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蘇州巷子的名稱及由來

蘇州巷子的名稱及由來

宮巷:玄妙觀在唐代曾名紫極宮、開元宮,巷正對宮門口,故名。

太監弄:明代有金玉、如意兩太監在此居住,遂名太監弄。西段曾名青年路,因基督教青年會的名。

倉街:清代為長洲、元和兩縣官倉所在地,有豫順,青邱等倉,故名。

司前街:古名織裏橋南街。後在此設司獄司署,遂改名司前街。

皮市街:因古代皮市所在得名。

書院巷:以宋代鶴山書院的名。

百家巷:據《平江城防考》載:東漢顧訓五世同堂,家有百口,衣食均等,長幼有序,因以所居名百口橋,巷亦因此得名。

憩橋巷:相傳吳王率軍出征時曾在此憩息,舊有憩橋,巷因橋得名。

專諸巷:專諸為春秋時勇士,為闔閭刺死吳王僚,被殺後,相傳葬於此地,故名專諸巷。

宜多賓巷:原名糜都兵巷。糜都兵系宋代武將糜登,都兵為其職銜。糜凳曾練兵以抵禦北兵入侵。裏人追念,將其故裏名為糜都兵巷,後訛為宜多賓巷。

富郎中巷:宋代刑部郎中、秘書監富嚴所居,故名。

侍其巷:宋代“善士”侍其沔所居,故名。

鐵瓶巷:相傳有仙人枕鐵瓶臥此,故名。

閭邱坊巷:北宋時為朝議大夫閭邱壽終宅第立坊,因名得坊。

孔付司巷:原名孔夫子巷,因古有孔夫子廟。明代付司孔鏞居此,遂更名為孔付司巷。

胡廂使巷:原名胡廂使橋巷,俗名胡廂使巷。廂使為古代官名。

大儒巷:古為大木巷,轉為大樹巷。後因明代大儒王敬臣居此而轉為大儒巷。

燕家巷:因原有燕國夫人廟,故名。

船坊巷:據《平江城防考》,舫是“坊”之訛稱,船舫巷原為船坊巷。此處是古代船坊所在地,故名。

石匠弄:古有石作居此,故名。

唐家巷:古名官太尉橋巷。明代有千戶唐嶽住此,因改唐家巷。

醋庫坊:為官立儲醋場所,即醋庫所在地,故名。

慶元坊:南宋時武狀元周虎將軍居此,慶元2年立坊名慶元坊。

神道街:宋名雍熙寺巷,因直對雍熙寺的名。明初,在雍熙寺故址改建府城隍廟,遂改巷名神道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