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隋末起義時的十八路反王分別是哪幾位

隋末起義時的十八路反王分別是哪幾位

十八路反王為我國古典小說《說唐英雄傳》裏的主要人物。人物如下、; 瓦崗混世魔王程咬金 白禦王高談聖 宋義王孟海公 沙陀羅王羅鐵漢 槐安王鐵木平 明州王張德金 寧夏王馬德來 南陽王朱燦 荊州王劉大朋 甘肅王謝天豹 英王哈洪太 高麗王李鳳 上梁王韓勇 下梁王韓猛 河北鳳鳴王李子通 北漢王蕭銑 濟南王唐璧 濟寧王王薄 《興唐傳》並非只有大唐壹家去推翻隋朝建立基業,換句話說,唐朝只是在最後抓住時機消滅了各路反王才霸得天下,很大程度上是坐享其成。 而在評書中,主要描述的是瓦崗山大魔國混世魔王,而實際上圍攻四明山時是十八路反王,他們是瓦崗寨大魔國混世魔王程咬金、大涼王李軌、小梁王蕭銑、濟寧王王薄、江南王沈法興、海州王高士魁、冀州王高士達、陳州王吳可玄、易州王鐵木耳、南陽王朱燦、河北鳳鳴王李子通、濟南王唐璧、湖廣襄陽王雷大鵬、口北王福克宗坦、沙漠王羅子都、金提王張金稱、川蜀王薛鳳池、曹州順義王孟海公、相州白禦王高談聖。這十八路反王是在圍攻四明山時聚集壹起,推舉混世魔王做都盟主,攻打四明山,圍困隋煬帝,結果李元霸錘震四明山,殺退十八路反王。至此,十八路反王壹役雖說並未冰消瓦解,但也傷了元氣,更可以看出只是壹些烏合之眾,並不能真正掃平四方,因而才有後面唐朝的出現。 關於十八路反王有很多說法,比如洛陽王王世充、定陽王劉武周、夏明王竇建德、北平王羅藝等等,這裏每個說書者都有自己的說法。《興唐傳》按照四明山壹役來說的十八路反王,而且可以看出這些反王要麽是山賊草寇要麽是隋朝逼迫而反,這些人都是不得不反。這些人的誌向並非要建立基業,沒有那麽大的雄心。大魔國雖然打著推翻隋朝的旗號,但程咬金並沒有當皇帝的野心,其它的各個王都是聚集了壹批人,舉個旗號,要見識沒有見識,要野心沒有野心,充其量也就是個土皇帝。 十八路反王最後的失敗也是預料之中的,兵不強將不廣財不足智不夠野心不大如何能夠成氣候?在錘震四明山之後,唐國公李淵舉旗反隋定號唐,夏明王竇建德定號夏,北平王羅藝反隋但也只是大魔國分支,大魔國國王程咬金退位,洛陽王世充反隋,李密登基定號西魏,至此形成歷史上比較著名的反隋的義軍-以翟讓、李密為首的瓦崗軍、竇建德為首的夏及以李世民為中心的唐。翟讓作為瓦崗山創始人而留名青史,歷史學家更推崇翟讓而不是程咬金,而在《興唐傳》中,翟讓只是壹介武夫,外號小霸王,才智平平,這與歷史有些不符,同樣李密也是壹樣,這裏就不深研究了。 十八路反王對隋朝江山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想想各地煙塵四起,到處舉旗造反,隋朝耗用國力剿滅匪患,必然大傷國力,再加上隋煬帝荒淫無度,大大損害了隋朝的元氣,四明山壹役隋朝已是大廈將傾,同樣十八路反王也是疲憊不堪,這時候李世民看準時機舉旗反隋,可謂是雄心勃勃,再後面用計擒拿親舅舅竇建德,大唐江山已經占據天下的太半,瓦崗軍素與李世民交好(壹方面秦瓊救唐王、另壹方面柴紹是賈家樓兄弟,以及後面李元霸放大魔國之情等等),使得西魏王李密將奔他鄉,最後大唐得以安天下。 十八路反王是唐朝建立的犧牲者!而他們也都是草莽的血性英雄,並不是玩弄權術的政治家,所以他們只能被人利用,最後被人屠戮。王霸之業不在於武力,而在於智力,智力降武力,不能講義氣講辭讓,要當仁不讓要心狠手毒。李世民確實合格,否則無法成為壹代帝王。帝王在人性上是冷酷的,總要除掉對自己不利的人,來得到權力,這壹點帝王永遠不是善良的人,更不是性情中人。 而十八路反王卻都是血性漢子,性情中人,激於義憤,就要殺人就要造反,所以不能夠成就霸業。而像大魔國的諸位將官也是同樣,秦瓊、程咬金等都是人尖子,滑頭,吃虧的事是找不著他們的,所以他們最後能夠扶保大唐,成為壹代名將。說書人給李世民說得是忠厚寬仁,事實上李世民絕對是唯利是圖的人,放棄局部抓住整體的野心、冒險家。而秦瓊等人則是看誰有前途就跟著誰,是“識時務者”的俊傑,決不是忠心壹意的忠誠者。 寫到十八路反王的時候,對他們只能表示可憐,他們不具備競爭王者的天賦和素質,就不該參與到這場紛爭中來,參與帶來的後果是百姓因他們而受兵亂,他們自己受到屠戮。今天,無頭緒的競爭,不是每個人都有競爭的素質的,具備競爭素質的人最後生活富足,不具備的人面臨的壹波壹波的困難和痛楚,最後往往心力憔悴甚至搭上壹生的幸福。王者的天賦和素質就是競爭,競爭永遠都是殘酷的,因此需要的永遠都是不折手段的權術,最大的要求就是心理承受素質要好,不能心軟。 十八路反王最後的下場就是慘死在揚州擂,或者死於唐兵之手。他們的頭腦都太僵直,不會權術所以就失敗慘死,手段也不夠狠毒。壹定要意狠心毒,不折手段,要對自己的親生兒子也要該下手就下手,所以,親兄弟也要殺,父親也要殺,否則怎成帝王?做普通的競爭者不必殺自己的親人,但對別人決不能留情。勝者為王敗者寇,最後評價的時候,勝者因為勝怎麽說都有理,人們都會贊譽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