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5世紀,朝鮮的王室貴族和朝中大臣們創造了壹種拼音文字,也就是現在韓國使用的諺文。這種文字以拼音為基礎,簡單明了,非常適合普及,但是這種文字有很大的缺點,很多同音異形,同音異義的字這種文字就不能分辨出來了,所以諺文雖然被創造了出來,但是在早期,在朝鮮半島內流傳的還是漢字,諺文這種文字只被少數人所掌握。
韓國現在的現狀現在,不少韓國的中學生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用漢字正確書寫;而在二三十年前,韓國的大學生用漢字寫論文很常見。隨之而來的麻煩也越來越多。雖然漢字看上去在退出韓國人的日常生活,但漢字留下的影響仍沒消退。現在的韓國詞匯中,70%來源於原來的漢字詞。
韓國國會就曾發生過這種尷尬事:韓國第20屆國會議員金成泰和金聖泰的名字,用韓文書寫是壹模壹樣的,這就容易讓人搞混了,後來,還是決定其中壹位議員的姓名用漢字書寫,以作區分。
更嚴重的是,許多韓國歷史古籍因為是用漢字書寫,如今也幾乎落到了無人認得的尷尬境地。甚至在韓國的法律界仍舊在使用漢字,為了保持法條的嚴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