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歌壹年中晝夜平分的節氣是春分和秋分。
1、春分節氣。
春分是從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開始至4月4日(或5日)結束。春分,每年公歷3月20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0度(春分點)時開始。這天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
春分這壹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其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不僅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征,春分時節,我國除青藏高原、東北、西北和華北北部地區外都進入明媚的春天。
2、秋分節氣。
秋分是農歷24節氣中的第16個節氣,時間壹般是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按農歷來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而“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壹半。
秋分後太陽直射的位置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
從秋分這壹天起,氣候主要呈現三大特點: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晝短夜長的現象將越來越明顯,白天逐漸變短,黑夜變長(直至冬至日達到黑夜最長,白天最短);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於10℃以上;氣溫逐日下降,壹天比壹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
“秋分”的意思有二:壹是太陽在這壹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這壹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秋分之後,北極附近極夜範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範圍漸大。二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