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什麽是腎陰虛,什麽是腎陽虛,兩者有什麽區別,等待回答,謝謝!

什麽是腎陰虛,什麽是腎陽虛,兩者有什麽區別,等待回答,謝謝!

腎陰虛證在不同疾病中出現時,各有不同的臨床表現,治法亦有區別。如在遺精病

中出現腎陰虛證,則見陽事易舉、夢遺、早泄、頭暈眼花、精神不振等癥,多因悠情縱

欲,腎陰虧耗,虛火擾動精室所致,治宜滋腎陰,瀉虛火,方選知柏地黃丸(《醫方

考》)。若在不寐病中出現腎陰虛證,則見心煩,失眠,雜夢紛紜,五心煩熱,頭暈耳嗚

等癥,多因思慮過度,所願不遂,陰精暗耗,腎陰不足,心火偏旺所致。徐東桌說:

“有因腎水不足,真陰不升,而心火獨亢,不得眠者。”治宜滋腎壯水制火,安神定誌,

方用六味地黃丸(《小兒藥證直訣》)合黃連阿膠湯(《傷寒論》)。如在膏淋病中出現腎

陰虛證,則見小便渾如米洽、尿道澀痛、或琳出如脂、形贏乏力、腰膝酸軟、舌質紅苔

膩等癥,多因房室勞傷,或情誌所傷,由腎陰虧損,下元不固,脂液下泄所致,治宜益

腎固攝,方用草薛分清飲(《丹溪心法》)合六味地黃丸加減。如在虛勞病中出現腎陰虛

證,則見形體贏瘦,煩熱,頭暈耳鳴,耳聾,兩足瘓弱,神色萎頓等癥,多因先天察賦

不足,後天勞作過極,或久病失於調養,使腎臟真陰不足,久虛不復,發為虛勞,治宜

滋腎填陰,方選大補陰丸(《丹溪心法》)及大補元煎(<景嶽全書》)。若在尿血病中出

現腎陰虛證,可見小便短赤帶血,腰膝酸軟,神疲乏力,舌質紅,脈細數等癥,此由縱

情色欲,相火妄動,腎陰虧耗,陰虛則生內熱,熱灼血絡而外溢,張景嶽說:“此多以

酒色欲念,致動下焦之火而然。”治宜滋陰清火,兼以止血,方用大補陰丸(《丹溪心

法》)合小薊飲子(《濟生方》)。若在消渴病中出現腎陰虛證,稱為“下消”、“腎消”,

癥見小便頻數量多、尿如脂膏、口幹舌紅、消瘦、脈沈細而數,此由房室不節,酒酐肥

甘過食,腎虛陰虧,下焦虛憊,約束無權使然。(景嶽全書》:“下消者,下焦病也,小

便黃赤,為淋為濁,如膏如脂,面黑耳焦,口漸消瘦,其病在腎,故又名腎消也:”治

宜滋陰固腎,以六味地黃丸重用山藥、英肉等。倘若溫熱病中,因熱人下焦,邪熱久

稽,熱灼真陰,引起腎陰虛者,則病勢較急,臨床見身熱不甚,久留不退,手足心熱甚

於手足背,口幹,舌質幹絳,甚則紫晦而幹,或神倦耳聾,脈虛大等癥,治宜滋養腎陰清熱,方選加減復脈湯((溫病條辨》)。若婦科崩漏病中出現腎陰虛證,則見經行先期,

崩中漏下,淋漓不斷,經色紅,量多,或帶下粘稠、舌質紅、脈沈細數等癥,治宜滋陰

涼血止血、方選清海丸(《傅青主女科》)、花蕊石散(《十藥神書》)。

腎陰虛證常因人、因時不同,表現亦不完全相同。如老年腎陰虛證,以齒發早墮、

便秘、尿澀滴瀝、耳聾耳鳴、眩暈等為主要表現;在男性青壯年患腎陰虛證者,以夢

遺、早泄、失眠等為主癥;在女性患者則為經行先期,或崩漏,不孕等主癥。從時間上

來說,腎陰虛證的陰虛火旺現象以傍晚或夜間為甚,晨起好轉。

根據臟腑相關的理論,壹臟有病,勢必波及他臟,腎陰虛證在其病機演化過程中常

出現壹些兼挾證候。如心與腎之間水火互濟,腎陰必上滋於心,心火才不亢;若腎陰不

足,水不濟火,心火獨亢,遂出現心腎不交之證,癥見心煩不寐,多夢遺精,心悸健

忘,眩暈耳鳴,口幹咽燥,腰膝酸軟,潮熱盜汗,舌紅無苔,脈細數等。

類證鑒別

腎精不足證與腎陰虛證精屬陰,腎精不足證屬陰虛證的範疇,兩證的病因病機、

臨床表現十分相似,但還是有壹定的區別。腎陰的概念較之腎精為廣,腎精不足證是腎

陰虛證的表現之壹,但不是全部。從病因而論,腎陰虛證每因房室不節,腎陰虧耗;或

下焦濕熱久蘊,耗傷腎陰;或在溫熱病後期,熱灼津傷,腎陰受損;或情誌內傷,氣火

傷陰;或慢性病中,其他臟腑陰分先傷,久則累及於腎,腎陰傷而虛火亢,發為此證。

腎陰虛則生內熱,故有五心煩熱,失眠盜汗,口幹咽燥;陰虛則陽偏亢,精關不固,故

遺精;虛火擾動.沖任,故有崩漏,不孕;腎陰不足,精氣亦虧,故有腰膝酸軟,脈細數

等癥。腎精不足證的病因,常由先天秉賦不足,或房勞過度,陰精虧耗;或疲勞衰竭,

精氣匠乏所致。從臨床表現看,腎精不足證的主癥是:眩暈耳鳴,腦鳴耳聾,齒搖發

落,須發早白,神疲乏力,健忘,記憶力減退,男子不育,女子不孕,尺脈沈細等。其

與腎陰虛證不同的是,壹般沒有五心煩熱,盜汗,咽幹,舌紅,脈細數等陰虛火旺的癥

狀,以此為別。

腎陰陽兩虛證與腎陰虛證所謂腎陰陽兩虛證即包括腎陰虛證和腎陽虛證。從病機

上分析,腎陰虛日久,陰損及陽,導致腎陰陽兩虛,因此腎陰陽兩虛證可以是腎陰虛證

的進壹步發展。臨床表現有畏寒手足心熱,口幹咽燥,但喜熱飲,耳鳴盜汗,陽賡遺

滑,腰膝酸軟,小便清長或余瀝不盡,舌根苔白,舌質稍紅,尺脈細弱或帶數象等。此

與單純腎陰虛證所出現的陰血虧損、虛火上亢的壹系列癥狀顯然有別。

肝腎陰虛證與腎陰虛證肝藏血,腎藏精,肝與腎之間乙癸同源,精血互生,肝腎

兩臟的生理關系至為密切。肝腎陰虛證的形成,常由失血過多,或久病營陰虧損,或房

勞過度,使肝腎陰分虧損;亦可因腎陰先虛,精不化血,血不養肝,使肝腎俱虛。臨床

可見頭暈目花,視物不清,面色憔悴,耳鳴耳聾,脅肋疼痛,腰膝酸軟,肢麻,顴紅唇

赤,手足.合熱,盜汗遺精,女子月經不調等癥。其與單純腎陰虛證不同的是,由於波及

臟腑有異,因而後者常無眩暈,視物不清,脅肋疼痛,肢麻拘攣等肝血不足之證,以此

可資鑒別。

肺腎陰虛證與腎陰虛證肺屬金,腎屬水,肺腎兩臟乃金水相生關系,肺腎陰虛證

與腎陰虛證在發病機制與臨床表現上頗多相似。但肺腎陰虛證的形成,或因久咳耗傷肺

陰,肺陰虛者日久金不生水,進而耗損腎陰,使肺腎皆虛;或由子腎陰不足,不能滋養

肺陰,形成肺腎陰虛證。臨床表現為咳嗽痰出不爽,動則氣促,間或咯血,口幹咽燥,

或聲音嘶啞,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顴紅,舌紅少苔,脈細數。而腎陰虛證

病因多由房室勞倦、久病及腎、熱病後期熱人下焦所致,病理變化僅局限子腎,尚未累

及於肺,故不出現咳嗽咯血、聲音嘶啞等肺陰損傷的見證。

腎陽虛

腎陽虛證可出現於多種疾病之中,其臨床表現各具壹定特點,治法亦不盡相同,必

須加以辨析。如慢性泄瀉病出現腎陽虛證,則多表現黎明之前臍周作痛,腸鳴泄瀉,瀉

後痛減,肢冷畏寒等“五更泄瀉”的特點,此由腎陽不足,火不生土,脾運失健所致,

張景嶽說:“今腎中陽氣不足,則命門火衰,而陰寒極盛之時,則令人洞泄不止也。”治

宜溫腎健脾,方用四神丸(《婦人良方》)。若水腫病中出現腎陽虛證,其臨床表現每以

全身水腫,尤以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起,尿少,腰痛酸重,四肢厥冷,舌淡胖,邊

有齒痕等“陰水證”為特點,此由腎陽衰弱,開闔不利,膀耽氣化失常,水液稽留,以

致泛濫橫濫,而成水腫,喻嘉言說:“腎氣從陰則闔,陰太盛則關門常闔,水不通為

腫。”治宜溫腎化氣利水,方用真武湯(《傷寒論》)。若雇閉病中見腎陽虛證,常以小便

不通或滴瀝不暢,排出無力,腰膝酸冷為特點,多由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無陽則陰

無以化”,膀耽氣化失職所致,治宜溫腎益氣,補腎通竅,方用濟生腎氣丸(<濟生

方》)。若陽瘓病中見腎陽虛證,以陽事不舉,或舉而不堅,滑精,精神萎靡,腰膝酸軟

為特點,此多由恐情縱欲,腎精虧損,命門火衰,精氣虛寒所致,治宜補腎壯陽,方用

贊育丹漢景嶽全書》)。若虛勞病中見腎陽虛證,則可表現為惡寒肢冷,下利清稀,小

便清長而多,腰脊酸痛,遺精陽蜜等癥狀,緣因久病積虛成損,真陽漸衰,不能溫煦臟

腑所致,治宜溫補命門,兼養精血,方用右歸丸(《景嶽全書》)及龜鹿二仙膠(《蘭臺

軌範》)。若哮喘病中出現腎陽虛證,臨床表現以氣虛喘促,呼多吸少,動則喘甚,肢冷

面青,舌淡,脈虛浮等“‘腎不納氣”為特點,因腎為氣之根,哮喘日久,腎氣虧損,下

元不固,氣不攝納所致,《證治準繩》說:“真元耗損,喘生於腎氣上奔。”治宜溫腎納

氣,方用人參胡桃湯(《濟生方》)或腎氣丸(<金廈要略》)。總之,證候雖相同,但在

不同疾病中,其癥狀表現各有特色,臨床可根據上述病證特點,加以辨析。

又,腎陽虛證較多發生於年高體弱者,因高齡元陽漸衰,常見精神萎頓,面色無

華,動則氣促,腰膝酸軟,肢冷畏寒,夜尿多或有余瀝等癥;婦人見腎陽虛證者,主要

表現為帶下綿綿而清稀,經行衍期或閉經,宮寒不孕等特點。此即因人而異,治當“因

人制宜”。

腎為先天之本,中寓命門真火(真陽),故人身五臟諸陽,皆賴腎中元陽以生發,

疾病發展到腎陽虛衰階段,常提示病情深重。在其病機演進過程中常伴見兩種情況:壹

是由於腎中元陽衰微,陽氣不運,氣化失司,開闔不利,以致水濕、痰濁、癖血等陰邪

留滯,出現面色晦黯,精神萎頓,甚則神壹識昏蒙,眩暈,惡心嘔吐,尿少或尿閉,全身

浮腫,舌質晦暗帶青等濁陰上逆之證;二是由腎陽虛衰,復因外邪直中,或汗下太過,

或病久元陽漸竭,陽微陰盛,瀕於離決,出現大汗琳漓,汗出清稀而涼,畏寒倦臥,四

肢不溫,神識昏蒙,脈微欲絕等陽氣欲脫之證。疾病至此,宜急挽垂絕之陽,救得壹分

陽氣,便有壹分生機。

類證鑒別

腎氣虛證與腎陽虛證氣屬陽,腎氣虛證本屬腎陽虛證的範疇,兩證的病因病機、

臨床表現十分相似,但亦有壹定的區別。腎陽的概念較腎氣為廣,腎陽虛證可包括腎氣

虛證,腎陽虛證可以是腎氣虛證的進壹步發展。從病因而論,腎陽虛證或由票賦薄弱、

素體陽虛;久病不愈,累及腎陽;或房勞過度,下元虧損;或年高體衰,元陽不足所

致。陽虛則不能溫煦肢體,故畏寒肢冷;腰為腎之府,腎陽虛則腰膝酸冷;腎主藏精,

元陽不足,精氣不固,而見陽瘓滑精,女子帶下清冷,宮寒不孕;腎主水,司二便,陽

虛則開闔不利,氣化無權,水濕逗留而見浮腫;尺脈屬腎,故尺脈沈細或遲。腎氣虛證

也可由先天不足,勞損過度,久病及腎等原因而引起。但病變尚未達到傷陽的階段,臨

床以頭暈耳鳴,聽力減退,腰膝酸軟,夜間多尿,滑精早泄,脈細弱等表現為主癥。而

腎陽虛證除了上述表現外,尚有面色吮白,畏寒肢冷,陽事不用,帶下清冷,下肢浮

腫,苔白,脈遲等陽氣不足見證。陽虛者見寒象,氣虛者寒象不顯,以此可資鑒別。

腎陰陽兩虛證與腎陽虛證根據陰陽互根的理論,陰損及陽,陽損及陰。腎陰陽兩

虛證與腎陽虛證在病機上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前者可由腎陽虛證發展而成,或因腎陰

虛證演變所致。若腎陽已虛之體,遷延失治,陽損則陰無以化,或過服溫腎助陽之品,

溫熱爍陰,或感熱邪,腎陰受灼,致成腎陰陽兩虛;或腎陰先虛,陽無以生,亦可發展

成腎陰陽兩虛之證。臨床表現有畏寒而手足心熱,口幹咽燥,但喜熱飲,耳鳴盜汗,腰膝酸軟,陽瘓遺滑,小便清長或余瀝不盡,舌根苔白,舌質稍紅,尺脈細弱或帶數象,

顯然與單純腎陽虛證的壹派陽衰陰盛之象不同。

脾腎陽虛證與腎陽虛證脾屬土,腎為水火之臟,土能制水,火能生土,脾腎兩臟

的生理關系至為密切。脾腎陽虛證的形成,常由飲食勞倦、久瀉不已等因素致脾陽受

損,久延失治,脾病及腎,造成脾腎兩陽皆虛;亦可因腎陽先虛,命火不足,火不生

土,土運失健,漸至脾陽亦虧。臨床可見神疲乏力,面色萎黃或蒼白無華,納呆腹脹,

泄瀉不已,完谷不化,全身水腫,腰膝沈重,苔白滑,脈濡弱等癥狀。而腎陽虛證則以

命門火衰,氣化失司為重點,故臨床除了水濕內盛的癥狀外,尚有腰膝酸冷,陽疾滑

精,帶下清冷等下元虛冷、性機能衰退等較突出的表現,然無面色萎黃,納呆腹脹,完

谷不化等脾運失健的癥狀,可助鑒別。

心腎陽虛證與腎陽虛證心主君火,腎主相火,心陽助血運,腎陽司氣化,在病理

狀態下,心腎之陽可以互相影響。心腎陽虛證可因房勞、久病、本元素虧等因素致腎陽

不足,氣化失司,水濕泛濫,繼則上淩於心,心陽被遏,造成心腎之陽皆虛;抑或由於

過汗、勞心過度、痰濁等因素損傷心陽,累及於腎,君火不旺,相火不充,遂致心腎之

陽俱虛。臨床可見形寒怕動,面部虛浮,色蒼白,心悸怔忡,動則喘促,自汗,小便不

利,浮腫按之凹陷不起,舌質紫暗,苔白脈虛弱或結代等癥狀。心腎陽虛證與腎陽虛證

雖然都有陽虛及水濕停留的見癥,但前者心陽亦虧,心主血,位於胸中,心陽虛則胸陽

不展,血運不利,或兼有心悸怔忡,動則氣促,舌質紫暗等癥狀,與單純腎陽虛者不

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