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國現存最早的壹部醫書

中國現存最早的壹部醫書

《黃帝內經》是中國現存的最早壹部醫書。

《黃帝內經》簡稱《內經》,是古代醫者托名黃帝與其臣子岐伯、伯高、少俞、少師等論醫之書。《黃帝內經》包括《素問》和《靈樞》兩部分。《素問》重點論述了臟腑、經絡、病因、病機、病證、治則、針灸等內容。《靈樞》是《素問》不可分割的姊妹篇,內容與之大體壹致。除了論述臟腑功能、病因、病機之外,還重點闡述了經絡腧穴,針具、刺法及治療原則等。

《黃帝內經》成書於西漢,乃中國人最早的重要醫學著作。該書在中醫學有重要地位,後世歷代有所補充和發展,內容不斷增加,並逐步發展為涵蓋中醫學各個領域、包括基礎理論、針灸、中藥、方劑等多個方面的醫學巨著。

該書以黃帝和岐伯等人對話的形式,闡述各種醫學知識,包括臟腑功能、病因病理、經絡穴位、針刺艾灸、按摩治療、藥物方劑等多個方面。這些內容不僅對古代中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也為現代中醫學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黃帝內經》的意義:

《黃帝內經》是中國現存最早、影響最大的壹部醫學典籍,《黃帝內經》的成編,標誌著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為數年來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中國醫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後世尊為“醫家之宗”。

《黃帝內經》的內容十分廣博,除醫學理論外,還記載了古代哲學、天文學、氣象學、物候學、生物學、地理學、數學、社會學、心理學、音律學等多學科知識和成果,並將這些知識和成果滲透到醫學理論之中,遂使該書成為以醫學為主體、涉及多學科的口著,歷來受到廣大醫家和有關學科專家的重視,成為中、外學術界的研究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