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讀,讀音是(dān dú),漢語詞語,意思是酷好讀書。
出處:
1、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耽讀翫市,寓目囊箱。”
2、元·吳師道《目疾謝柳道傳惠藥》詩:“學書信宿習,耽讀亦本性。”
3、郭沫若《反正前後》第壹篇壹:“有時是自暴自棄的朝墮落的路徑上走,有時又只好耽讀壹些古代文學和小說傳奇壹類的東西。”
耽字基本釋義:
耽,漢語常用字。讀作(dān),即《說文解字》:耳大垂也。從耳冘聲。《詩》曰:“士之耽兮。”。本義為沈溺、入迷、遲延。
1、遲延;延誤:~擱;~誤。
2、沈溺;喜好過度:~樂;~酒。
古籍解釋:
1、(古文)?《廣韻》丁含切《集韻》《韻會》《正韻》都含切,?音酖。《說文》耳大垂也。《淮南子·地形訓》誇父耽耳,在其北方。《註》耽耳,耳垂在肩上。
2、又《玉篇》樂也。《書·無逸》惟耽樂之從。《傳》過樂謂之耽。《詩·衞風》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傳》耽,樂也。
3、又《廣韻》虎視。《易·頤卦》虎視耽耽。《註》虎視耽耽,威而不猛,不惡而嚴。《前漢·敘傳》六世耽耽,其欲浟浟。《註》師古曰:耽耽,威視之貌。
4、又《五音集韻》徒含切,音覃。視近而誌遠。
5、又《張衡·西京賦》大廈耽耽。《註》耽,音丹。耽耽,深邃之貌。
6、又都感切,音黕。亦虎視。
7、又徒感切,音禫。徐視也。
耽字組詞:
1、耽誤(dān wu):(動)①、因延擱或錯過時機而誤事:~工作;~學習。②、拖延(時間):壹路~了好幾天。
2、耽擱(dān ge):(動)①、遲延,停止沒進行。②、停留:在家裏多~了兩天。③、拖延:壹刻也不能~。
3、深耽(shēn dān):專註,沈溺。
4、耽心(dān xīn):同“擔心”。
5、耽溺(dān nì):沈溺入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