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知道金絲楠木價值形成的原因,就得先弄明白什麽是金絲楠。「金絲楠」這壹個名詞是早見於明末《博物要覽》(未查證),但清代造辦處檔案中所有楠木家具均用的是「楠木」壹詞,不僅如此,所有軟木用材,如櫸木、桐木、松木、胡桃木、樟木均為樹的本名。像「金絲楠」這種偏文學色彩的名字多見於硬木,如花梨、紫檀、鸂鶒木等,從金絲楠的名字可以看出,這是近代木材商人對古籍記載尋寶式地再開發。「金絲楠」這壹名詞於09、10年進入大眾視野。與許多耳熟能詳的木材名稱壹樣,金絲楠並不是壹種樹,樟科楠屬壹***有97個樹種,潤楠屬還有73種,還有賽楠屬、瓊楠屬、土楠屬,加起來多達數百種,即使是目前市場認可度最高的楨楠也包含了34種樹。在這其中,只要截面有「綢緞般金絲光澤」的,都叫金絲楠。
“最便宜10萬壹根,最貴幾百萬”“皇家專用木材”“500萬加壹棟兩層樓換不了7根楠木柱”在當時看來,這些口號完全就是笑話,都不屑於去推敲。但馬智勇這壹個系列的廣告確實形成了很大的病毒效應。加上市場的大環境,黃花梨絕跡後無合適的木材可炒,各路英豪就將力氣都使在金絲楠上了。金絲楠本身並不稀有,而且成材時間相比硬木要短得多,只是市場上貨源比較分散。可憐馬智勇先生窮盡心思推高金絲楠的價格,卻為他人做了嫁衣。馬先生的營銷攻勢在12年後已經基本停滯,金絲楠也從價格的高位回落。目前市場上金絲楠家具的品類非常雜,高端的如楠書房,小作坊生產,只賣熟人或者拍賣行。價格突破天際,低端的如紅木集市裏的金絲楠家具,表面厚厚的固化劑,打開櫃門那味道妳不會想聞第二遍。這樣大的差距,既是“金絲楠”概念模糊決定的,也是市場過於分散、淩亂決定的。現在市場上金絲楠家具與古代傳統工藝的楠木家具有極大差別。楠木因耐腐、抗蟲蛀,料粗且直,多用於建築、棺材。少數用作家具,故宮中許多家具是用楠木做胎,包鑲紫檀木板,或者塗各種漆裝飾。另外還有楠木做攢框面心板,純粹楠木的家具並不多見。其中廠商們廣為提及的太和殿寶座,就是楠木胎罩金漆工藝的,罩金漆才是關鍵。而現在的金絲楠家具,基本都是以“金絲”為主打賣點,將櫃面、桌面、座面裝漂亮的板材,輔以固化劑使其表面更為光亮,側重點跟傳統楠木家具截然不同。目前,金絲楠所包含的木材中也在不斷被細分,陰沈木的價格被推到高位,出現了“烏金”“包金”等形容詞,相信過不了多久,就可以成為與黃花梨紫檀三足鼎立的壹個門類。
總的來說,「金絲楠」是繼黃花梨之後又壹次對傳統用材成功的再開發,並且創造了壹種新型的木材審美。它之所以能賣這麽貴,其實還是因為消費者能接受這個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