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釣魚島最早在我國歷史上的記載

釣魚島最早在我國歷史上的記載

從明代開始,釣魚島名稱開始確定下來,該島因成為大陸與琉球交通的必經之路而成為明代古籍重點記錄對象。據《明史》記載,朱元璋為冊封琉球國國王而遣使入海,在日後長達數百年的時光中,琉球使者和中國朝廷冊封使往來大陸的必經之路就是這個“釣魚嶼”。1403年明代出版的《順風相送》壹書原本被保留在英國牛津大學的圖書館中,該書是記載中國元明兩朝航海的指南。在該書中重點提到,“釣魚嶼”是大陸通向琉球的必經之路,有著地標性的作用。

明嘉靖十三年,明世宗命吏科左給事中陳侃為正使,行人司行人高澄為副使出使琉球國,該團由琉球使團陪行。歸國後的當年,陳侃為向皇上說明旅途見聞而撰寫了《使琉球錄》(1534年)壹書,書中記載了途經釣魚島的情形:“五月朔,予等至六石大舟。亦始,至二日,祭海登舟。九日,隱隱見壹小山,乃小琉球也。十日,南風甚迅,舟行如飛……過平嘉山(彭佳嶼),過釣魚嶼,過黃毛嶼,過赤嶼,目不暇接,壹晝夜兼三日之路。十壹日夕,見古米山,乃屬琉球者。夷人歌舞於舟,喜達於家。”這段話表明兩個意思,第壹,釣魚島是途經琉球的必經之路,早已為我國海圖所標記;第二,釣魚島屬於中國領土,因為“夷人”在過了釣魚島,“壹晝夜兼三日路”,看到“古米山”後,才開始因為快到家而高興起來。由此可見,釣魚嶼、黃毛嶼(黃尾嶼)、赤嶼(赤尾嶼)自古以來就不屬於琉球管轄。

戚繼光曾以釣魚島為戰略防線

在明嘉靖三十四年,因為倭寇頻繁襲擾我海防壹事,明世宗命時任兵部尚書楊博,負責派遣使者移諭日本國王,命其管束倭人,釋放掠虜的中國國民。楊博派出去的使者的名字叫鄭舜功,這是我國首次向日本正式派遣的“問責使”。

鄭舜功回國後把考察的日本國民風俗、自己所經歷的事情寫成名為《日本壹鑒》(1555年)的書籍,***計九卷,包括“萬裏長歌”、“滄海津鏡”和“天使紀程”三部分,其中關於臺灣、琉球及釣魚列島的重要記載,成為後世研究明朝嘉靖年間中、日、琉球以及中國臺灣的第壹手資料。書中“萬裏長歌”中明確記載了釣魚島屬於臺灣附屬島嶼:“取小東島之雞籠山,約至十更,取釣魚嶼。自梅花渡澎湖,之小東,至琉球,到日本,為昔陳給事中出使琉球時從其從人得此方程也。而澎湖島在泉海中,相去回頭百六十裏。”其中所謂“小東”指的是當時對臺灣島的稱謂,明確了臺灣、澎湖以及釣魚島為中國所有。

書中還尤其強調了釣魚島所屬臺灣島:“釣魚嶼,小東小嶼也”,即釣魚島是臺灣的附屬島嶼。之所以在這裏重點強調了釣魚島的所屬與位置,是與當時抗倭背景分不開的。那時,戚繼光抗倭曾以釣魚島為戰略防線遏制倭寇入侵。自此以後,釣魚島成為中國大陸抵抗倭寇入侵和海盜騷擾的重要前沿陣地。不論是明代鄭若曾繪制的“萬裏海疆圖”,以及他與浙江提督胡宗憲***同編纂的《籌海圖編》,還是後來茅元儀繪制出版的中國海防圖《武備誌·海防二·福建沿海山沙圖》和乾隆皇帝欽命繪制之《坤輿全圖》等,都標明了“釣魚嶼”、“黃尾山”和“赤嶼”為中國領土,並加以重點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