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如何評價《水滸傳》的結局?

如何評價《水滸傳》的結局?

這是壹個悲慘的結局。通過這個情節說明了什麽?有些人認為這表明了忠誠的思想。提出這種忠義論的最有代表性的人是明代的李贄,也就是李卓吾,他寫了壹篇文章叫《忠義續》,他對水滸的評論抓住了兩點:第壹,他認為小說《水滸傳》是壹部憤青之作,為什麽是壹部憤青之作?他認為作者在元代,心在宋代。憤怒於當時宋朝的滅亡,認為當時朝廷的文武大臣沒有壹個能做到。他們沒有忠誠,這種東西非常稀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寫了《水滸傳》,這是他立論的壹個依據。第二個依據,他根據小說的故事。他想,宋江在梁山,心系朝廷,壹心為國。他認為這是壹種激烈的忠誠,忠誠也是非常突出和典型的。這是李卓吾的觀點。《水滸傳》的核心內容是寫壹群江湖英雄,基本精神是宣揚江湖義氣。

南宋時期,朝廷腐敗,貪官當權,政治黑暗,人民貧困。《水滸傳》中的很多重要人物都是被政府逼上梁山的。所以,梁山好漢的大聚會不是偶然的。但還是很不願意說這是農民起義。

智取生辰綱是梁山轟轟烈烈事業的開始。這壹“壯舉”轟動了全社會。但以晁蓋為首的團夥犯罪背後的真實動機是什麽?是劫富濟貧,還是準備起義?顯然不是。在黃泥崗上,他們搶了10萬顆金珠,分贓。他們每個人都拿了錢回家了。他們沒有“扶貧”,也沒有舉旗造反,沒有說“起義”。如果沒有曝光,他們不可能用這筆不義之財暴富,壹輩子幸福。但他們也有壹個很好的理由:“我該如何擺脫這筆不義之財?”搶劫生日節目成為“英雄行為”,成為“反腐行動”,是因為有“充分的理由”。於是,這場“黑社會行動”就不再黑了,連搶劫都不叫“劫”而叫“智取”。生辰綱確實是不折不扣的“不義之財”,但從晁蓋等人的動機和結果來看,“智取生辰綱”還是壹種小偷的行為。至於事發後上梁山,只是兄弟們都找個地方住,和晁蓋哥哥過上幸福的生活。

記得梁山好漢在舉起“為天行道”的大旗後,稍微“守紀律”,表示不會停止攔路搶劫,讓周圍百姓過上幸福生活,安居樂業。但是不會太久的!梁山缺糧,就向旁邊兩縣借糧。這兩個縣怎麽借?首先要借,要還。梁山好漢連自己的糧食都不能保證。那他們怎麽能拿到呢?再者,妳梁山和我們縣裏又不是“夥伴”,憑什麽非要借妳?更重要的是,妳是個賊。如果我借給妳食物,那不是通奸嗎?買不起,買不起!所以兩縣自然沒有借。這應該屬於人之常情,梁山不可能壹無所知。但是梁山好漢們壹怒之下,立刻抓了幾個兵馬,強行搶糧。梁山借糧,不過是搶劫的借口。這壹點,宋江壹開始就指出來了。宋江說:“眼下山寨裏缺錢缺糧。水滸東邊有兩個州府,壹個是東平府,壹個是東昌府。自從我們來到這裏,我們從未打擾過那裏的人們。我今天去找他借飯吃,卻公然拒絕了。”因為“那裏的人從來沒有被打擾過”,那裏的人不知道梁山的強大,所以借不到糧食,只好去搶。妳看,這是什麽邏輯?

以宋江為首的梁山並沒有真的造反。從壹開始,幾個勇者,幾百個兵馬,未必有起義的資本。過了壹段時間,兵馬數千,卻沒有壹個攻城略地的總計劃和“均貧富”的綱領,帶領群眾,像普通起義軍壹樣殺進帝都,奪取政權。英雄只是聚集在梁山,在鄰鎮廝殺,然後在大城市鬧事。僅此而已。我們怎麽能談論起義呢?最後士兵們衣食無憂,連朝廷都認為梁山是“大有可為的賊”,但宋江卻想投降朝廷。

宋江舉著“替天行道”的大旗,要“與貪官鬥,不與朝廷鬥。”其實這很可笑。貪官在哪裏?在朝廷裏;誰能管住貪官?朝廷;貪官為什麽腐敗?因為朝廷腐敗,皇帝無能,形成了朝廷是貪官,貪官是朝廷的尷尬局面。正因為如此,宋江打擊的對象也有問題,“反對貪官不反對朝廷”是自相矛盾的。梁山好漢的悲劇結局,早就被這個“反對貪官,不反對朝廷”的政策牢牢鎖住了!這個橫幅就是壹筆,更何況是壹次起義。

江湖義氣是水滸的主旋律。明智地上生育課是壹件天經地義的事。在梁山落草也是壹件效忠的事情。“替天行道”,拉攏朝廷,都是因為宋江哥哥這麽做。兄弟不得不聽,江湖皆以義氣為主。李悝jy講了“東京殺人,鳥座”的狠話,也只是聽聽而已。即使像吳用這樣的智者也受到友誼的影響。所以讀《水滸傳》,就是要讀梁山好漢的豪氣、冷靜、忠誠。我這麽說,完全沒有貶低水滸價值的意思,因為水滸的價值不取決於講的是忠義還是農民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