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摩擦生火起源於何時已難於稽考,但我國的上古時代就有鉆木取火的傳說,《韓非子·五蠹》記載說:“上古之世……民食瓜果、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悅之。”這裏的聖人就是後來神話傳說中的燧人氏,燧人氏顯然不是壹個具體的人,而是壹個擅長鉆木取火的群體。鉆木取火的方法在我國古代沿用了很長壹個時期。根據模擬試驗可以推測,當時是用壹根較硬的木棒做鉆棒,被鉆的木塊往往是軟木,當鉆棒在軟木上快速旋轉後,鉆出的木屑就可能燃燒起來。據了解,直到20世紀,生活在深山老林中的海南黎族和雲南佤族仍有人采用鉆木取火的方法來生火。
遠古的鉆木取火工具,由於其為木質,在考古中實難發現。據對出土文物的調查,在漢晉遺物中,例如在居延漢代烽燧遺址中就曾發現過鉆木用的鉆棒和木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