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字***有1個讀音:bū。
拓展知識:
1、逋字意思
本義為逃亡,也引申指逃亡在外的人,另引申有拖欠、拖延的意思。如:逋租宿債勿復收。具體如下:
1、逃亡
於伐殷逋播臣。——《尚書·大誥》
狼失聲而逋。——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又如:逋臣(逃亡的大臣);逋逃藪;逋客
又指逃亡在外的人
可以懷遠,可以柔逋。——《晉書·赫連勃勃載記》
2、拖欠
逋租宿債勿復收。——沈約《宋書》
又如:逋債(拖延付債);逋租(拖欠租稅)
又指拖欠的債物
上曰:“積逋不償,民困可知,若逮其官,必責於民,民重困矣!”並所逋赦之。——清·張岱《快園道古·經濟》
3、懈怠,推遲
司徒謨頃以常疾,久逋王命。——房玄齡《晉書·蔡謨傳》
又如:逋壅(拖延積壓);逋慢(怠慢不敬;不遵法令)
4、暴露
病者獨,死者逋。——揚雄《法言·先知》
2、古籍解釋
《唐韻》博孤切《集韻》《韻會》《正韻》奔謨切,?音哺。《說文》亡也。《書·大誥》於伐殷逋播臣。《註》逋亡播遷之臣也。《易·訟卦》歸而逋其邑人三百戸。象曰:不克訟,歸逋?也。《左傳·文六年》趙宣子為政,董逋逃。《註》督?逃有罪之人也。
又《廣韻》懸也。《正韻》欠也。凡欠負官物,亡匿不還,皆謂之逋。《前漢·昭帝紀》三年以前逋更賦未入者,皆勿收。《後漢·光武紀》為舂陵侯家訟逋租。
又《段熲傳》洗雪百年之逋負。
3、組詞
逋逃、逋客、逋逃藪、逋欠、逋峭、逋留、積逋、逋慢、豕竄狼逋、迦逋、舊逋、逋逃之藪、逋遷、完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