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的壽命要遠遠短於現在,四五十可能就是大部分人的壽命長度了。
但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七十歲已經算不上古老稀了,百歲長壽老人屢見不鮮。
但是,不管人的壽命是多少歲,妳有沒有想過,每個人都有壹個生命的周期,比如說什麽樣的人長壽?人到了多少歲是個坎?有沒有固定的周期呢?
20世紀初,奧地利的 泰爾其爾教授 在研究了數百名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考試成績後發現,人在壹天中也存在著器官敏感程度、體溫、血壓等有規律的周期性變化,並把它稱為“ 生物節律 ”。
20世紀中葉,有的科學家開始把這種生物節律比作鐘表,“生物鐘”概念被正式提了出來。 壹個人的生命有多久,主要看他的“生物鐘”的循環多少次。
在1960年,美國科學家在對人體細胞研究發現,壹個正常人壹生細胞分裂的次數是50次。 每分裂壹次的周期為2.5年,據此推測出人的壽命應該是125年左右, 但因為多種原因,在分裂30次左右時,分裂能力已經走向衰弱。
在中國古代,人的壽命在易經中有所描述,“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勞作,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這是保本節用的方法,告訴大家盡量少消耗生機,自然能夠延長壽命。
判斷壹個人是否長壽 ,易經中也有描述,註意觀察這個人的人中穴位,細而長的人說明他有長壽的潛質。
還有通過 耳垂進行判斷 ,壹個人的耳垂並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觀察它的 飽滿程度和光澤程度,越飽滿、越光澤說明這個人精神抖擻,心脾肺肯定沒有問題,這個人註定會很長壽。
當然,這些推斷是基於這個人其他器官是完好的,比如說壹場意外,導致大腦受損,這樣的屬於個例,我們不做討論。
《易經》中提到的兌卦和艮卦,它們所代表的的數字分別是7和8,在八卦中,7表示少女,8則是少男,仔細研究的人會發現, 人的生命周期很多都與7和8這兩個數字有關。
壹些研究易學甚至是現在的科學工作者,都認為7或者8就是生命循環的壹個周期,7的周期是7-84歲,8的周期則是8歲-73歲。
所以說,到了這個年齡段的時候,大家應該更加重視自己的身體 健康 問題。只有把自己身體養好,身體自然就會強壯起來, 長壽的秘訣也就藏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這也是在易經中領悟出的生命真諦。
《易經》不只是壹本天書,更是壹本關於人生的“答案之書”。
《易經》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包羅萬象、廣大精微,被譽為“大道之源”,是中華文化傳統的源頭,儒家、道家皆以為經典,幾千年來對華夏文明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古人看來,易經之所以博大精深,歸根結底是因為它包羅萬象,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易經》其實是壹部涵養福報的古籍,裏面暗藏著更為高深的智慧。
我們學習和了解《易經》,不但能看到自己的先天稟賦,還能幫助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工作、 情感 的規律。
《易經》可以告訴妳,根據今時今日的條件,如何選擇才是最正確的。每選對壹次,成功幾率放大10倍、20倍。 所以說世界人類唯壹的智慧寶典,首推讀懂中國《易經》。
可能很多人包括身邊的很多朋友都覺得《易經》太過於高深,又是文言文,別說是將裏面的道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了,就是光讀起來就很費勁,也很無聊,即使想讀也有些力不從心。
但壹次有個朋友偶然發現了這本《圖解易經》,分享給我,我讀完後受益匪淺,很讓人驚喜,後悔怎麽沒有早壹點讀壹讀這本書,而且 這本書完全不存在讀不懂的情況。
讓妳既不用費力啃文言文,也不用具備專業易經的專業知識。
這本書是采用圖解的方式,深入解析《易經》原文中的道理,通過圖畫、圖標並結合實例,讓原本枯澀的內容變得通俗易懂,讓人壹看就懂,壹讀就能理解其中蘊含的奧秘。
《易經》是群經之首,智慧源頭,壹經在手,運轉乾坤。
感興趣的話,點擊下面圖片就可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