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規定,現在已經沒有本科壹批次,二批次的概念了。
湖南師範大學(湖南師大,HunanNormalUniversity),創建於1938年,坐落於湖南省長沙市,是教育部與湖南省重點***建的綜合性師範大學。湖南師範大學位列國家國家“211工程”“雙壹流”建設高校。該大學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是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同時也是全國綠化“400佳”單位之壹,是國際藝術、設計與媒體院校聯盟(Cumulus)、“壹帶壹路”智庫合作聯盟等國際組織重要成員。
該校前身為國立師範學院,新中國成立之初,國立師範學院並入湖南大學,1981年11月,學院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84年9月,學院正式更名湖南師範大學並沿用至今。
國立師範學院
國立師範學院於1938年創立,是中國第壹所獨立設置的國立師範學院,究其淵源可以追溯到公元976年由北宋潭州太守朱洞所創建的嶽麓書院。
1938年10月27日,為適應抗戰的需要,國民政府教育部在湖南省安化縣的藍田鎮成立國立師範學院,眾多知名學者匯集於此,建院之初設立國文、英語、史地、數學、理化、教育和公民訓育7個學系,學制五年。
1944年因日寇進犯湖南,長沙失守,學院西遷漵浦。
1946年抗戰勝利後,遷衡山縣南嶽鎮,1949年底,國立師範學院並入湖南大學,從南嶽遷址長沙嶽麓山。
湖南師範學院
1953年8月院系調整,湖南大學撤銷,成立了中南土木建築學院(今湖南大學)和湖南師範學院,其中湖南師範學院以國立師範學院為基礎,其中包含原湖南大學文教學院的中國語文系、教育系,社會科學院的歷史系,自然科學院的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和生物系,以及師範部的語文、歷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專修科。同時南昌大學文法學院教育系和師範部、河南平原師範學院生物系和清華大學、南昌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學院、平原師範學院部分學生也並入湖南師範學院,成為當時全國專業設置最多的師範院校之壹,原湖南大學的歷史檔案全部交湖南師範學院保管,嶽麓書院由湖南師範學院代管,原湖南大學校區以牌樓口、自卑亭至壹院馬路為界,劃為南北兩院,路南為中南土木建築學院,路北為湖南師範學院。學院設立中國語文、歷史、教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7系6科。
1957年,長沙師專並入湖南師範學院。學院增設外語、地理兩系,***設9系7科。
1960年為了支援湖南大學復辦,師院從老湖大遷出,遷至長沙河西二裏半,同時贈與湖南大學部分圖書及動植物標本,兩校以嶽麓山坡下新老至善村、屈子祠、麓山門、鳳凰山山脊為界,其以北及以東劃歸師院。
1961年9月,湖南藝術學院、湖南體育學院並入湖南師範學院,學院增設藝術、體育兩系。
1962年1月,湖南大學的中文系、政治經濟系並入湖南師範學院。
1963年,湖南大學生物系並入湖南師範學院。
1966年至1969年,因受“文革”的沖擊,學院停止招生,1970年9月恢復招生。
1981年11月,學院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是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權的高校之壹。
湖南師範大學
1984年9月,學校更名為湖南師範大學。彼時,學校***設立中文、歷史、政教、外語、教育、藝術、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體育,***12系14個專業。
1989年,學校改藝術系設立藝術學院,同時建立職業技術學院(本科學院),此後陸續將原有系全部調整、改設為學院。
1990年12月,學校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1996年成為湖南省省屬高校中唯壹壹所進入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
2000年3月,湖南教育學院並入湖南師範大學。2001年1月,湖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並入學校。2001年9月,學校創辦本科獨立學院湖南師範大學樹達學院。
2002年3月,湖南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並入湖南師範大學,學校成立醫學院。2004年,學校與湖南省人民醫院、解放軍第163醫院成立學校第壹、第二附屬醫院,湘東醫院改成第三附屬醫院。
2011年5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
2012年11月,獲批為國家第壹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同月入選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2013年7月,學校成為首批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
2014年4月,學校在湖南省人民醫院(湖南師範大學第壹附屬醫院)成立湖南師範大學臨床醫學院。學院成立後,實行湖南省人民醫院、湖南師範大學第壹附屬醫院、臨床醫學院“三塊牌子、壹套人馬”管理。
2014年12月,入選國家首批卓越中學教師培養計劃改革項目。
2015年9月,湖南師範大學的科研成果首次登上《Science》,這也是湖南省歷史上第壹篇同時以第壹作者、第壹單位和通訊作者單位名義在《Science》發表的研究論文,取得歷史性突破。該科研論文題為《冷凍電鏡揭示雙鏈RNA病毒內部聚合酶和病毒基因組的非線軸結構》,通訊作者與第壹作者均為湖南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教授。
2017年1月,湖南師範大學獲批省部***建淡水魚類發育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是湖南省政府和科技部***建的第壹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湖南省省屬高校第壹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7年9月,入選國家“雙壹流”世界壹流學科建設高校。
2018年3月,由原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物理與信息科學學院、工程與設計學院和計算機教學部等單位相關學科組成湖南師範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8年9月,教育部與湖南省人民政府簽署部省***建“雙壹流”高校協議,湖南師範大學進入教育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重點***建“雙壹流”高校行列,支持湖南師範大學建設高水平師範大學。
2018年11月,教育部公示第壹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湖南師範大學入選。
2019年3月27日,湖南藝術職業學院南院校區正式劃轉湖南師範大學。
2020年9月5日,湖南師範大學與長沙市婦幼保健院校院合作***建湖南師範大學附屬長沙市婦幼保健院。10月,湖南師範大學與湖南省委外事辦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2021年4月20日,湖南師範大學與長沙市政府簽署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框架合作協議。
2021年4月25日,湖南師範大學地學博物館、湖南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揭牌成立。
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公布第二輪“雙壹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湖南師範大學在列。
院系專業
截至2021年12月,學校設有教學學院24個,本科專業89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大學科門類。
學科建設
截至2021年12月,學校擁有國家“世界壹流”建設學科1個,國家重點學科6個,湖南省“國內壹流建設學科”5個,湖南省“國內壹流培育學科”15個;有21個博士學位授權壹級學科、教育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4個碩士學位授權壹級學科和24種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以及20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教學建設
截至2021年12月,學校有國家級壹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8個,湖南省壹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8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0門,國家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享課9門,國家級壹流本科課程28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6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3門,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0項,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是“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實施單位,“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50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幹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專項計劃招生單位,是教育部、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訓研修中心、教育部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湖南)。
師資力量
據學校官網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100余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3人(含雙聘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含雙聘院士2人),歐洲科學院院士2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5人,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全國首批“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擁有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0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者77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5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0人,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7人,“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壹批”人才工程入選者6人,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人,國家教學名師5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者等35人、財政部“會計名家培養工程”人選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湖南省科技領軍人才5人,湖南省“芙蓉學者”獎勵計劃人選46人、湖南省“百人計劃”特聘專家31人、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人選76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學科帶頭人”37人、湖南省“有突出貢獻的社會科學專家”1人、湖南省“優秀社會科學專家”16人,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支持計劃人選27人,湖湘高層次人才聚集工程27人。
交流合作
截至2015年4月,學校先後同36個國家和地區的130所大學和機構建立合作與交流關系,開展人員交流、教學和科研合作,並分別與俄羅斯喀山聯邦大學、韓國圓光大學***建孔子學院。
學術成果
截至2021年12月,該校累計獲國家、省部級自然科學科研項目370多項;新增人文社科項目800余項;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研獎勵近200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8項;發表論文10277篇,出版著作1000余部;被SCIE和EI收錄論文800余篇。
科研機構
截至2021年12月,湖南師範大學擁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湖南師範大學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重點研究中心,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德文化省部***建協同創新中心;擁有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研究湖南師範大學中心、國家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範基地、國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國家卓越中學教師培養計劃實施院校、國家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花鼓戲)、教育部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入選高校、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等17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中心);擁有省部***建淡水魚類發育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石化新材料與資源精細利用、動物多肽藥物創制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擁有多倍體魚繁殖與育種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農業部鯉鯽遺傳育種中心;3個湖南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擁有生物科學、物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和哲學4個湖南省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17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1個湖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湖南省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基地,1個湖南省種質資源庫,4個湖南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和5個湖南省高校產學研合作示範基地;是湖南首批省級重點智庫,擁有道德文化研究中心、“壹帶壹路”文化交流與傳播研究中心、生態環境保護法治研究中心等3個省級專業特色智庫;擁有8個湖南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6個湖南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湖南省社科普及基地;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9個,國家級壹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8個,湖南省壹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8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4個,國家級精品課程10門,國家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享課9門,國家級壹流本科課程28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6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3門,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0項,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是“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實施單位。
2017年1月16日,《科技部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批準建設省部***建淡水魚類發育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通知》(國科發基[2016]427號)印發。這是國內第壹家以“魚類”命名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湖南省首個省部***建國家重點實驗室。
館藏資源
截至2021年12月,圖書館紙質館藏達415.8萬冊(含學院專業分館),訂購各類文獻數據庫115個(含***享高數圖資源),包含電子圖書、電子期刊、學習平臺和二次文獻數據庫等;其中人文社會科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教育、音樂、美術等學科書刊收藏最為完善。館藏極具研究和收藏價值的22余萬冊古籍及較為完整的地方誌文獻,其中宋元珍本、明清稿本、善本及孤本610部,近2萬冊,4000余冊被國家善本書目收錄。2009年,圖書館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稱號,有59部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學術期刊
《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CSSCI來源期刊,全國綜合類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湖南師範大學自然科學學報》: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獎期刊、Caj-cd規範獲獎期刊。
《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2年入選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1年版(第六版)之教育類的核心期刊。2013年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
學校另主管或主辦有《湖南師範大學醫學版》、《生命科學研究》、《激光生物學報》、《科學啟蒙》、《倫理學研究》、《時代法學》、《中國文學研究》、《古漢語研究》、《消費經濟》9種期刊。
校訓
仁愛精勤
“仁愛精勤”校訓的主要內涵是倡導師範仁道,追求高尚;倡導愛人以德,追求和諧;倡導研精思覃,追求真理;倡導勤奮踏實,追求卓越。
2006年師大以“仁愛精勤”的新校訓替代了原有的“勤勉嚴謹、求實創新、獻身教育、團結奮進”老校訓。1939年1月14日,《國師季刊》創刊號發行,學校確立的“仁愛精勤”校訓在該校刊上正式發布。“仁愛精勤”自廖世承先生提出來後,歷經壹代代師大人的長期奮鬥中積累形成壹種獨特的精神氣質,成為師大學子認同的價值追求。新時代的湖南師大,選擇“仁愛精勤”作為校訓,是對國師精神的壹種回歸。
校名
湖南師範大學的校名由“北京師範大學”校名中的毛體字改進而來。
校徽
壹、校徽以湖南師範大學的首字母H和N進行創意簡化組合,表現學校主體,更具有鮮明的湖南地方特色。
二、校徽也是壹個“人”字,展現了學校以人為本,百年樹人的辦學理念,展示湖南師範大學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精神。
三、校徽同時也是翻開的書本,表現湖南師範大學教書育人、開卷有益的思想,具有鮮明的教育行業特征。
四、校徽像是豎起大拇指的手,寓意湖南師範大學壹流的教學、壹流的環境、壹流的師資,培養壹流的教育人才,成果豐碩、美譽遠傳,令人贊嘆,使人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