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始社會,道德教育只是人們自發實踐和感知的對象,人們對道德教育只有簡單的實踐經驗。
在奴隸社會,隨著人們認知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以及道德教育實踐經驗的豐富,人們提出並討論了什麽是教學以及由此產生的問題,提出了許多道德教育的觀點,產生了壹些初步的道德教育思想。
如百家爭鳴的著作和其他古籍,如孔子、孟子、莊子、荀子、儒、墨、道、道,古希臘許多智者、哲學家的著作和其他古籍,都包含著豐富的德育思想。
但此時對道德教育的研究是零散的、個別的,形成的觀點和思想明顯是原始的、綜合的,即經驗性的或描述性的、描述性的,甚至是思辨性的,理論性差,與哲學、文學思想等內容融為壹體。
如《論語》和《理想國》,孔子和柏拉圖在討論政治、哲學和倫理問題時,分別提出了自己的道德教育觀,其中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