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南懷瑾先生曾講:配合地圖,讀古人的史書“原典”(而不是當今專家、教授寫的通史),可以培養出真正的大政治家。出將入相,博古通今。那就需要我們:1、通古文(會文言文),2、認得繁體字。
我們知道,小朋友們得到知識壹般是兩個途徑:壹是直接,壹是間接。
直接的途徑,壹般是通過身傍的師友,得到學習和收益;間接的善知識,多半是書籍。
其中,書籍給人們帶來的啟迪和能量,有時超過直接從身傍周圍人的學習。因為人的周圍未必有那麽多高人,而古籍中,卻多半是高人與妳的對話。如果妳讀得懂古文,那麽幾千年前,古人的話妳都會聽得懂,看得明白,就如在他們身傍參加壹個極高級的學習講座,而且那些講座,是千百年來,經歷時間的考驗和朝代更替,壹代壹代傳下來的精化。
我們可以知道,我們的古籍,是古人流傳下來給我們的,而我們的前人,可能是世界上,最愛護自已子孫的先民了,他們極有智慧,而且好記載,好記歷史,(有些其他民族的先民,也很有智慧,但是他們不註重歷史,也不好記載,所以,只有文化失傳)。而且我們的先人,是十分有道德、並且註重道德的。所以,他們傳下來的東西,大多是流淌著對子孫後代殷殷期望和厚愛的精華。
而且,壹個眾所周知的道理,能夠流傳下來的東西,大多是經得歷了多少代人的傳遞,試想,壹本時尚雜誌,可能會在書櫃裏放著十年二十年嗎,想必不到壹個月,就變賣成廢紙了。如果壹本書能在手裏留到自已去逝,並且值得把它傳給後人,並且後人在他去逝後,還覺得這本書有保存價值,可以想壹想,這本典籍,必然是具備相當價值的,這是壹個淺顯的道理。
所以有人說,讀壹本好書,可以改變人的壹生。
如此看來,古人有心流傳下來的至寶,妳不去挖掘,還有心去阻擋別人去挖掘,阻擋別人從中獲得利益,妳這還是希望未來的孩子們個個賢達有出息、有所成就嗎?大概您只想讓孩子們接受“小貓叫,小狗跳”的淺智兒歌,只接受當今電視裏那些泡沫劇,接受那些殺、盜、淫、妄的啟迪,而想把他們擋在智慧之門之外,擋在古聖先賢慈悲教誨的殿堂的門外。如此看來,您想壹想,您是想“救救孩子”嗎?
再說文言文 我們的文言文,是先人極有智慧的發明,他們讓文字記載與平常的語言對話,分開兩條腿走路。我們知道,人們說話的語言方式,幾十年壹變,變來變去,早已變得面目全非。大概後世壹百年,讀我們今天的話,會需要考古。
由於文言文是獨立的文字記載,所以,如果妳讀得懂古文(文言文),那麽,上至周朝,下至近代,所有的文章,妳都可以讀懂,都可以從中受益、從中學習。
文言文,這個智慧的發明,在今天,是世界上獨壹無二的。
[附]:南懷瑾先生講文言文的重要 中國古人了解,語言最多三十年壹個變化,因地方不同帶來的語言變化也是壹種,所以把語言和文字脫開。後人只要花兩年的時言,學會了壹兩千個字,幾千年以上的書也能讀懂。外文不同了,譬如英文,現在已經壹二十萬字,還在不斷地發展下去。壹百多年前的外文古書,現在人已經看不懂了,非要專家研究不可。中國文字不同在這裏。
中國文化寶庫壹把鑰匙打開,就是古文。古文、古詩學好了,白話文、白話詩也自然會寫得好。
文言文,壹個智慧的工具。 [轉貼] 因為中國有文言文,所以,幾千年前老祖先如孔老夫子的東西,擺在今天的人們面前,人們仍可以看得懂
相比來說,西方文明,如古埃及、古巴比侖等文明,他們的文明就沒那麽幸運,因為他們的先人沒有我們先人如此的智慧,沒有發明文言文這樣好的壹種工具,所以,今天的科學家再去研究他們幾千年前的東西,簡直是要命,那真是專修那個科目的世界上極少的幾個科學家才可以懂得古埃及和古巴比侖人要說些什麽。相比來說,我們的《老子》、《呂氏春秋》……擺在面前,壹般稍通文言的人,都可以讀懂。
如此看來,文言文,他的優勢是將壹個文明,完整的,原封不動的,很好的傳承下來。
並且,因為他的精練,所以文言文裏面,還有許多白話文無法替代的韻味和智慧在其中。值得珍惜,值得學習。
讀懂文言文是與“先民中的智者”溝通。吸收的是中國幾千年來,智慧的精華。如果能把這把“鑰匙”掌握在手,那對於壹個人的學識和修養壹定大有裨益。
現在的兒童讀經教育正在著手於此,當然他們還要加誦壹些英文的經典和心珠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