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戰國時的道家典籍太壹生水,是在哪個地區出土的?

戰國時的道家典籍太壹生水,是在哪個地區出土的?

1993年,考古工作人員在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楚墓發現了竹簡73730枚,***計13000多個楚國文字。楚簡的內容主要是道家作品和儒家作品、其中道家作品是《老子》(中國發現最早的《老子》)、《太壹生水》、《說之道》、而儒家作品有《五行》、《緇衣》、《魯穆公問子思》、《窮達以時》、《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性自命出》、《成之聞之》、《六德》、《尊德義》、《語叢三》、《語叢壹》、和《語叢二》等。

郭店楚墓竹簡

其中《太壹生水》是壹篇過去從未見過的道家文章,作者也不清楚,其古老程度不亞於《道德經》。“太壹生水”中的“太壹”也就是道的代稱。《呂氏春秋·大樂》有記載: “道也者,至精也,不可為形,不可為名, 強為之名,謂之太壹。”

《太壹生水》

道家學派認為,道身萬物,自然水也是道所生。水在道家的世界裏也是十分重要的象征。老子認為,世界最堅強的事物反而是最柔弱的,“天下之至柔 , 馳騁天下之至堅 ”,反而那些表面堅強的容易遭遇摧毀,“是以兵強則滅 ,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老子認為世界最柔弱的莫過於水,但是萬物也不能勝於水,“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知其雄,守其雌 , 為天下溪 ”,“天下莫柔弱於水 ,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 無以易之 。”

因此,道家的智慧告訴人們,做人應該低調,學會明哲保身,忍讓,而不是出頭。“勇於敢 則殺 , 勇於不敢則活 ”。要像水壹樣柔弱,“天下之至柔 ,馳騁天下之至堅 。江海之所以 能為百谷王者。”

而《太壹生水》也是闡述了該思想。如其中提到“天道貴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於強,責於堅,以輔柔弱。”。

《太壹生水》校對文

太壹生水。水反輔太壹,是以成天。天反輔太壹,是以成地。天地復相輔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復相輔也,是以成陰陽。陰陽復相輔也,是以成四時。四時復相輔也,是以成冷熱。冷熱復相輔也,是以成濕燥。濕燥復相輔也,成歲而止。故歲者濕燥之所生也。濕燥者冷熱之所生也。冷熱者四時之所生也。四時者陰陽之所生也。陰陽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壹之所生也。

是故太壹藏於水,行於四時。周而又始,以己為萬物母;壹缺壹盈,以己為萬物經。此天之所不能殺,地之所不能埋,陰陽之所不能成。此謂之道化也。

天道貴弱,削成者以益生者;伐於強,責於堅,以輔柔弱。

下,土也,而謂之地。上,氣也,而謂之天。道亦其字也,青昏其名。以道從事者,必托其名,故事成而身長;聖人之從事也,亦托其名,故功成而身不傷。天地名字並立,故過其方,不思相當。天不足於西北,其下高以強;地不足於東南,其上卑以柔。不足於上者,有余於下,不足於下者,有余於上。

解文

太壹者,道之別名也。水者,太壹之形像也。世人非借形質之物不能解道之內涵,故以水之形示之喻之。太壹非化萬物不可識辨,謂之玄牝。水亦其所化,故曰“太壹生水”。然太壹為何者,無人知識,以水喻,可悟不可言。

“太壹”、“水”者,亦名也。名者,像謂也。“水反輔太壹,是以成天”。太壹水性,水之性者,極陰則凝寒冰,呈固木之像,極陽則化炎氣,展虛無之態,常居萬物之下,至柔以潤萬物,至強以彌四方,太壹之性同也。太壹性靜者,聚而化濁氣,成地之形,太壹性烈者,散而化輕氣,成天之像。天地者,太壹形像也。

“天地復相輔也,是以成神明。”靜動相持,乃以成勢,勢成則形動,是以生人。神明者,人也。唯人有神識明目,是以能觀摩萬物,後成像於心,托之以名,是以天地定位,陰陽互別,萬物歸類,道始長也。非名,萬物不分,天地常合,陰陽難辨,心智蒙沌;然常名,萬物難覓其宗,心智迷於幻像,乃致太壹不識,大道遁隱,紛爭並起。故曰:名可名,非常名,又曰:壹得壹失。天地萬物汝及余等皆太壹生也,亦太壹形像也,非神識之別及異名之謂,汝與余及天地萬物何不同哉?同也。然不同者多矣,佛曰“分別心”是也。心者,神識也。

“神明復相輔也,是以成陰陽”。相輔者,混雜互動也。陰陽四時及其余者,形像也。非人不可識天地陰陽四時,不可識滄熱濕燥寒暑。此等異名之指萬物者,皆太壹化生於神識明目之像,故謂“為萬物母”;此等異名者,其源亦皆太壹,隨天地之變而循環復始,天地者,太壹也,故謂“為萬物經”。生滅者,乃像之生滅。太壹者,不生不滅。

“天道貴弱”,人言也,非天道貴弱也。天道無方自然是從,得勢以強馳天下,去勢以弱隱己身。雷鳴電閃,風雨大作,強之形也;天簌傳音,星月爭輝,弱之態也;天道恩威並重,殺養齊發,豈以貴弱壹言以蔽之?世人常觀之以弱示人,以弱養萬物,誤為弱貴,非為弱也,勢不及也。貴賤之別者,唯人依己之利害而言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