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字的書法作品如下:
壽(拼音:shòu)是漢語通用規範壹級字 。此字始見於西周早期金文,其本義為活得長久,引申轉指生命持續的時間。又引申作動詞用。壽又指中年和老年人的生日。壽也做婉辭,用於安葬死者所用的物品。
文字溯源:
《詩經》等傳世典籍,皆用為長壽之義,長壽是壽字的本義。有壹些金文的下方多加了壹只表示手的“又”;還有壹些左下方多加了壹個“口”,為《說文》篆文和漢印所本;也有同時加上“口”和“又”的。
“口”可能表示酒杯,“口”與“又”結合表示舉杯向老人獻酒祝其長壽,這壹字形壹直留傳至秦簡和漢代帛書文字中。經戰國壹直到漢代簡帛文字,又到東漢簡牘文字,都常見此結構壽字,現代繁體字壽字形體就是從漢代隸書而來。
古籍釋義:
《唐韻》《集韻》並承咒切,音綬。《說文》:久也。凡年齒皆曰壽。《書·君奭》:天壽平格。《詩·大雅》:作召公考,天子萬壽。《左傳·僖三十二年》:爾何知,中壽。註:上壽百二十歲,中壽百歲,下壽八十。董子《繁露》:壽者,酬也。壽有短長,由養有得失。《前漢·王吉傳》:心有堯舜之誌,則體有松喬之壽。
又以金帛贈人曰壽。《史記·刺客傳》:嚴仲子奉。黃金百鎰,為聶政母壽。
又星名。《爾雅·釋天》:壽星,角亢也。註:數起角亢,列宿之長,故曰壽。
又地名。平壽,衛下邑。《左傳·昭二十年》:衛侯在平壽,壽州古淮南,春秋吳楚陳蔡之地,戰國並於楚,考烈王遷此,曰郢都。靈壽,古中山邑。《史記·魏世家》:樂羊拔中山,文侯封之靈壽。
又漢壽,亭名,在蜀嚴道。曹操以關羽為漢壽亭侯。
又山名。《史記·五帝紀》:舜作什器於壽山。
又壽山在福州侯官縣,產文石,可為印章,五色具備,惟艾綠色者少。《宋·黃幹詩》:石為文多招斧鑿。
又水名。壽水,在太原壽陽縣,其源有二:壹出要羅村,壹出頡訖村,合流入於洞渦河。
又木名。靈壽木,可為杖。《山海經》:靈壽實華。《呂氏春秋》:壽木之華。
又姓。吳王壽夢之後。
又常壽,復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