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明朝建立之初,還有很多蒙古人仍留居明朝境內,這些蒙古人的來源,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壹,已經漢化的蒙古人。
早在元朝建立前,或者元朝統治時期,就有大批的蒙古族入居中原,或官或民,累世定居。之後,元世祖忽必烈推行?詔蒙古戶種田?,?聽蒙古人分墾?的各項措施。鼓勵蒙古人與漢人相處,學習漢人種田。這部分蒙古人其實最後已經慢慢漢化了,元亡滅亡後,也沒有追隨元朝統治者離去,而是選擇做明朝的子民。
二,沒有和元朝皇帝逃出去的蒙古人。
在明朝軍隊秋風掃落葉般的進攻下,蒙古軍隊只能且打且退,壹路向北逃逃亡。據史料記載,在明軍的追擊下,蒙古貴族脫歡帖木兒率蒙古軍隊?且戰且退而出,四十萬蒙古人中,得脫者惟六萬,其三十四萬(皆)被圍而陷矣?。這些未逃脫的蒙古人留居內地,都成為明王朝的臣民。此外,有些已經逃到草原的蒙古貴族和下層人民,由於已經長期在內地生活,對草原生活反而已經不習慣了,在看到明朝並沒有對他們實施清算後,又從漠北歸回內地定居。
三,在和北元的戰爭中俘虜的蒙古人。
朱元璋為解除日夜思慮的?北顧之憂?,制止北元的進擾和?欲圖恢復?活動,常派大軍掃蕩大漠。在明與北元的戰爭中,有許多蒙古官兵、貴族以及他們的家屬被明軍俘獲,如定西(今屬甘肅)沈兒峪戰役,蒙古貴族、官員壹千八百余人,士兵八萬四千余人被俘,送至南京這些蒙古俘虜也被安置下來,居住在明朝境內。
四,從長城附近遷徙到內地的蒙古人。
明初,為了斷絕蒙古人與內地的聯系,朱元璋令長城附近的蒙古族遷居內地。洪武四年(1371年)六月,?徙北平(北京)山後(太行山北端,軍都山逸西地區)民三萬五千八百余戶,散處諸衛府,籍為軍者給衣糧,民給田。又以沙漠遺民三萬二千八百余戶屯田北平?。同時,順寧(河北宣化境)、興洲(河北灤河支流興州河右岸壹帶)的蒙古族九萬三千八百七十人均徙至北平。
綜觀明建國之初二十年間,留居明朝境內的蒙古族總數約達九十萬人,他們分布於北平,南京、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甘肅、新疆等廣`大地區,從東北到雲南都有蒙占族人定居。
值得壹提的是,和蒙古統治者不同,朱元璋對這些蒙古遺民采取了非常寬松的政策。元朝統治者把全國劃分為蒙占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四個等級,推行民族分化和民族壓迫政策。可以說,終元壹朝,漢人受盡屈辱。不過,朱元璋並沒有用同樣的手段對付蒙古人,而是?以德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