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說明:
春天,河潮浩蕩,與大海相連,壹輪明月從海上升起,仿佛隨著潮水噴湧而出。
月光灑在春江上。浪花淘盡千裏,春江上處處明月光。
河水繞著原野蜿蜒,那裏有許多花草,月光照在開滿花的樹上,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故霜不可察。大陸上的白沙和月光交融在壹起,看不清楚。
河水和天空是壹種顏色,沒有任何微小的塵埃,只有壹輪孤月高掛天空。
誰第壹次看到河邊的月亮,河面上的月亮第壹次照在人身上是什麽時候?
生生不息,生生世世,只有江上的月亮,年復壹年,永遠相似。
我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誰,但長江壹直在載著流水。
遊子如白雲般緩緩離去,只留下戀家的女子佇立在離別的青楓中。
今晚哪個流浪者在船上漂流?明月樓上哪裏有人相思?
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在離開人的梳妝臺上。
月光照進四福的門簾,卻卷不開。它照在她的鐵砧上,無法拂去。
這個時候我看著月亮卻聽不到對方的聲音。我希望用月光照耀妳。
鴻雁不停地飛,卻飛不出無邊的月光;月亮照在河上,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漣漪。
昨夜夢見閑池落花,可惜半春未歸。
河水會隨著春天流盡,池上的月亮會在西方落下。
斜月緩緩沈入,藏在海霧中,碣石與瀟湘的距離無限遙遠。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借著月光回家,但夕陽搖曳著,灑滿了河邊的樹林。
二、鑒賞:
1,歷史意義:《春江花月夜》這首詩是初唐張所作。開元初年,與何、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子”。他留給後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詩中只有兩部,而這壹部是最著名的。它號稱是“壹首徹底擊垮整個唐朝的孤獨詩”,奠定了張在唐代文學史上不朽的地位。
2.全詩賞析:這首詩的題目以春、河、花、月、夜五物,凝聚了最動人的生命之美,構成了令人神往的藝術境界。全詩依次從景、情、理入手。第壹部分描述了春江美景,第二部分描述了面對月亮產生的感情,第三部分描述了世界上流浪女性的離別之思。
3.分段賞析:《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歌》、《武聖歌》的老標題。這種曲調起源於陳後主,它的主要特點是華麗而柔和。這首長歌以春江月夜為背景,融合了繪畫、詩歌以及對宇宙奧秘和人生哲理的理解,營造了壹個情景交融、小而透的詩意場景。
詩人“春江潮湧連海,海上明月生潮”是從春江月色美開始的。在月光下,春江廣闊、透明、純凈的前景展現出巨大的自然美和魔力。詩人在感受到無限美好的同時,不由自主地引發對宇宙生命的思考。
“蔣幹是誰第壹個看到月亮的?江月是什麽時候照人的?人生代代無邊,江月只是年年相似;不知江月在等誰,卻見長江送水。”時間和空間是無限的,生命是無限的,表現了對宇宙的廣闊而深刻的認識,但時間如流水,壹去不復返,詩人此時已陷入無限的悲傷和悵惘。
所以從“白雲悠悠去,青楓難耐愁”開始,描寫了世間漂泊女子的別離,將詩人淡淡的憂傷融入了恬靜的詩意境界。這種悲傷隨著冉冉的月光和流水而改變。最後全詩是“不知多少人月歸?”結尾的“落月搖樹滿江”,寓意深刻,讓讀者陷入對宇宙生命的深度思考。
4.詩歌評價:《春江花月夜》以隋晨樂府為題,抒發真摯感人的離別之情和哲理性的人生感悟。語言清新優美,節奏悠揚悠揚,徹底洗去了宮體詩的厚重脂粉,給人壹種清朗、空靈、自然的感覺。
張在詩歌中把繪畫、詩情與他對宇宙奧秘的觀察和人生哲理結合起來,創造了壹個精致而透徹的詩境。清澈的詩意境界裏,有淡淡的憂傷。
詩人將真實的生活體驗融入到優美的意象中,詩情與意境的結合表明唐詩意境的創造已經進入了壹個完美的階段。清末評價“張的《春江花月夜》用的是‘西州’的風格,獨樹壹幟,實為大家;李賀、商隱清新潤澤;作為其支流的宋詩、元詩,顯示了其非凡的崇高地位和無窮的深遠影響。
後世的影響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在立意和選材上總結了前人的經驗,用樂府這個老話題寫出了世間許多人的心聲。同時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被後人傳誦,千百年來吸引了無數讀者。它是由齊梁優美飄逸的文風轉變為盛唐自然之美的壹面旗幟,也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壹個重要裏程碑。其內容和形式多為後世詩人所借鑒。
這首詩既不像南朝山水詩那樣著重塑造山川,也不像玄言詩那樣枯燥乏味,更不是單純抒發兒女離別之情的情詩,而是融合了各種詩情畫意。
它的誕生填補了中國古代詩歌史上以月亮為中心媒介,同時書寫男女之間的相思,在同壹首詩中探討宇宙和人生哲理的空白。這首詩無論是從主題的提煉,還是主題的處理,都對盛唐的詩歌局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對後世的詩歌創作有著重要的啟發作用。
作者簡介
張(約公元647年-約公元730年),字子清,揚州(今江蘇揚州)人。初唐詩人。因《春江花月夜》而聞名,與何、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子”。
他的詩在整個唐詩中只有兩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壹部膾炙人口的佳作,它沿襲了隋晨樂府的古老主題,表達了真摯感人的離別情懷和哲理化的人生感悟,語言清新優美,節奏悠揚。
詩歌流通的過程
到了唐代,似乎就沒有代代相傳的詩詞了。從唐代到元代,他的《春江》詩幾乎無人問津。據文學史家程先生考證,有《唐詩十種》、《唐雜記小說集》、《文遠集》、《唐集》、《唐百家詩選》、《唐詩劄記》、《元唐寅集》等,但無其詩。不僅《唐詩選本》沒有收錄,從唐到明的二十多種詩話中也只字未提。
最早收錄其《春江詩話》的是郭茂謙的《樂府詩》(卷四十七),* *收錄了五首同題詩,其中有張的壹首。
明嘉靖年間,選編古今詩文,有張的《春江詩話》;萬歷年間唐詩三選、唐詩闡釋與唐詩回歸:崇禎年間的七言古詩與《詩倉詩選》:和晚明的《唐詩明鏡》都入選了。
最早對張及其詩歌進行詩論的是胡應麟的《萬歷年間詩》。到清代,重要的唐詩選本,如嵇的《康熙年間唐詩選本》、的《寺中唐詩選本》和《禦制唐詩選本》(19卷和117卷)、的《唐詩校訂》和關世明的《雪山屋讀唐詩》等。,都收錄了他的春江詩。?
他的詩歌描寫細膩,音節和諧,清麗典雅,感情豐富,在初唐詩風轉變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受六朝柔美詩風的影響,常流露出人生無常的感覺。詩多散,全唐詩只有兩首。其中壹首是《春江花月夜》,是千古佳作,有“壹詩壓倒全唐”的美譽;聞壹多評價《春江花月夜》是“詩中之詩,峰中之峰”。另壹首詩是《答我閨房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