木豆藥方吳茱萸裝入,頂蓋用竹簽紮好,放入瓷鍋中,蒸至木瓜熟透)。主治:腳氣,腿疼,膝蓋疼,腫不腫,腳疼。...

甲川木通粉×nmùtūngs?n別名:慕童粉,慕童湯處方:慕童1兩,矮牽牛半兩(炒),滑石1兩。方法:頂粗。...

杉木節粉盛輝卷67:組成:杉木節7片(銼細),蘇方木5兩(銼細,用1桶水煎得1升,不包括我),醋5份(加)。...

青木香易武湯的拼音:qρngmùXiāngyρwùtāng出自《外臺》卷三,名稱見《傷寒圖宋活指》卷五:方明:清。...

木防己湯拼音:mùfángjǐtāng英文:概述:木防己湯是方子的名稱,同名的方子大概有六個。《金匱要略》處方...

木豆方子用的比較多。

木瓜丸(010版),使用木豆的中成藥,記載了該中成藥的藥典標準。主要成分有木瓜、當歸、川芎、白芷、威靈仙、狗脊(制)、牛膝、...

肉豆蔻五味丸重2克。肉豆蔻五味丸的主要成分是肉豆蔻、土木香、木香、大棗和蓽茇。肉蔻五味丸的作用主要用於心煩。...

祖卡姆顆粒的主要成分:山奈、蓮、薄荷、大棗、洋甘菊、牛心樸子、甘草、黃蜀葵、大黃、罌粟殼。祖卡姆顆粒的功能...

二十五味余甘子粉g翼首草40g紅花65g降香100g西藏茜草60g馬兜鈴30g紫草50g石斛50g紫草75g。...

二十五味漢水石粉(制)200g天竺黃20g豆蔻10g訶子30g藏木香20g石榴10g木瓜20g巴夏嘎20g綠絨蒿。...

更多的中成藥使用木豆

古書《醫論》中的木豆:【卷十小兒】皮疹有表裏之癥,瘡皮不薄,如根光白頭漸紅腫,有膿者謂之木豆,內癥為臟皮而瘡皮薄,如水皰,易幹者謂之水豆。...

《普濟方》:【卷174】魚肫(醋泡)枳殼(去糠炒)川楝子(香(二錢)木豆,枳殼半衣)為細粉。除了朱砂。生姜研究...

藥引:【第六集】雜病,生半夏壹兩片,生甘草、生附子、生南星、生白附子、木香各五塊錢,全蠍二兩片,生姜十片每五塊錢煎服。治療中風痰...

《黃帝素問》:【卷七】六元季崢論第七十三章,根據明代六元季崢的意思。齊伯曰:先使其年,以顯其氣,及水火土運行之數,寒暑之風火轉化,則天道可見。...

《黃帝素問》:[卷七]第七十二篇武昌政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