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郭靜雲的著作目錄

郭靜雲的著作目錄

壹、中文論著

專著 《親仁與天命:從〈緇衣〉看先秦儒學轉化成「經」》,臺北:萬卷樓圖書,2010。 《夏商周:從神話到到史實》,上海古藉出版社,2013年11月。

期刊論文 2. 〈秦始皇帝稱號研究〉,《歷史文物》2005第2期,臺北:歷史博物館,頁78-83。

3. 〈由禮器紋飾、神話記載及文字論夏商雙嘴龍神信仰〉,《漢學研究》第二十五卷,第二期,臺北:國家圖書館,2007,頁1-40。

4. 〈論中西古代個人像藝術及其觀念〉,《考古學報》2007第3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頁267-294。

5. 〈甲骨文「下上若」祈禱占辭與天地相交觀念〉,《周易研究》2007第1期,濟南:山東大學,頁7-13CSSCI。本文轉載:《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2007年5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數據中心;《復印報刊資料.先秦史》2007年3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數據中心,頁2-13。

6. 〈秦始皇陶俑:墓俑或功臣肖像?〉,《中山大學學報》2008年1期,頁65-78;本文轉載:《高等學院文科學術文稿》 2008年2期,頁107-109。

7. 〈夏商神龍佑王的信仰以及聖王神子觀念〉,《殷都學刊》2008年1期,頁1-11。

8. 〈先秦易學的「神明」概念與荀子的「神明」觀〉,《周易研究》2008年3期,頁52-61;本文轉載:《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2008年9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數據中心,頁38-46。

9. 〈墓俑育功臣像資間〉,《歷史文物》180-181期,2008年7-8期,頁62-71、76-85。

10. 〈試探西漢文官編修「天下之經」方法—以《緇衣》篇為例〉,《中國古中世史研究》第二十輯,2008年8月,頁253-285。(韓國)

11. 〈《緇衣》「君以民芒」原義之推論〉,《湖南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頁32-38 ;本文轉載:《復印報刊資料.先秦史》2009年4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數據中心,頁40-46。

12. 〈郭店出土《太壹》:社會歸於自然天地之道(再論老子丙組《太壹》書文的結構)〉,《中國出土資料研究》第13號,東京:東京大學中國出土數據學會,2009,頁41-61。

13. 〈《尚書?呂刑》不同版本及其思想研究〉,《史學史研究》,2009年第2期,頁84-92。

14. 〈郭店楚簡《太壹》四時與四季概念〉,《文史哲》,2009年第5期,頁20-26 ;本文轉載:《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哲學》2009年11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數據中心,頁60-66。

15. 〈由商周文獻試論歷史時間觀念之形成〉,《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42期,2009年12月,頁1-19。

16. 〈「賢師」與「忠臣」:試探簡本《緇衣》第十至十壹章的本意以及經本主題的來源〉,《國學學刊》,2009第4期,頁35-47。

17. 〈試論先秦儒家「」概念之來源與本意〉,《孔子研究》,2010年第1期,頁4-17。

18. 〈幽玄之謎:商周時期表達青色的字匯與其意義的演化〉,《歷史研究》,2010,第2期,頁4-24。

19. 〈史前信仰中神龍形象來源雛議〉,《中原文物》,2010年第3期,頁23-33,本文轉載於《殷都學刊》,2010年第3期,頁66-75。

20. 〈殷商的上帝信仰與「帝」字字形新解〉,《南方文物》,2010,第2期,頁63-67;本文首載於《中國文字博物館》2期,安陽:語文出版,2009,頁37-46。

21. 〈據出土的先秦《緇衣》版本再考證《都人士》逸詩的原文〉,《東華人文學報》,第17期,2010年7月,頁1-20。

22. 〈商周文獻中歷史觀念形成脈絡考〉,《歷史人類學刊》第八卷第二期,2010年10月,頁1-86。

23. 〈從商周古文字思考「幹」、「坤」卦名構字──兼釋「」字〉,《周易研究》2011年2期,頁17-24 。

24. 〈從考古史實推論殷商建國的情況〉,《古代文明研究通訊》第51期,2011年12月,頁39-43。

25. 郭靜雲,〈古代亞洲的馴馬、乘馬與遊戰族群──兼說殷商文明馬車的來源〉,《中國社會科學》,2012年第6期,頁184-204。

26. 郭靜雲,〈楚簡《緇衣》的「謹言慎行」論——第十五至十六章的本意考〉,《學術研究》,2013年第1期,頁87-96。

不定期的學刊論文

27. 〈甲骨文中「神」字的雛型及其用義〉,《古文字研究》二十六輯,北京:中華書局,2006,頁95-100。

28. Портреткак мировоззрение и невербальная изобразительная история(肖像概念,視覺性的歷史記載). Восток-Запад историко-литературный альманах:2005–2006 (東—西:歷史與文學)М.:Издательская фирма ?Восточ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莫斯科:東方文學),2006,頁150-170(俄文)。

29. 〈《郭店楚簡.太壹生水》與《上海博物館竹簡.恒先》中造化三元概念〉,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編,《簡帛》第二期,200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167-192。

30. 〈先秦自然哲學中「天恒」觀念:竹簡《太壹》與《恒先》論及宇宙源頭〉,《儒家文化研究》第壹輯,北京:三聯書店,2007,頁357-375。

31. 〈「神明」考〉,中華孔子學會,《中國儒學》叢刊第壹輯,北京,商務出版社,2007,頁427-434。

32. 〈甲骨、金、簡文「」字的通考〉,《古文字研究》二十七輯,北京:中華書局,2008,頁135-140。

33. 〈由《緇衣》看討先秦與西漢儒家觀點之異同────以簡本第二至四章為中心〉,《中國經學》第4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頁53-90。

34. 〈楚簡《緇衣》論刑、親民和靈命之問題〉,《中國經學》第5輯,2009年,頁137-174。

35. 〈由商周文字論「道」的本義〉,《甲骨文與殷商史》新壹輯,2009,北京:線裝書局,頁203-226。

36. 〈論「肖像」藝術的主題——試探跨越文化之定義〉,《意象》第三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頁135-176。

37. 〈Ханьскаяэстетика(漢代美感與美學)〉,《Человекикультуравостока(東方人與文化)2008》,М.: ИДВРАН(莫斯科:遠東研究所),2009,頁15-20(俄文)。

38. 〈由竹簡《緇衣》論戰國時期歷史語言的問題〉,《簡帛研究2007》,2010年4月,頁6-21。

39. 〈釋甲骨文「」字〉,《古文字研究》二十八輯,北京:中華書局,2010,頁41。

40. 〈殷商王族祭日與祖妣日名索隱〉,《甲骨文與殷商史》新二輯,上海古籍,2011年,頁47-76。

41. 〈「大禾方鼎」尋鑰──兼論殷商巫覡的身分〉,《藝術史研究》第13輯,2011年,頁75-112

42. 〈先秦竹書與萬世之經〉,《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九、十輯,2012年,頁138-149。

43. 〈釋楚簡「」、「」、「」和「」字〉,《簡帛語言文字研究》第六輯,2012年,頁1-15。

44. 〈Происхождение концепции ?Дао? на основанииданныхпалеографии(從古文字論「道」概念之起源)〉,《Человекикультуравостока(東方人與文化)2010》,М.: ИДВРАН(莫斯科:遠東研究所),2012年,頁37-64(俄文)。

嚴格審查制度的學術專書論文

45. 〈論“”、“”、“微”、“媺”、“美”字的關系〉,黃德寬、張光裕主編。《中國古文字論稿》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頁391-396。

46. 〈從《總物流形》第壹章釋詁論戰國末期道教祭辭的萌芽〉,《出土資料と漢字文化圈》,東京:汲古書院,2011年,頁(73)-(96)。

47. 〈殷商自然天神的崇拜〉,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墟與商文化──殷墟科學發掘80周年紀念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年,頁520-548。

真實發表的會議論文集

48. 〈肖像定義與其範圍輪廓〉,《位格和個人概念在中國與西方》輔仁大學華裔學誌叢書《MonumentaSerica》,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2006,頁605-655。

49. 〈道家『神明』觀〉,《道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高雄師範大學,2006年5月,頁153-168。

50. 〈由簡本與經本《緇衣》的異同論儒家經典的形成〉,《第五屆中國經學研究會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文學系,2009,頁301-326。

51. 〈「」與「禦」:論二字在商周語文中的涵義以及其在戰國漢代時期的關系〉,《語言文字與教學的多元對話》,臺中:東海中文系,2009,頁343-357。

52. 〈《總物流形》第壹章釋詁──兼論其文章屬性及戰國末期道教的萌芽〉,《語言文字與文學詮釋的多元對話》,臺中:東海大學,2011,頁107-154。

網絡發表

53. 〈閱讀《恒先》〉,簡帛研究網2008.07.25

54. 〈《恒先》補考二則〉,簡帛網2011/03/07

會議論文集(會議內用)

55. 〈中國禪宗是否影響蘇菲文化?〉,「第十三屆國際佛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華梵大學2006年10月。

56. 〈魚絲與法索:楚簡《緇衣》第十四章本旨鉤沈〉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第四屆中國經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年03月

57. 〈甲骨文「」、「」、「」字考〉,《第二十二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逢甲大學,2011年04月,頁161-182。

58. 〈伯夷叔齊故事的結構與殷周王家的關系〉,《第二屆世界漢學中的《史記》學國際研討會》,宜蘭: 佛光大學,2011年5月31日-6月2日,頁1-52。

59. 〈甲骨文用辭及福佑辭〉,《出土文獻研究視野與方法研討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100年6月11日。

60. 〈伯夷叔齊故事考〉,《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第十三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南陽:2011年08月20日至22日。

61. 〈戰國秦漢出土文獻「」字通考〉,《簡牘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蘭州,2011年08月25日至26日。

62. 〈呂太後受命!──西漢史官對天命所闡述及所隱藏〉,《第八屆漢代文學與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1,10月。

63. 〈語言與文字:試論殷商文字之發源與形成〉,《甲骨學暨高青陳莊西周城址重大發現》國際學術研討會,2012年,8月。

二、外文論著(1989-2005)

專著

64. 《漢代人像來源》,蘇聯美術院附設繪畫、雕塑及建築大學·藝術理論及歷史系,1989碩士論文。

65. 《春秋戰國歷史過程中,「人」概念的變化》)Москва, ИВРАН(莫斯科:東方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66. В.Манухин,А.Кобзев, В.Таскин, Б.Рифтин, Д.Воскресенский. Цзинь, Пин, Мэй, или Цветы сливыв золотой вазе. Т.1, 2, 3. (Участие в переводе, научной подготовке текста,сверке с оригиналом и редактуре перевода. Примечания. Перевод и обработкастихов) - Иркутск:Улисс,1993 與V.Manuhin,A.Kobzev, V.Taskin, B.Riftin, D.Voskresenskiy 。

67. 《梅花:中國宋明樂府譯註》)СПб.:Нева – М.: Олма-пресс(聖彼得堡)2000。

68. БоСин-цзянь (《唐白行簡著作譯註》)М.:Наталис 莫斯科2003。

期刊論文

69. Китайскийэрос: загадки и парадоксы (в соавторстве с А.Кобзевым) - Азия иАфрика сегодня. М.: Наука,1992,№ 7 ,與A.Kobzev合著,《現今亞洲與非洲》學術月刊,№ 7(1992)。

70. 〈楚國文化現象,中國繪畫來源〉,《東方》學術雙月刊,№ 1(1993)。壹級

71. 〈東西肖像中的理想化方法〉,《遠東問題》學術雙月刊,№ 4(1993)。壹級

72. 〈張衡《歸天賦》譯註〉),(《文學年刊》莫斯科)2001,№1,頁1-5。

73. 〈《皇氏女寶菤》譯註〉)Восток. М.: Наука(《東方》學術雙月刊)2002,№ 2,頁145-158。壹級

74. 《漢字詩學》,《東方》學術雙月刊),2002,№ 6,頁5-24。

75. (〈東西方文化中「臉」、「人身」和「肖像」詞匯的概念與現象之比較〉),Проблемы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Философия. М.: Наука(《遠東問題》學術雙月刊,哲學,莫斯科:科學出版社)2003,№ 3,頁135-147。壹級

76. Запад –Восток. Формирование портрета в Китае и других культурах мира(〈西-東:中國與其他古代文明中,肖像的形成〉),Восток.М.: Наука(《東方》學術雙月刊,莫斯科:科學出版社)2003,№ 4,頁30-42。壹級

77. Путьсмертного – полюбить смерть(先秦道家對死亡的概念),Восточнаяколлекция(《東方典藏》學術季刊,莫斯科:國家中央圖書館),2004,№ 1頁31-38。

78. Первыйснег на Янцзы(〈趙幹〈江行初雪圖〉〉),Восточная коллекция(《東方典藏》學術季刊,莫斯科:國家中央圖書館),2004,№ 2,頁9-17。

79. ЛикиШан/Инь (Китай, II тыс. до н.э.)(商代對人面與獸面的崇拜),Вестник древнейистории. М: Наука(上古史季刊)莫斯科:科學出版社,2005,№ 1,208-219。壹級

80. Дух итело в погребальных традициях Чжоу X—III вв. до н.э.(周代喪禮中屍體與魂魄),ПроблемыДальнего Востока. Философия. М.: Наука《遠東問題》學術雙月刊,哲學)莫斯科:科學出版社,2005,№ 2,頁133-143。壹級

論文集論文

81. 〈Концепциядревнеегипетскогопортрета〉,《СборникстуденческихработАкадемииХудожеств》,1985 〈古埃及肖像概念〉,《蘇聯美術院青年學者論文集》,1985。

82. 〈К вопросуу датировке Аменхотеп и Реннаи〉,《Труды ГМИИ им. А.С.Пушкина》,1986 〈普希金美術館收藏之Amenhotep與Rennai木俑年代考訂〉《國立普希金美術館年刊》,1986。

83. Искусство?весеннего дворца - Китайский эрос. М.: Квадрат,1993 ,1993。

84. Несколькослов об иллюстрациях к роману ?Цзинь, Пин, Мэй? - Китайский эрос.М.: Квадрат,1993。

85. Дэ как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потенция китайского императора и его империи в символахицзинистики и образах искусства)- От магической силы к моральному императиву:категория дэ в китайской культуре. М.: Наука,1998 〈中國皇帝與帝國之「德」在易學象征上以及藝術上的表現〉,《中國文化中「德」的概念》,1998。

會議論文集論文

86. Глинянаяармия империи Цинь - XXI 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в Китае?. Ч.1. М.: Наука,1990 〈秦始皇兵馬俑〉,《第21屆「中國社會與國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0。

87. Портретывеликих императоров с точки зрения теории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ого восполнения властичерез инь - XXIII 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Китае?. Ч.1. М.: Наука,1991 〈帝王像與采陰補陽理論〉,《第23屆「中國社會與國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1。

88. Обистоках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портрета в Китае - XXIV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 Ч.1. М.: Наука,1993 〈中國肖像來源〉,《第24屆「中國社會與國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3。

89. Хронологияи анахронизма романа ?Цзинь, Пин, Мэй? - XXVI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 М.: Наука,1995 (《第26屆「中國社會與國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5)。

90. Персонажиромана ?Цзинь, Пин, Мэй? - XXVII 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 М.: Наука,1996(《第27屆「中國社會與國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6)。

91. Поэзия имузыка в романе ?Цзинь, Пин, Мэй?XXXI научная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 М.: Наука,(《第31 屆「中國社會與國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莫斯科:科學出版社),2001,頁216-236。

92. Отиероглифа к слову (китайская поэзия по-русски)(〈中文詩俄譯法之研究〉),XXXIIнаучная конференция ?Общество и государство в Китае?. М.: Наука(《第32屆「中國社會與國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莫斯科:科學出版社)2002,頁195-213。

93. 〈張衡《四愁詩》四種理解與譯註〉),《第33屆「中國社會與國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莫斯科:科學出版社)2003,頁183-192。

94. (〈秦始皇帝稱號研究〉),《「遠東哲學與世界文明」第十二屆研討會論文集》,莫斯科:遠東研究所)2003,頁172-181。

95. 〈論周喪禮中的「靈」範疇〉「亞非學國際研討會 IKANAS-2004」,莫斯科,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