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周揚、魯迅、馮雪峰、胡風之間到底有什麽關系?當時老師講現代文學史的時候我聽得稀裏糊塗的

周揚、魯迅、馮雪峰、胡風之間到底有什麽關系?當時老師講現代文學史的時候我聽得稀裏糊塗的

當時在上海左翼作家內部,"兩個口號"的論爭激戰正酣,馮雪峰、胡風都在魯迅的大旗下,而周揚等人則被魯迅譏諷為"四條漢子"。

從史料看,周揚從未公開說過魯迅的壞話,但他是以清君側的態度,與馮雪峰和胡風不***戴天,而馮、胡雖然後來都敗在周揚的手下,但從他們的回憶錄來看對周魯的矛盾也都語焉不詳

魯迅遂要求發表解散“左聯”的“宣言”,聲明“‘左聯’的解散是在新的形勢之下組織抗日統壹戰線文藝團體所必須的”。“假若這樣無聲無息地解散,會被人誤認為禁不起壓迫而潰散”。魯迅的這個意見得到“文總”壹定程度的尊重。據胡喬木的回憶,最初曾決定以“文總”的名義發表解散宣言,但下屬各聯(包括“左聯”在內)不發表,後來“文化界救國會”接著成立,如再以“文總”的名義發表宣言,會使國民黨把“文救會”看作是“文總”的替身,遂又決定壹律不發表宣言。由於“左聯”的同誌沒有及時對魯迅解釋,以至於

引起了魯迅的嚴重對立情緒。1936年2月18日,當徐懋庸將“文總”的最後決定正式告訴魯迅先生時,“魯迅當時臉色壹沈,不發壹言”。

魯迅顯然對這樣的結果深為痛心和失望。後來他曾私下對馮雪峰說:就這麽解散了,毫不重視這是壹條戰線。由此看出,盡管魯迅對“左聯”部分成員有種種不滿,但對於組織本身,卻是極其關切和重視的。林淡秋稱:“左聯”常委會沒有認真討論過魯迅的意見,根本漠視了魯迅在“左聯”的領袖地位。胡喬木也指出:“左聯”的同誌沒有鄭重地征求和聽取魯迅的意見,“這是壹個不可原諒的錯誤”。

由於這樣的過失,從而加劇了以往的對立情緒。等到馮雪峰返回上海後,周揚等人與魯迅的這種對立情緒也使他對周揚的看法雪上加霜。

在這期間,還有壹個主要的因素必須提及,那就是“四條漢子”和魯迅在關於胡風看法上產生的歧義。

胡風1933年6月從日本回國後,經周揚的安排,擔任“左聯”宣傳部部長,後又擔任組織部部長,並承擔了“左聯”和魯迅之間的聯絡人的工作。此前,胡風和魯迅原來並不認識,但在此後與魯迅的接觸中,胡風以其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對魯迅的尊重成為魯迅所信任的人。

在魯迅和周揚等人關系不斷惡化的過程中,胡風到底起過什麽作用?從周揚、夏衍到田漢、茅盾等人,都異口同聲地指責胡風從中挑撥離間,即使是在新時期以來平心靜氣地談論當年的爭論,對胡風的這種指責依然沒有消弭。設身處地地考慮壹下當時的大環境,這種指責雖不是空穴來風但的確是言過其實了。

說不是“空穴來風”,是因為根據當時的歷史場景,在宗派主義色彩比較濃厚的情況下,胡風也不可能擺脫這種羈絆。

根據胡風本人以及沙汀、任白戈等人的回憶,周揚與胡風在最初的合作是很愉快的,但是,不久情況就有了變化。任白戈回憶說:

胡風經常表示不同意周揚同誌的意見。但由於何谷天同誌是黨員,在組織原則上他應該同意周揚同誌的意見。常常是我和何谷天同誌兩人對胡風壹人。周揚同誌的意見在“左聯”常委會上還是得到了貫徹執行。但是胡風擔任秘書長的職務,我們常委會的工作由他負責向魯迅先生報告請示,他常常在傳達魯迅先生指示的時候帶進壹些他自己的意見,有些就顯然與周揚同誌的意見不同。本來“左聯”是在雙重領導下工作:壹方面要接受魯迅先生的領導,壹方面要接受黨的領導。這兩方面的領導要做到壹致而不發生矛盾,主要是靠黨的組織如何與魯迅先生通氣和協商,而且善於聽取和尊重魯迅先生的意見,同時也依靠“左聯”向魯迅先生匯報請示工作的人能夠如實地反映情況,並善於領會和疏通雙方的意見。如果胡風在與魯迅先生接近取得信任之後,能夠本著團結的方針,多做壹些團結的工作是可以協調壹致的。

由此說來,不帶任何偏見地分析當時及以後的情況,倘若胡風跟魯迅要好之後,他的心胸更寬闊壹些,有意轉達對方的誠意,也許真的能緩解雙方之間的壹些誤解。

說“言過其實”,是因為說胡風“挑撥離間”的確誇大了胡風的作用。且不說宗派的產生是雙方的事情,壹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魯迅畢竟是當時中國思想、文學戰線上公認的領袖,他同周揚等人矛盾的發生、發展以及他處理問題的方式,都不是當時還是壹位文學青年的胡風的言論所能左右的。

/20041013/16985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