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章:符咒與步罡踏鬥法術 步罡踏鬥對於道術家來說,是在齋醮、畫符、作法、通神時,必須學習的壹項法術。
而習奇門遁甲之法,也必須習會步罡踏鬥的法術才能通神,才能運用。步罡踏鬥是作法通神的要關。
所以符咒能夠靈驗,作法能夠通達神靈者,全是其作用,威靈是壹般人所不能及的。在三國時代,諸葛武候借東風,所設八卦陣均是必先步罡踏鬥才得作法驅神役鬼,方得驚世駭俗的奇功。
此外周初的姜太公、春秋時代的孫臏等都是經過步罡踏鬥而通神,才得驅神役鬼得以助戰而制勝的。 到了現代有道術家能夠步罡踏鬥者,其步罡踏鬥之法已經失去好多古代的秘傳與技藝了,基本上是太過簡陋的步罡踏鬥之法。
而且多數也不知其意義所在,步罡踏鬥所需的法術用品也是準備不夠充分,所以其作法的靈威亦不及古代的道術家。但是我們不能因此法失傳而不去研究,雖然現代的步罡踏鬥功法簡單,但它畢竟是道教學術的的壹門絕學,我們必須要學會它才能應用到符咒法術方面,才能盡量的達到通靈之目的。
現代流傳的罡法有:鬥罡法、先天八卦罡法、後天八卦罡法、太乙真人步罡法、飛鬥罡法、三奶夫人步罡法、玉女過河罡決等。 步罡踏鬥必須是深夜至野外,在星光之下的地面上畫上罡鬥圖及步罡踏鬥圖。
必須禁止讓人看到、窺視,就連五畜家禽也不能看見。如果被窺見,不但踏罡布鬥之法不靈,而且會有災害降身。
但依目前的法術來看,選擇在凈室內也可以作法。 圖而咒語則沒有任何記載。
所謂的“罡”指的是北鬥星,“鬥”也是指北鬥星,步罡踏鬥是在地上畫上北鬥七星的分布圖,按壹定的規定和程序在上面行走。北鬥七星的名稱在道教與古代傳統稱呼有所不同。
戰國秦漢時稱之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而在道家稱之為: 步罡踏鬥的目的是為了和神溝通。
和神溝通為何步北鬥星呢?這是因為北鬥星是天神的總管。北鬥星君天之候王也,主制二千神,掌管人間命籍。
只要感通了北鬥總管,自然可以對其下屬召之役之。並且符錄與北鬥的關系更為密切,所以在不少的符錄中都有北鬥七星的符圖。
唯有如此,才能召神遣將,才能達到施符的目的。 第二章:步罡踏鬥所用法器 第壹:七星劍壹把,長二尺四寸,寬壹寸五分。
道家所用的劍也叫做法劍。法劍主要有鋼、銅、木質三種。
踏罡布鬥者多用木質的劍,其代表的作用就是驅魔降妖、威力無窮。多以桃木制作,劍身上畫有斬邪魔類符錄,劍身兩面刻有北鬥七星圖案。
故稱為七星劍。七星劍壹般要制作兩把,壹雌壹雄。
可以將兩把劍握在壹起當作壹把使用,也可以左右各持壹把。 七星劍圖形 第二:令牌壹枚。
長七寸五分,寬三寸三分,厚壹寸五分。 令牌制作時間為:甲寅日砍木料,甲辰日書寫,甲午日刻形,甲申日上金泊,甲戊日祭煉,甲子日收藏。
令牌正面圖形 令牌背面陽鬥圖形 令牌背面陰鬥圖形 第三章:步罡踏鬥術語解釋 第壹:叩齒 即上下牙齒相互叩擊。主要作用就是為了集神通神,與天上的神氣感應。
叩齒分為左叩(天鐘)右叩(天磬)、中叩(法鼓)三種。遇見不祥、討伐鬼靈之事用左叩之法。
制伏邪惡集百神用右叩法。念道至真,修道養性朝見真聖用中叩法。
需要說明的就是:叩齒中所指的神是指自己本身身體之中的神。道教認為人體中就有神存在,對此不過多解釋,因為其中涉及到太多的道教知識,有不懂者可查找相關資料。
第二:掐決 又稱恰決、捏決。是將手掌中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關節分成十二個決位,作法時壹邊念咒,壹邊用大拇指按在掌中決位上。
其目的也是為了與神溝通。 第四章:步罡踏鬥基本做法 步罡踏鬥法分為踏陽鬥與踏陰鬥之分。
陰鬥是從貪字起至破字止,望北鬥拜二十四拜,叩齒三十六通,轉身步陽鬥。陽鬥從 字起至 字止,望北鬥拜二十四拜,再轉身至法壇前,心平氣和後,念總咒七次,面朝北,右手按令牌,左手掐劍決,上擊令牌壹下,感覺著要請的神將快要降臨時,密念總咒。
這時存想當值的二神將降臨法壇前並問妳:“令召吾何去使用?”妳可以回答說:“太上之法受吾,依旨任吾之行,請神會合護吾之身,依吾變化,應吾之道,隨吾遮隱,如律令。”說完後就擊令牌壹下,雙手執笏,望神朝禮拜八拜,將令牌在所點的香火上轉,按住令牌,念安神咒,並將祭物獻上。
再念咒,左手執笏,右手執劍,將紙馬燒化成灰,香、酒、果、茶、飯壹起拋入水中,將所祭三牲自己吃了,再下壇,不要回頭,壹百三十步至凈處脫去法衣冠,收藏。如遇急難,用此法召神即至。
步陰鬥圖 步陽鬥圖 實例操作 第壹:沐浴、凈口、凈手、心平氣靜。換上法神套裝 第二:在野外設壇或在凈室內設壇。
壇要黃布。壇上擺放熟三牲、水果、茶、飯、點燃九柱香,插在香爐上。
第三:金紙(三厘米見方),名香,清水壹盆。全副紙馬兵將、雲鶴甲馬壹百張,龍車鳳輦各五十張。
這些紙制物品都要祭煉壹百天後方可使用。七星劍、令牌、笏。
第四:壹切準備妥當後,從貪字起至破字止步罡踏鬥,望北鬥拜二十四拜,叩齒三十六通,轉身步陽鬥。陽鬥從 字起至 字止,望北鬥拜二十四拜,再轉身至法壇前,心平氣和。
2. 踏罡步鬥的意思tà gāng bù dòu ㄊㄚˋ ㄍㄤ ㄅㄨˋ ㄉㄡˋ
踏罡步鬥
道教法師祈天或作法的步伐。表示腳踏在天宮罡星鬥宿之上。
元 無名氏 《翫江亭》第二折:“我踏罡步鬥驅邪祟,仗著劍書符呪水。”《水滸傳》第八九回:“ 公孫勝 在軍中仗劍作法,踏罡步鬥,敕起五雷。”
明 無名氏 《廣成子》第四折:“踏罡步鬥通三界,保養丹砂體自清。”《冷眼觀》第十三回:“他上來請老太太拈了香,故意的踏罡步鬥、上表章、焚符籙,拿班做勢的忙碌了壹大陣。”
亦作“ 踏罡布鬥 ”。
《水滸傳》第七九回:“只聽得山頂上連珠炮響,蘆葦中颼颼有聲,卻是 公孫勝 披發仗劍,踏罡布鬥,在山頂上祭風。”
《續兒女英雄傳》第壹回:“每日踏罡布鬥,念誦真言。”
我記得三國裏有這個詞,真找到了···
《三國演義》
第壹百三回 上方谷司馬受困 五丈原諸葛禳星
是夜,孔明扶病出帳,仰觀天文,十分驚慌;入帳謂姜維曰:“吾命在旦夕矣!”維曰:“丞相何出此言?”孔明曰:“吾見三臺星中,客星倍明,主星幽隱,相輔列曜,其光昏暗:天象如此,吾命可知!”維曰:“天象雖則如此,丞相何不用祈禳之法挽回之?”孔明曰:“吾素諳祈禳之法,但未知天意若何。汝可引甲士四十九人,各執皂旗,穿皂衣,環繞帳外;我自於帳中祈禳北鬥。若七日內主燈不滅,吾壽可增壹紀;如燈滅,吾必死矣。閑雜人等,休教放入。凡壹應需用之物,只令二小童搬運。”姜維領命,自去準備。
時值八月中秋,是夜銀河耿耿,玉露零零,旌旗不動,刁鬥無聲。姜維在帳外引四十九人守護。孔明自於帳中設香花祭物,地上分布七盞大燈,外布四十九盞小燈,內安本命燈壹盞。孔明拜祝曰:“亮生於亂世,甘老林泉;承昭烈皇帝三顧之恩,托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馬之勞,誓討國賊。不意將星欲墜,陽壽將終。謹書尺素,上告穹蒼:伏望天慈,俯垂鑒聽,曲延臣算,使得上報君恩,下救民命,克復舊物,永延漢祀。非敢妄祈,實由情切。”拜祝畢,就帳中俯伏待旦。次日,扶病理事,吐血不止。日則計議軍機,夜則《《《《《《步罡踏鬥。》》》》》》
卻說司馬懿在營中堅守,忽壹夜仰觀天文,大喜,謂夏侯霸曰:“吾見將星失位,孔明必然有病,不久便死。妳可引壹千軍去五丈原哨探。若蜀人攘亂,不出接戰,孔明必然患病矣。吾當乘勢擊之。”霸引兵而去。孔明在帳中祈禳已及六夜,見主燈明亮,心中甚喜。姜維入帳,正見孔明披發仗劍,《《《《《踏罡步鬥》》》》》,壓鎮將星。忽聽得寨外吶喊,方欲令人出問,魏延飛步入告曰:“魏兵至矣!”延腳步急,竟將主燈撲滅。孔明棄劍而嘆曰!“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魏延惶恐,伏地請罪;姜維忿怒,拔劍欲殺魏延。正是:萬事不由人做主,壹心難與命爭衡。未知魏延性命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3. 步罡踏鬥的成語典故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壹○三回:“[孔明]日則計議軍機,夜則步罡踏鬥。”
典故步罡踏鬥是齋醮儀式組成中常用的儀式元。罡,原指北鬥星的鬥柄。
《抱樸子內篇·雜應》稱“又思作七星北鬥,以魁復其頭,以罡指前”,後以天罡泛指北鬥星。鬥,指北鬥。
步罡踏鬥,就是高功法師假十尺見方的土地,鋪設畫有二十八宿星象的罡單,作為九重之天,然後在罡單之上,腳登雲靴,隨著道曲,沈思九天,按鬥宿之象,默念咒訣,徐步踏之,以召請神將、伏魔降邪或者神飛九天、奏達表章。明代詩人張元凱曾描寫過當時宮內行步罡踏鬥儀的場面,十分壯觀:“宮女如花滿道場,時聞雜佩響琳瑯。
玉龍蟠釧擎仙表,金鳳鉤鞋踏鬥罡”。道士行步罡踏鬥時的踏鬥,稱為禹步。
據《洞神八帝元變經·禹步致靈》稱:“禹步者,蓋是夏禹所為術,召役神靈之行步,以為萬術之根源,玄機之要旨。昔大禹治水,不可預測高深;故設黑矩重望,以程其事。
或有伏泉磐石,非眼所及者,必召海若、河宗、山神、地祇,問以決之。然禹屆南海之濱,見鳥禁咒,能令大石翻動。
此鳥禁時,常作是步。禹遂模寫其行,令之入術。
自茲以還,術無不驗。因禹制作,故曰禹步。
末世以來,好道者眾,求者蜂起,推演百端。”因此,在道教創立前,方士們就已行步罡之術,道教將其吸收為道術之壹種並作為壹種儀式元。
道經稱從淮南王劉安以降到北魏時,罡法已“觸類長之,便成九十余條種”。唐宋以後,道教科儀典籍中的罡法更是五花八門,有以功能來命名的,如回屍起死罡、伏禦地祇罡、群魔束形罡、鬼精減爽罡、束縛魔靈罡、普掃不祥罡等;有以召請對象來命名的,如:召煉度司官吏罡、召靈寶官吏罡、召黃箓院官吏罡、召三鬼魔王罡、召五帝罡、召八方威神罡、召十方飛天神王罡法等;也有以步法圖形來命名的,如交泰罡、二十八宿罡、五行超脫罡、旋鬥歷箕罡等等。
盡管罡法繁多,但道士的踏步仍是有規律的。據《雲笈七簽》卷六十壹稱:“其法,先舉左,壹跬壹步,壹前壹後,壹陰壹陽,初與終同步,置腳橫直,互相承如丁字,所亦象陰陽之會也。
踵小虛相及,勿使步闊狹,失規矩。”靈寶罡步則“諸罡並丁立,起住皆左先右從,單步”。
起源高功步罡踏鬥之步伐,又稱為禹步。所謂大禹創行禹步的說法,首見於戰國諸子的記載。
戰國屍佼《屍子·廣澤》說:“禹於是疏河決江,十年不窺其家,足無爪,脛無毛,偏枯之病,步不能過,名曰‘禹步’。”《荀子》說:“今羽士作法,步魁罡,即謂禹步也。”
《洞神八帝元變經·禹步致靈》記載禹步來源說:相傳大禹治水時,至南海之濱,見有鳥禁咒,能令大石翻動,而鳥禁咒時必踩出奇異步伐,大禹遂模仿此步伐,運用於治水之方術。由於此術很靈驗,又是大禹模仿創作,人們就稱之為禹步。
關於禹步起源的說法,來自於民間的大禹傳說,但鳥禁咒能翻動大石壹事,似乎並不是虛無縹緲的神話。唐孫光憲《北夢瑣言》載:“南方有鸛食蛇。
每遇巨石,知其下有蛇,即於石前如道士禹步,其石阞然而轉,因得而啖。裏人學其法者,伺其養雛,緣樹以篾絙縛其巢,鸛必作法而解之。
乃鋪沙樹底,俾足跡所印而仿學之。”這就是民間傳說中禹步禁蛇的說法。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下載:啄木鳥“能禹步劾禁”,有人“以杙塞其口,而鋸平其外,伏草間伺之。啄木返,果翩然下樹,以喙畫沙若符篆,畫畢,以翼拂之,其 *** 之杙,錚然拔出如激矢。”
明劉元卿《賢弈編》卷四說:“鶴能巫步禁蛇,故食蛇;啄木遇蠢穴,能以嘴畫字而成符,蠢魚自出。皆鳥之智者也。”
可見禹步來源於鳥之禁咒的民間傳說,確乎有自然界的實證。對於禹步來源的民間傳說,道教進行了新的闡釋,賦予禹步以天真傳授的神聖意義。
《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說:“禹步者,雲大禹治水以成厥功。蓋天真授此步訣,以制神召靈,遂因名為禹步耳。
禹步是禹受於太上,而演天罡地紀,出為禹步。”將某種法術托為天真所授,這是道經中常見的說法。
《金鎖流珠引》卷二還繪有禹步的三步九跡圖,聲稱此圖是老君授大禹。《道法會元》卷壹百七十二說:禹步的三九之跡,壹十二跡,壹十五跡,“皆夏禹皇帝以步洪波之間,履步治水,開道役神,功成登真。”
關於禹步起源的另壹種說法是:“禹步其來甚遠,而夏禹得之,因而傳世,非禹所以統也。”此說將禹步的起源推至遠古社會,夏朝的開創者大禹也僅是禹步的傳人。
這種說法更具有古老神秘的色彩。其實,禹步最早是古代巫師跳神的步伐,巫師以此步召役神靈,因此人們稱之為巫步。
西漢揚雄《法言·重黎》說:“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說明漢代已認識到禹步與巫步有關。
胡新生《禹步探源》壹文認為,禹步起源於春秋時期巫師的跛步,算是對禹步起源的壹種闡釋。東漢道教創立以後,禹步成為道教召役神靈的法術。
道教承襲巫師的禹步,這裏可以列舉壹條證據。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載:“禹步三,勉壹步,呼‘臯!敢告曰:某行無咎!先為禹除道。
’”,此禹步用於遠行消災滅咎。東晉葛洪《抱樸子內篇·登涉》載:道士“往山林中,當以左手取青龍上草,折半置逢星下。
4. 表示文鬥的成語雞聲鵝鬥、
鬥雞養狗、
鬥折蛇行、
龍鬥虎爭、
計鬥負才、
鬥量筲計、
太山北鬥、
觸鬥蠻爭、
文章山鬥、
爭奇鬥異、
逞嬌鬥媚、
鬥雞走犬、
尺板鬥食、
隙中觀鬥、
鉤心鬥角、
才高八鬥、
鬥艷爭芳、
鬥筲穿窬、
步罡踏鬥、
尺布鬥粟、
氣沖牛鬥、
李白鬥酒、
錢過北鬥、
床下牛鬥、
炫巧鬥妍、
膽大如鬥、
鷸蚌相鬥、
鬥米尺布、
步鬥踏罡、
彘肩鬥酒
5. 道教知識:什麽是步罡踏鬥步罡踏鬥是道士禮拜星宿、召遣神靈的壹種動作。其步行轉折,宛如踏在罡星鬥宿之上,故稱。 罡,北鬥七星之柄。鬥,北鬥星。道教的步罡踏鬥,是道教齋醮的常行法術 。高功步罡踏鬥之步伐 ,又稱為禹步 。步罡踏鬥的 " 罡 " 與 " 鬥 " 、" 綱 " 皆與星鬥有關。罡,又稱天罡 ,指北鬥七星的鬥柄 ,即北鬥星第五至第七星 ; 鬥,即北鬥,因北方有七星聚成鬥形,故名北鬥。
而綱指鬥綱,北鬥第《 道 法 會 元 》卷二百五十記載九種鬥名 :飛鬥 、靈升鬥 、擊魁鬥、出鬥、入鬥、合緯鬥、披鬥、指罡鬥、豁落鬥 , 此九鬥皆不離北鬥,並要依式步罡。道教認為出入鬥中, 身強炁盛,延年益壽 ,萬邪皆避。步罡踏鬥的目的是為了和神溝通。
和神溝通為何步北鬥星呢?這是因為北鬥星是天神的總管。北鬥星君天之候王也,主制二千神,掌管人間命籍。只要感通了北鬥總管,自然可以對其下屬召之役之。並且符錄與北鬥的關系更為密切,所以在不少的符錄中都有北鬥七星的符圖。唯有如此,才能召神遣將,才能達到施符的目的。高功法師在醮壇上占方丈地,鋪設罡單,罡單以四靈(青龍、白虎 、朱雀 、玄武 ) 、二十八宿和九宮八卦成 , 象征九重之天,高功腳穿雲鞋,在罡單上隨著道曲沈思九天,面向神壇,握固閉氣,叩齒存神。然後九宮八卦之圖,按星辰鬥宿之方位,以步踏之,先舉左足,踩於離卦,右足踩坤卦;左踩震卦,右踩兌卦,左從右並作兌卦,右踩艮卦,左踩坎卦,右踩乾卦;左踩天門,右踩人門,左從右並在人門上立。足踩九宮八卦,即為九跡,如此反復進退三次,稱為三反,方閉目存神,調氣歸息。步罡踏鬥之宗教意蘊,是將醮壇轉換為神界,高功踏禹步,掐指訣,念咒語,飛躡罡步,如扶搖直上九萬裏之勢,遙想行走於銀河星漢,步入天界。以召請神將、伏魔降邪或者神馳九霄、奏達表章,起奏上蒼。禹步之法,先舉左足,壹跬壹步,壹前壹後,壹陰壹陽,初與終同步,置足橫直,步如丁字,以象陰陽之會。這種三步九跡,寓意三元九星、三極九宮,以應太陽大數。禹步是法天地造化之象,日月運行之度。道教認為禹步百日,誦詠鬥章,可以與神潛通。禹步鬥罡,***有九步,各有其象征意義。
宋路時中《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卷十九說:壹步像太極,二步像兩儀,三步像三才,四步像四時,五步像五行,六步像六律,七步像七星,八步像八卦,九步像九靈。道教的禹步之法,因與握固閉氣、掐訣存想等法術配合,要掌握禹步之真髓並非易事。壹般須先習五氣壹年,再習三步九跡星綱壹年,經兩年修習,方可臨壇步罡行法。
步罡用品第壹:七星劍壹把,長二尺四寸,寬壹寸五分。道家所用的劍也叫做法劍。法劍主要有鋼、銅、木質三種。踏罡布鬥者多用木質的劍,其代表的作用就是驅魔降妖、威力無窮。多以桃木制作,劍身上畫有斬邪魔類符錄,劍身兩面刻有北鬥七星圖案。故稱為七星劍。第二:令牌壹枚。長七寸五分,寬三寸三分,厚壹寸五分。令牌制作時間為:甲寅日砍木料,甲辰日書寫,甲午日刻形,甲申日上金泊,甲戊日祭煉,甲子日收藏
6. 科幻想象根據撟寫壹遍400字左右的作文當代美國著名科幻作家弗裏茨·布朗寫了壹個浪漫,現在,就證明了在最短的科幻世界。把它放到現代中國,正是25個字,只用了壹句話:最後壹個人在地球上
獨自坐在房間裏,這時,突然響起了敲門聲。。
雖然只有壹個句,但它也有虛構的特征。在小說的三要素中,有字符(壹個人),劇情(壹個人獨坐,聽到敲門聲),有環保(僅壹個房間在這個星球上,其中壹人)。科幻小說,專註於科幻小說,其最顯著的特點是:好誇張,制造懸念,給讀者壹個廣泛的自由聯想,想象等思維空間。這25個字促使讀者去追求,去探索的問題太多了 - 如何在地球上會
只剩下壹個人?其他人到哪裏去了?發往其他星球還是了嗎?如果者是因為什麽了?由於剩下的壹人在地球上,然後敲門聲又是誰呢?人類,外星人,或其他高智能的動物?這最後壹種是將要開門?會開什麽門,看到了什麽?如果外星人,他們能夠互相通過語言的情感是溝通? 。。最後的故事將如何再發展? 。。總之,它會讓每壹位讀者多維和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壹百個讀者,就會出現在“最後壹人在地球上”的故事壹百年。
7. 步罡的介紹因此在地上布星圖,隨鬥建(鬥杓所指方位)步之則稱步綱躡紀。
《雲笈七簽》卷二十收有(大上飛步九晨玉經》及《步天綱》皆述步行九星之法。或作禹步的總稱,《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卷八;“太上面演天綱地紀,出為禹步。”
同書又載躡地紀飛天綱法。特指罡法的壹種。
步天綱 又稱“步天罡”、“踏罡步鬥”。按北鬥七星的捧列而行的煉修法。
以布匹在地上排成北鬥的形狀,布匹上畫出七顆星及其連線。術者閉氣、念咒,然後按壹定順序以足踏畫在本布匹上的七星。
據稱,行此術能壹年辟非,二年辟兵,三年辟死,四年地仙,千害萬邪,眾莫敢幹”。《雲笈七簽》卷二0《三洞經教部·太上飛行玉經》:“九晨玄綱金簡文曰:修飛步九飛晨之道,亦當依步天綱之日兼而行之,益求飛天之遠,玄鬥屢鑒也。
若兼修者,當先行九晨而後步天綱也”。踏罡步鬥 又稱“步天綱”、“步綱躡紀”。
其行步方式稱禹步,故有時也稱其為禹步。道教施法最重要的步伐形式。
法師假十尺大小的土地,鋪設罡單,作為九重之天,腳穿雲鞋,隨著道曲,沈思九天,按鬥宿之象、九宮八卦之圖步之,以為即可神飛九天,送達章奏,禁制鬼神,破地召雷。其所步之跡最初系模擬北鬥七星。
中國古代的天文坐標中,以北極為天極,北極星下的北鬥星隨時轉動,被視作居中為樞紐。《史記·天官書》“鬥為帝車,運於中央,臨制四鄉。
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稱節度,定諸記,皆系於鬥。”因此,在觀念上和行為上都有對北鬥七星的畏懼、崇敬的表現,或者對之模擬以產生神秘效應的企圖發生。
前者表現在將北鬥七星當成神(星君)加以祭祀,後者表現在以鬥厭勝和指示行為取舍。踏罡步鬥即是其中壹法。
罡,原義是鬥杓最末壹顆星,北鬥指向其最具體的壹點,就是罡。踏罡,有隨鬥運轉的意思,比較嚴格的做法,是在行步時先須推算該時天罡所在以定方位。
步鬥,則指步伐軌跡有如鬥形。這種方術,至遲在東漢末已經出現。
魏伯 陽《周易參同契,站在丹鼎派立插斥責當時“悖逆失樞機的諸術中就有“履行步鬥宿'。符{上竹下錄}派則將之采人 道術。
張道陵壹系的正壹盟威道教有壹種專為步鬥而制的法篆(太上三五正壹盟威步星綱篆》,又名《太亡正壹星綱五鬥錄》,是將步北鬥擴展為步五鬥了。踏罡步鬥的步法,稱為禹步。
禹步的產生可能比北鬥要早。傳說大禹治水時,“屆南海之濱,見烏禁咒,能令大石 翻動。
此烏禁時,常作是步。禹遂模寫其行,令之入術。
自茲以往,術無不驗。因禹制作,故曰禹步。
末世以來,好道者眾,求者蜂起,推演百端”(《洞神八帝元變經 ·禹步制靈》)。禹步之法有三步九跡之說,從葛洪記載的來看。
禹步九跡是排在壹條直線上,並無鬥折之形。 但後來它與步鬥匯合為壹。
禹步中膝蓋常曲,出步時兩腳掌多不平行,而常成“丁”字形,即九十度夾角。因二者混合,後人遂以北鬥、八卦、河圖等對禹步作出新的解釋。
或說九代表北鬥九星(七星加上兩顆輔星),壹說恰符九宮,壹說跡成坎離卦。踏罡步鬥的步法,比較 基本的為鬥罡。
後來發展出了許多形式、內容不壹的罡 法,所走的步子也不限於北鬥之形。就唐宋以後道書中所載的常見罡名有:三步九跡法、十二跡禹步法、三五跡禹步法、躡地紀飛天綱法、十五跡禹步法、天地交泰 禹步法、交乾禹步法、未濟禹步法、既濟禹步法、步三臺七星鬥法、八鬥步法、步豁落鬥法、步三攝綱法、三 步丁字綱法、步霹靂解咒殺鬼綱、步綱敕水殺鬼都官法、關閉七步鐵蓋綱法、步火鈴鬥法、破地召雷罡、九州罡、連珠熠耀罡、五行相生罡、五行相克罡、二十八宿罡等幾十種,仍有相當壹部分在正壹道法中運用。
其他專門的道法科儀中尚有壹些特有的罡法。踏罡步鬥,大抵有兩種功能,壹是作為天象運行象征,步之即代表飛行九天,二是認為步罡有特殊威權,可以召役鬼神、禁制萬物。
它與掐訣壹起被視作施法的主要手段。《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卷八:“按禹步綱鬥掌目之訣,為道之大要,法之元紀也。
綱者,乘於正氣以禦物,訣目者,立於神機面運化。修仙煉真,劾召制伏,莫不資之於此矣。”
不過,步罡通常是作為道法科儀的壹項方法出現,其賦義即所想象的內容,隨道法具體內容面異。—般說來,在科儀中凡涉及進表上章,法師步量時側重飛行九天,達於帝所的壹面,而在召將、驅黴,捉妖壹類法術中,則側重於其“制伏兇惡、克伐災危”。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卷三)。
8. 步罡踏鬥是什麽它 是 在 醮 壇 上 占 方 丈 之 地 , 鋪 設 罡 單 , 罡 單 以 四 靈 ( 青 龍 、白 虎 、朱 雀 、玄 武 ) 、二 十 八 宿 和 九 宮 八 卦 組 成 , 象 征 九 重 之 天 , 高 功 腳 穿 雲 鞋 , 在 罡 單 上 隨 著 道 曲 , 沈 思 九 天 , 按 星 辰 鬥 宿 之 方 位 , 九 宮 八 卦 之 圖 , 以 步 踏 之 , 即 可 神 馳 九 霄 , 啟 奏 上 天 。
道 教 的 步 罡 踏 鬥 , 是 道 教 齋 醮 的 常 行 法 術 。 高 功 步 罡 踏 鬥 之 步 伐 , 又 稱 為 禹 步 。
所 謂 大 禹 創 行 禹 步 的 說 法 , 首 見 於 戰 國 諸 子 的 記 載 。 戰 國 屍 佼 《 屍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