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誰能告訴我四海龍王的家族譜?

誰能告訴我四海龍王的家族譜?

龍是中國古代神話的四靈之壹。《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為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神龍王名字。唐玄宗時,詘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詘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在《西遊記》中,龍王分別是∶東海敖廣、南海敖欽、西海敖閏、北海敖順,稱為四海龍王。

由此,龍王之職就是興雲布雨,為人消滅炎熱和煩惱,龍王治水成了民間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淵神咒經》中的「龍王品」就稱,「國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兩兩莫知何計時」,元始天尊乘五色雲來臨國土,與諸天龍王等宣揚正法,普救眾生,大雨洪流,應時甘潤。

龍王神誕之日,各種文獻記載和各地民間傳說均有差異。舊時專門供奉龍王之廟宇幾乎與城隍、土地之廟宇同樣普遍。每逢風雨失調,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時,民眾都要到龍王廟燒香祈願,以求龍王治水,風調雨順。

龍是中國傳說中的壹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古籍記述其形象多不壹。壹說為細長有四足,馬首蛇尾。壹說為身披鱗甲,頭有須角,五爪。《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其名殊多,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多它]龍,無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稱龍。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在神話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龍王),在民間是祥瑞象征,在古時則是帝王統治的化身。

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

徐應秋《玉芝堂談薈》引李東陽《懷麓堂集》載:

囚牛:平生好音樂,今胡琴頭上刻獸是其遺像。

睚眥:平生好殺,今刀柄上龍吞噬口是其遺像。

嘲風:平生好險,今殿角走獸是其遺像。

蒲牢:平生好鳴,今鐘上獸鈕是其遺像。

狻猊:平生好坐,今佛座獅子是其遺像。

霸下:平生好負重,今碑座獸是其遺像。

狴犴:平生好訟,今獄門上獅子頭是其遺像。

負屭:平生好文,今碑兩旁文龍是其遺像。

蠻吻:平生好吞,今殿脊獸頭是其遺像。

明楊慎《升庵外集》卷九五載:

俗傳龍生九子,不成龍,各有所好。

壹曰贔屭,形似龜,好負重,今石碑下龜趺是也。

二曰螭吻,形似獸,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

三曰蒲牢,形似龍而小,性好叫吼,今鐘上紐是也。

四曰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於獄門。

五曰饕餮,好飲食,故立於鼎蓋。

六曰朳夏,性好水,故立於橋柱。

七曰睚眥,性好殺,故立於刀環。

八曰金猊,形似獅,性好煙,故立於香爐。

九曰椒圖,形似螺蚌,性好閉,故立於門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