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梁啟超簡介

梁啟超簡介

梁啟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壹。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等。廣東新會人。

梁啟超自幼在家中接受傳統教育,1889年中舉。1890年赴京會試,不中。回粵路經上海,看到介紹世界地理的《瀛環誌略》和上海機器局所譯西書,眼界大開。同年結識康有為,投其門下。

1891年就讀於萬木草堂,接受康有為的思想學說並由此走上改良維新的道路,時人合稱“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會試,協助康有為,發動在京應試舉人聯名請願的“公車上書”。維新運動期間,梁啟超表現活躍,曾主北京《萬國公報》(後改名《中外紀聞》)和上海《時務報》筆政,又赴澳門籌辦《知新報》。他的許多政論在社會上有很大影響。

1897年,任長沙時務學堂總教習,在湖南宣傳變法思想。

1898年,回京參加“百日維新”。7月,受光緒帝召見,奉命進呈所著《變法通議》,賞六品銜,負責辦理京師大學堂譯書局事務。

9月,政變發生,梁啟超逃亡日本,壹度與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有過接觸。在日期間,先後創辦《清議報》和《新民叢報》,鼓吹改良,反對革命。同時也大量介紹西方社會政治學說,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影響很大。

武昌起義爆發後,他企圖使革命派與清政府妥協。民國初年支持袁世凱,並承袁意,將民主黨與***和黨、統壹黨合並,改建進步黨,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爭奪政治權力。

1913年,進步黨“人才內閣”成立,梁啟超出任司法總長。袁世凱稱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啟超反對袁氏稱帝,與蔡鍔策劃武力反袁。

1915年底,護國戰爭在雲南爆發。1916年,梁啟超赴兩廣地區參加反袁鬥爭。袁世凱死後,梁啟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財政總長兼鹽務總署督辦。9月,孫中山發動護法戰爭。11月,段內閣被迫下臺,梁啟超也隨之辭職,從此退出政壇。

1918年底,梁啟超赴歐,了解到西方社會的許多問題和弊端。回國之後即宣揚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主張光大傳統文化,用東方的“固有文明”來“拯救世界”。

1922年起在清華學校兼課,1925年應聘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

1927年,離開清華研究院。1929年病逝。

學術成就

梁啟超於學術研究涉獵廣泛,在哲學、文學、史學、經學、法學、倫理學、宗教學等領域,均有建樹,以史學研究成績最著。

1901至1902年,先後撰寫了《中國史敘論》和《新史學》,批判封建史學,發動“史學革命”。

歐遊歸來之後,以主要精力從事文化教育和學術研究活動,研究重點為先秦諸子、清代學術、史學和佛學。1922年起在清華學校兼課,1925年應聘任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指導範圍為“諸子”、“中國佛學史”、“宋元明學術史”、“清代學術史”、“中國文學”、“中國哲學史”、“中國史”、“史學研究法”、 “儒家哲學”、“東西交流史”等。這期間著有《清代學術概論》、《墨子學案》、《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情聖杜甫》、《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國文化史》等。

他壹生著述宏富,有多種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飲冰室合集》較稱完備。《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余萬字。

梁啟超在文學理論上引進了西方文化及文學新觀念,首倡近代各種文體的革新。文學創作上亦有多方面成就:散文、詩歌、小說、戲曲及翻譯文學方面均有作品行世,尤以散文影響最大。

梁啟超的文章風格,世稱“新文體”。這種帶有“策士文學”風格的“新文體”,成為五四以前最受歡迎、模仿者最多的文體,而且至今仍然值得學習和研究。梁啟超寫於1905年的《俄羅斯革命之影響》,文章以簡短急促的文字開篇,如山石崩裂,似巖漿噴湧:“電燈滅,瓦斯竭,船塢停,鐵礦徹,電線斫,鐵道掘,軍廠焚,報館歇,匕首現,炸彈裂,君後逃,輦轂塞,警察騷,兵士集,日無光,野盈血,飛電劌目,全球撟舌,於戲,俄羅斯革命!於戲,全地球唯壹之專制國遂不免於大革命!”然後,以“革命之原因”、“革命之動機及其方針”、“革命之前途”、“革命之影響”為題分而析之,絲絲入扣。難怪胡適說:“梁先生的文章…… 使讀者不能不跟著他走,不能不跟著他想!”

在書法藝術方面,梁啟超早年研習歐陽詢,後從學於康有為,宗漢魏六朝碑刻。

著作

中國歷史研究法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新民說

飲冰室主人自說

中國文化史

梁啟超賦稅思想

梁啟超是戊戌變法領導人之壹,我國19、20世紀之交資產階級維新派的著名宣傳鼓動家。他主張賦稅的征收必須以便民為原則,實行輕稅、平稅政策,而反對與民爭利的“固民所急而稅”的傳統觀點。指出“西人於民生日用必要之物,必豁免其稅以便民。中國則乘民之急而重征之,如鹽政之類是也。亦有西人良法美意,為便民而起,而中國視為助帑之計,行之而騷擾滋甚者,如今之郵政之類是也。”他提出應仿效英國實行平稅政策,便民利民而後求富強。這是壹種把經濟發展放在首位,財政稅收放在其基礎之上的觀點,對當時中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梁啟超認為公債也是壹種賦稅,所不同的是“租稅直接以賦之於現在,而公債則間接及賦之於將來”,“不過將吾輩今日應負之義務,而析壹部分以遺諸子孫雲爾”。但他承認公債對經濟建設具有積極意義,“租稅盡其力於壹時,公債將纖其力於多次”,因此他認為公債雖然增加了後代的負擔,但也有利於後代。

秩事

梁啟超是康有為的學生、信徒、助手,但他們還是分道揚鑣了;梁啟超與孫中山合作過,也對立過;他擁護過袁世凱,也反對過袁世凱。對此,梁啟超說:“這決不是什麽意氣之爭,或爭權奪利的問題,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壹貫主張決定的。我的中心思想是什麽呢?就是愛國。我的壹貫主張是什麽呢?就是救國。”“知我罪我,讓天下後世評說,我梁啟超就是這樣壹個人而已”。

1925年陰歷七月初七,徐誌摩與陸小曼結婚,請梁啟超出席證婚。梁啟超反對他們“使君有婦”、“羅敷有夫”之間的戀情,也規勸過徐誌摩;礙於徐誌摩之父和胡適的情面,梁啟超答應出席證婚。但在婚禮上梁啟超卻對徐誌摩、陸小曼用情不專厲聲訓斥,滔滔不絕,使滿堂賓客瞠目結舌。徐誌摩不得不哀求:“先生,給學生留點臉面吧。”

梁啟超真誠的寬容。1926年3月8日,梁啟超因尿血癥入住協和醫院。經透視發現其右腎有壹點黑,診斷為瘤。手術後,經解剖右腎雖有壹個櫻桃大小的腫塊,但不是惡性腫瘤,梁啟超卻依然尿血,且查不出病源,遂被復診為“無理由之出血癥”。壹時輿論嘩然,矛頭直指協和醫院,嘲諷西醫“拿病人當實驗品,或當標本看”。這便是轟動壹時的“梁啟超被西醫割錯腰子”案。梁啟超毅然在《晨報》上發表《我的病與協和醫院》壹文,公開為協和醫院辯護,並申明:“我盼望社會上,別要借我這回病為口實,生出壹種反動的怪論,為中國醫學前途進步之障礙”。 梁啟超真誠的有趣。黃苗子著《世說新篇》,其中有《梁啟超寫序》,文曰:“蔣百裏先生為著名軍事家,但在文化上亦極有貢獻。他留德歸國後,曾寫了洋洋五萬言的《歐洲文藝復興史》。梁啟超閱後大為贊賞,蔣便請梁為此書作序。不料梁文思泉湧,序成也是五萬字,覺得不好意思,便加寫壹短序,而把長序改為著作出版,反過來請蔣百裏作序。”

年譜

壹歲 壹八七三年同治十二年 癸酉 正月二十六日(公歷二月二十三日)生於新會茶坑村。

五歲 壹八七七年光緒三年 丁醜 由祖父和母親教讀四書五經。

十二歲 壹八八四年光緒十年 甲申 應廣州童子試 中秀才。

十六歲 壹八八八年光緒十四年 戊子 廣州學海堂正班生、兼菊坡、粵秀、粵華書院外生。

十八歲 壹八九0年光緒十六年 卯寅 經陳千秋介紹,就學於康有為。

十九歲 壹八九壹年光緒十七年 辛卯 入京與李蕙仙完婚。

二十歲 壹八九壹年光緒十八年 壬辰 祖父卒,回鄉居年余。

二十三歲 壹八九五年光緒二十壹年 乙未 隨康有為入京會試,落第。參與組織“公車上書”。助康創建強學會。

二十四歲 壹八九六年光緒廿二年 丙申 籌辦《時務報》,任總編述,發表《變法通議》等文章,名聲噪起。

二十五歲 壹八九七年光廿三年 丁酉 為湖南時務學堂總教習。參與創設不纏足會和女學堂。

二十六歲 壹八九八年光緒廿四年 戊戌 參與“百日維新”,光緒帝賞六品銜,奉旨辦譯書局。八月政變起,逃往日本,與陳少白往還,協商與興中會合作事宜,因康有為阻撓未果。在橫濱主編《清議報》。

二十七歲 壹八九九年光緒廿五年 己亥 七月創粉高等大同學校於日本東京。

二十八歲 壹九00年光緒廿六年 庚子 與康有為、康才常等發動“勤王運動”事敗。

三十歲 壹九0二年光緒廿八年 壬寅 《清議報》停刊,創《新民叢報》、《新小說報》,倡“小說界革命”。

三十五歲 壹九0七年光緒卅三年 丁未 《新民叢報》停刊、成立政聞社。

四十歲 壹九壹二年民國元年 壬子 由日本返國,創《庸言報》。

四十壹歲 壹九壹三年民國二年 癸醜 參與***和黨。熊希齡內閣成立。任司法總長。

四十三歲 壹九壹五年民國四年 乙卯 創《大中華》月刊。辭幣制局總裁。四月回鄉省親。六月寫《導哉所謂國體問題者》斥袁稱帝,南下從事倒袁運動。

四十四歲 壹九壹六年民國五年 丙辰 在上海策動反袁。三月抵廣西,發動廣西宣布獨立。在肇戾成立護國軍兩廣者司令部任參謀。後成立軍務院,任撫軍兼政務委員長。

四十五歲 壹九壹七年民國六年 丁已 七月,參與段祺瑞反對張勛復辟。任段祺瑞 內閣財政總長,十壹月辭退。

四十七歲 壹九壹九年民國八年 已未 到歐洲各國考察。

五十歲 壹九二二年民國十壹年 壬戌 先後到北京、濟南、蘇州、上海等地講學。

五十三歲 壹九二五年民國十四年 乙醜 在清華研究院講學,出任京師圖書館館長。

五十七歲 壹九二九年民國十八年 己已 因腎病動手術失敗(實際上是壹起醫療事故),於壹月十九日病逝於北京協和醫院,京滬開追悼會,參加者甚眾。

家庭

梁啟超壹生有過兩位夫人:李蕙仙和王桂荃。1889年(光緒十五年)年僅十七歲的梁啟超考中了舉人,與主考官李端棻的堂妹李蕙仙訂婚,1891年(光緒十七年)梁啟超十九歲時入京與與長他四歲的李蕙仙成婚,李惠仙與梁啟超結婚時,帶了兩位丫環,其中壹位即王桂荃,1903年她成為梁啟超的側室。1924年 9月13日,李蕙仙因病而逝,梁啟超為此寫下了《祭梁夫人文》。1968年在“文化革命”中,王桂荃與孩子們四散分離,最後死在在壹間陰暗的小屋裏。

梁啟超***有有9個子女:思順、思成、思永、思忠、思莊、思達、思懿、思寧、思禮,其中思順、思成、思莊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達、思懿、思寧、思禮為王夫人所生。他們中的許多人後來都成為傑出的人才。

梁思順(令嫻)(1893年-1966年),長女。

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長子,著名建築學家,1948年3月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人文組);其妻為林徽因。

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學家,1948年3月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人文組)。

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國民黨十九路軍炮兵校官,因病早殤。

梁思莊(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圖書館學家。

梁思達(1912年-),四子,長期從事經濟學研究。

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從事社會活動。

梁思寧(1916年-2001年),四女,投奔新四軍參加中國革命。現已離休,住在山東濟南。

梁思禮(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統專家,199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