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下彩瓷器的出現可以追溯到漢末三國時期,但當時的瓷器只是簡單地用好時顏料進行裝飾,並沒有刻意繪制裝飾圖案。
真正的釉下彩瓷器應該出現在唐代。當時湖南長沙窯的工匠以氧化鐵、氧化銅為色料,在坯體上繪制不同的圖案,或寫詞、作詩,再施青釉,在1220℃~1270℃燒制而成。後來陜西黃堡耀州窯、浙江慈溪越窯等瓷窯紛紛效仿。此後,釉下彩廣泛流行,屢創佳作。最典型的就是青花瓷,被世人稱為“國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