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文閱讀——耳中人

古文閱讀——耳中人

擴展資料

古文閱讀——耳中人

譚晉玄,邑諸生也。篤信導引之術,寒暑不輟。行之數月,若有所得。

壹日方趺坐,聞耳中小語如蠅,曰:“可以見矣。”開目即不復聞;合眸定息,又聞如故。謂是丹將成,竊喜。自是每坐輒聞。因俟其再言,當應以覘之。壹曰又言。乃微應曰:“可以見矣。”俄覺耳中習習然似有物出。微睨之,小人長三寸許,貌獰惡,如夜叉狀,旋轉地上。心竊異之,姑凝神以觀其變。忽有鄰人假物,扣門而呼。小人聞之,意甚張皇,繞屋而轉,如鼠失窟。

譚覺神魂俱失,復不知小人何所之矣。遂得顛疾,號叫不休,醫藥半年;始漸愈。

譯文

譚晉玄是縣裏的秀才,他特別信奉道教導引的技術,無論天氣寒冷還是酷熱,都修煉不停。修煉進行了好幾個月,似乎有點進展。

壹天,他正在打坐的時候,突然聽到耳朵裏面有人說話,那聲音就像蒼蠅壹樣細微,說:“可以看了。”壹睜眼就再聽不到了;而再閉上眼又能聽到,就像開始那樣。他以為是腹中的內丹就要修煉成了,心中暗暗高興。從此之後每次打坐都能聽到那個聲音,因此,他決定等再要聽到的時候,應該回應並且把它寫出來驗證。壹天耳朵裏面又說話了,他就輕輕地回答說:“可以看了。”壹會兒工夫,就感覺耳朵裏面癢癢的像有東西鉆出來。他稍微斜著眼睛看了壹下,是壹個三寸高的小人,容貌猙獰,就像夜叉鬼壹樣,頃刻之後就轉移到地上去了。他心中暗暗吃驚,姑且屏氣凝神觀察那個東西的動靜。忽然鄰居來借東西,壹邊敲門壹邊叫他的名字。小人聽到後,樣子很慌張,繞屋子瞎轉,就像老鼠找不到洞壹樣。

譚晉玄感覺魂飛魄散,再也不知道小人到什麽地方去了。於是就得了瘋病,叫喊不停,請醫吃藥修養了半年,身體才漸漸康復。

——選自《聊齋》

——本文選自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小學生提高學習成績的500個語文故事》

古文閱讀——鳳凰

又東五百裏,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註於渤海。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譯文

再往東走500裏,有壹個丹穴山,山上盛產金子和玉石。丹水就從那裏流出來,壹直向南流入渤海。丹穴山上有壹種鳥,它的形狀像雞,羽毛有五彩的花紋,名字叫鳳凰。鳳凰頭上的花紋叫德紋,翅膀上的花紋叫義紋,脊背上的花紋叫禮紋,胸部的花紋叫仁紋,腹部的花紋叫信紋。這種鳥,飲食自然,自唱自舞,它只要在人間出現就會天下太平。

——選自《山海經》

——本文選自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小學生提高學習成績的500個語文故事》

古文閱讀——誇父追日

湯問誇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得歡,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屍膏肉所浸,生鄧林。鄧林彌廣數千裏焉。

譯文

誇父自不量力,打算要追趕太陽。他追到太陽降落的隅谷的時候,感到口渴要喝水,於是他就趕往渭河去喝水,渭河的水不夠他喝,他又準備到北方去喝大澤的水,還沒有趕到大澤,他就因為口渴死去了。誇父丟下他的手杖,屍體的肉和油浸漬的地方就長出了鄧林。鄧林的面積有幾千裏那麽寬廣。

——選自《列子·湯問》

——本文選自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小學生提高學習成績的500個語文故事》

關尹子教射箭

關尹子是著名的箭術教師。列子跟他學射箭。有壹次,列子接連幾箭都射中了靶心。他高興地跑去問關尹子:“老師,我可以算學會射箭了吧?”關尹子反問他:“妳自己知道了能射中靶心的道理嗎?”列子說:“那我可不知道。”關尹子說:“那不行,妳還不能算是學會射箭了,回去再學!”列子回去以後,認真琢磨射箭的道理,又苦練了三年,箭術進步得非常快,到了百發百中的地步。他又去向關尹子報告自己的學習成績。關尹子還是問他:“現在妳知道能夠射中靶心的道理了嗎?”列子說:“知道了。”關尹子高興地鼓勵列子:“好!這樣妳可以算學會射箭了。無論幹什麽事情,都要懂得它包含的道理。學射箭應該這樣,治理國家和做人更應該這樣。”

提示

列子雖然接連射中了靶心,關尹子卻不承認他學會了射箭。為什麽?因為列子並沒有掌握射箭的規律。不掌握規律而射中靶心,是偶然的;掌握了規律而射中靶心,才是必然的。關尹子不愧是著名的箭術教師。我們做事情要有成功的把握,就應該努力去掌握規律,提高自覺性,克服盲目性。

原文

列子學射,中矣,請於關尹子(1)。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2)?”對曰:“弗知也(3)。”關尹子曰:“未可。”退而習之三年,又以報關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關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4)。非獨射也,為國與身亦皆如之。(5)”

——《列子》

註釋

(1)請——請教,問。

(2)所以——表示“……的原因”。

(3)弗(f*)——不。

(4)守——遵守。

(5)為——治理。

——本文摘自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中國古代寓言故事》

古文閱讀——桃花源記

晉太原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壹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壹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大守說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得。南陽劉子驥,高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人以捕魚為職業。(有壹天)他順著小溪劃船,忘了路的遠近。

忽然遇到壹片桃花林,(桃林)夾著溪水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地上)芳草鮮艷美麗,落花紛紛。漁人非常詫異。再往前走,想走到這林子的盡頭。

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緊接著)就有座山,山有個小洞口,裏面好像有光似的。(漁人)便丟下船,從洞口進去。初進時,洞口很窄,僅容壹人通過。只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敞亮。(這裏)土地平坦開闊,房舍很整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竹壹類的樹林。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狗的叫聲不斷傳來。裏邊的人來來往往,壹片耕種操作的情形,男女的穿戴,都和外邊的人壹樣,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地自由自在地娛樂。

桃花源裏的人見了漁人,竟大吃了壹驚,問漁人從哪裏來。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們。他們便邀請漁人到家中,擺酒殺雞招待他。村中聽說有這樣壹個人,都來打聽消息。桃花源的人說自己的先輩們為了躲避秦朝的禍亂,帶領妻子兒女和鄉親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就不再出去了。於是就和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起漁人現在是什麽朝代,竟不知道有漢朝,更不要說魏晉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壹對他們說了,大家聽了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請漁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住了幾天,漁人告辭離去。這裏的人叮囑他說:“這裏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後,找到他的船,就沿著舊路(回去),(壹路上)處處做了記號。他回到武陵郡城,去拜見太守,告訴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尋找先前所作的標記,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原來的那條路。

南陽的劉子驥,是壹位高尚的名士,聽了這件事,很高興地準備前往,還沒有實現,不久就病終了。以後就再沒有問路探訪的人了。

探究與思考

1.讀了上面的古文妳是否覺得古文其實很有意思。既然如此,那為什麽不再找類似的古文讀壹讀呢。

2.古文是相對於現代文來說的。讀了上面的古文,妳能簡單地說壹說古文有哪些特點嗎?

3.從上面的古文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現在使用的很多成語、寓言故事都是從古文中得出來的。同學們,請為學過的成語、寓言找找來源吧。

4.我們現在使用的白話文是近代才產生的。請妳查找相關資料了解白話文運動的相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