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地名的來歷:廣東

地名的來歷:廣東

廣東的歷史久遠,是我國南方的壹個大省,素有“南海明珠”之稱珠江三角洲正處於廣東境內。如今,“珠三角”在國家戰略的推動下,正攜手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成為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比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壹。

廣東因宋朝的廣南東路而得名 。“廣”指廣信(今廣西梧州萬秀區),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南粵國,完成南中國歸漢的統壹大業,置廣信縣,屬蒼梧郡,意即“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廣信也成為了嶺南的首府。

唐初 設嶺南道,後分為嶺南東道、嶺南西道,廣東屬嶺南東道,道治設在廣州。

宋朝 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縣三級,在嶺南設廣南路,後分廣南東路、廣南西路,廣南東路治所在廣州,廣南西路治所在桂林,現今的廣東省境包括廣南東路14州和廣南西路境內的7州,***61縣。

元朝 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軍)、縣四級,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轉機構。今廣東省境分為廣東道和海北海南道。廣東道道治在廣州。

明朝 洪武二年(1369年),改廣東道為廣東等處行中書省,並將海北海南道改隸廣東,廣東成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壹。此時稱為“廣東行省”。

清朝 承襲明制,地方行政機關分省、道、府、縣4級,但將明朝時期的布政使司正式改稱為省。“廣東省”名稱正式使用。

早在先秦時期,中原人對南方沿海壹帶的眾多部族,常統稱為“越”,這些古越部族眾多,故謂之為“百越”。這些越族部落吳越、揚越、東甌、閩越、南越、西甌、駱越等等眾多越族支系。廣東省大部分地區屬於南越地區,秦末時,趙佗自立為“南越武王”,建立南越國。

先秦古籍獻中,“越”即“粵”,古代“粵”、“越”通用。後來,“越”與“粵”區分,“越”指吳越,即浙江壹代,“粵”指嶺南地區,或稱“南粵”。直至民國以後,以“粵”字作廣東省簡稱。新中國成立後對各省進行簡稱命名時,廣東也選用了更具歷史意義的“粵”字作為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