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展來講:甲骨文(商後期)——金文(西周)——小篆(秦)——隸書(漢)/草書(漢)——楷書(六朝)——行書(晉成熟、唐宋盛行)
我們所說的篆、隸、楷、草、行書體,就這麽回事。
二、甲骨文、金文(先秦)甲骨文是什麽?
甲骨文,是目前可以見到的最早的成熟書法。因為1899年王懿榮在壹種稱為“龍骨”的中藥材上面,偶然發現壹些刻畫符號。“龍骨”,就是龜殼,而上面的刻畫符號,後來經考古學家和古文字學家證明,就是“甲骨文”。
這裏最重要的還有出土於河南安陽小屯村的殷墟,是距今約三千四百年前的商代遺物。後來經過不斷挖掘,出土甲骨片達十萬枚之多;而上面的刻畫符號,也總計達4500個,其中1700個被逐壹破譯和解釋出來。甲骨文內容大多為"蔔辭",乃記載占蔔吉兇之事件。
金文?
金文也叫鐘鼎文。簡單講就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
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鐘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金文即為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較之於甲骨文的纖細,金文稍粗,古樸,有金石氣
三、小篆(秦)小篆是在秦始皇統壹中國後,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壹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的六國文字,創制了統壹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
秦統壹後的文字稱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刪繁就 簡而來。著名書法家李斯的代表作為秦泰山刻石,歷代都有極高的評價。秦代是繼承與創新的變革時期。《說文解字序》說:“秦書有八體,壹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書,八曰隸書。” 基本概括了此時字體的面貌。?小篆的制定是中國第壹次有系統地將文字的書體標準化的過程。
?四、隸書在隸書成熟的同時,又出現了破體的隸變,發展而成為章草,行書,真書也已萌芽。到了三國時期則是隸楷並存。
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壹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雁尾”、“壹波三折”。
至於草書、楷書、行書相信就比較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