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讀書——林語堂《蘇東坡傳》

讀書——林語堂《蘇東坡傳》

林語堂眼中的東坡

蘇東坡是性情難改的樂觀主義者,是體恤他人的道德家,是老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畫家,是大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虛偽的反對者,是瑜伽的實踐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嗜酒者,是慈悲的法官,是政治的堅持者。但這些可能不足以勾勒出蘇東坡的全貌。

蘇東坡的性格深刻、博大、幽默,具有高度的聰明和童心——正如耶穌所說,具有蛇的智慧和鴿子的溫良溫柔。在這些方面,其他詩人比不上蘇東坡。這些品質的結合,天地之間都是罕見的。而蘇東坡就是這樣的人!他依然天真單純,壹生忠貞不渝。

有壹次,蘇東坡對弟弟子遊說了幾句話,說得最好,形容自己也恰如其分:“上層可以陪玉帝,下層可以陪乞丐。我眼前的世界沒有壞人。”

關於他漫長壹生中豐富多彩的政治生涯的信息,存在於各種史料和他自己浩如煙海的著作中。他的詩算起來,接近百萬字;他的筆記,他的遺產,他的親筆信,還有很多他被當時視為最敬愛的學者的小道消息,都流傳到了現在。

在他死後的壹百年內,沒有壹本傳記沒有提到這位詩人。如松擅長記日記,尤其是司馬光、王安石、劉智和曾布。勤奮的傳記作家,如王明清和邵伯文。

東坡傳

蘇東坡生於景祐三年冬(1036)。蘇東坡出生的時候,蘇家總算是小康之家,有自己的土地,或許比壹般的中產家庭還要富裕。

東坡六歲入學。這個私塾不小,100多個學生,只有壹個老師,是個道士。蘇東坡極其聰明的少年頭腦很快就顯露出來了。

蘇東坡八歲到十歲,父親進京趕考。最後來了之後,蘇洵前往江淮壹帶,母親在家主要負責管教孩子。

根據壹些文字記錄,蘇東坡十歲時就能寫出令人驚嘆的詩歌。

蘇東坡十壹歲時,進了壹所中學,認真準備科舉考試。在蘇家,東坡從小壹起長大,壹起讀書,以後和他最親的就是弟弟哲子祐。

他們兄弟之間的愛情,以及日後興衰過程中的深厚兄弟情,都是蘇東坡壹生吟唱的主題。兄弟倆傷心時互相安慰,遇到困難時互相幫助。

當蘇東坡的兄弟們都到了二十歲左右,準備考試的時候,不可避免的就是婚姻問題來了。

北宋時,京都有未婚女兒的富商在候考公布,向剛獲得的未婚子女求婚是壹種習俗。所以科舉考試的季節,也是婚姻大事活躍的季節。在蘇的父母看來,他們的兒子娶壹個本地女孩要好得多,因為他們很了解女孩的家庭。按照當年的習俗,年輕人的婚姻向來是父母包辦的。?宋仁宗何誌元年(1054),蘇東坡十八歲那年,娶了住在梅山鎮南青神的王府小姐。次年,弟弟十六歲結婚,妻子比他小兩歲。

二兒子結婚後,父子倆出發去了北京。

蘇洵這次陪著兩個兒子來北京搞科研,他還是打算弄個官位。他已經47歲了,但自從上次孫山科舉考試落榜後,他壹直在努力學習。在此期間,他寫了壹本重要的書,《論治國之道》,《戰爭與和平論》,顯示了他的真知灼見。這本書應該會讓京都文人對他刮目相看。當時只要有著名公職人員的有力推薦,朝廷就可以任命官職。蘇洵把自己的作品送給張,張很重視他,打算馬上讓他入仕。但是老蘇聯並不滿足。最後,張給文學泰鬥歐陽修寫了壹封信,他的朋友雷也寫了壹封推薦信,力勸老蘇做“的人才”。

仁宗嘉祐元年(1056)五月,蘇三到達汴梁城,住在壹座寺院裏,等待秋考。這是does的初步測試,只有候選人被選中參加第二年春天皇帝陛下親自監督的宮廷考試。從梅州來京的四十五名考生中,蘇的昆仲是考試的十三名之壹。

嘉祐二年(1057),進宮考試的日子終於來了。皇帝任命歐陽修為主考官,其他幾位學者為評委。蘇氏兄弟都是進士。

蘇東坡的文章後來被歐陽修傳給同行,他們欣賞了好幾天。那篇文章講的是政治上的寬厚和樸素,這是蘇東坡的基本政治哲學。

蘇東坡的仕途正要開始的時候,母親去世了。按照儒家的禮,這當然是壹件極其重要的事情。我還沒有聽到我母親去世時京都傳來的好消息。蘇的父親和兒子匆匆趕回家,到家時卻發現母親不見了。屋子裏壹片混亂,圍墻倒了,屋頂漏雨,像個難民家。

蘇東坡在喪儀下隱居的兩年零三個月,是他青年時代最快樂的日子。

東坡經常去青神公公家。青神位於美麗的山區,清溪深潭,山頂有佛寺。讓人覺得超脫,超脫於塵埃。東坡經常和他的嶽堂兄弟壹起去寺廟,坐在曹睿橋附近的堤壩上,享受戶外用餐。夏天的晚上,他坐在小屋外面,吃著瓜子和炒蠶豆。

服喪期滿兩個月後,父子倆再次出發前往北京。這壹次自然和上壹次不壹樣。三人已經是名書,仕途成功幾乎是板上釘釘。

這次我家東移,從水路出三峽。這次旅行的總長度超過1100英裏,其中700英裏是水路,400英裏是陸路。它從十月開始,在接下來的星期二到達。

長江三峽的每個人都知道它壯麗的景色。途中,兩人都有妻子陪同。他們可以在船上喝酒打牌,欣賞沿途美麗的風景。他們經常吟詩寫景,抒發感情。

到了江陵,蘇家因為大旱,棄船登岸,去了京都。在河上航行結束時,兩兄弟已經寫了數百首詩。這些詩被發表在另壹本詩集裏,名為《南行集》。

在襄陽,他寫了幾首樂府詩,如《船夫頌》、《野鷹來了》等,是為了紀念劉表而寫的,《論堵》,是為了紀念孟達因手下兩員大將無能而失去沃土。他的詩中有雲:

白馬為鳳凰門戶,山河無人閑。

蘇嘉在二月份到達北京。

他們買了壹棟帶花園的房子,大約有半英畝大,靠近壹球門,遠離繁華的街道。房子周圍有高大的老槐樹和柳樹,樸實無華的氛圍挺適合詩人居住。

壹切塵埃落定後,父子倆就等著法院的任命了。當然,這需要壹些時間。

在此期間,兄弟倆又通過了兩次考試。首先,他們參加了京都部長考試。另壹個,也是更重要的,叫做“決策”,要坦誠批評國家大事。在大臣歐陽修的推薦下,蘇氏兄弟都申請了批準。

蘇東坡被朝廷授予爵位,宋朝只有另外壹個人獲得。他還提交了25篇關於戰略的文章,其中壹些已經成為後來學校的必修論文。後來皇後告訴人們,仁宗曾經說過:“今天我為我的後代選了兩個宰相。”

蘇父子的文學名越來越大。他們與同時代的著名藝術家交往,他們的詩受到人們的贊賞。他們都是著名的文學奇才。

蘇洵被任命為校尉,沒有通過考核,正是他的本意。後來,他得到了壹個新職位,為這個朝代的皇帝寫傳記。這是作家的事,他自然願意接受。

蘇東坡這時輕松愉快,誌存高遠,才華橫溢。即使蘇東坡才華橫溢,在仕途上還是要從下層升上去的。仁宗嘉祐六年(1061),朝廷任命他為大理判官,簽書並有權聯署奏折。

蘇子有也被任命為商州武官,但他的父親在北京做官,兩兄弟中有壹個不得不和父親壹起住在京城,因為無論如何,守寡的老父親是不能壹個人住的。於是,兒子婉言謝絕了外面的工作。

兄弟倆人生第壹次分手,子遊後來回了北京。此後三年,東坡不在家,子遊帶著妻子侍奉父親。從京都到鳳翔的信要十天才能到,兄弟倆經常每個月互寄壹首詩。從那些詩詞中,我們可以發現蘇東坡初入仕途時是多麽的不安。

這兩兄弟經常壹起唱歌。在最早寫給他弟弟的和平詩中,東坡顯示了他完美的詩歌才華。

他按規定用“泥”和“西”兩個字作韻,寫了以下幾首詩:

哪裏的生活都是什麽樣的?它應該像在雪中飛行壹樣。我不小心把手指和爪子留在了泥上,洪飛駕駛著那個復雜的東西。

這首七絕成為東坡詩詞的代表作。

現在蘇東坡定居下來,沒有繁重的法官公務,就來國外旅遊,到南部和東部的山上去旅遊幾天。他參觀了太白山和黑水谷的寺廟,以及周文王的家鄉。有時,當他無事可做時,他會去Xi安附近著名的鐘南山看稀有的手稿或朋友的正宗吳道子。

現在他嘗到了做官的生活,但並沒有他夢想的那麽精彩。遠在京都,騷擾亂七八糟,還充當法官,副署公文,審問其他郡縣的案件,讓他覺得無聊無味。有時我會感到孤獨,但有時我會舉起手中的酒杯,月亮在跳舞,我感到快樂和激動。

有的人不忙不開心,蘇東坡就是這種類型。當時陜西大旱,很久沒下雨了。農民們非常擔心莊稼,他們別無選擇,只能向上帝求雨,這是父母和官員的職責。蘇東坡突然采取了行動。蘇東坡現在會寫好訴狀,呈給諸神。他準備用他雄辯的巫師為普通人祈禱。

在那個月的第七天,他祈禱下雨並回到了城市。16號下了小雨,但是莊稼還是不夠,農民不滿意。

蘇東坡立即起草了壹份奏書,請皇帝為縣令恢復山神的舊稱。然後和太守壹起齋戒沐浴,並派特使告訴諸神,他們為神贏得了更高的稱號,並從殿前池塘取回了壹壺“龍水”。

十九日,蘇東坡出城迎“龍水”。農村的每個人都很興奮,因為這次成功是他們非常關心的事情。

在路上,他看到壹片烏雲低低地漂浮在地上,在他面前散開。他向農夫借了壹個籃子,用手抓了壹些烏雲,緊緊地藏在籃子裏。到了城裏,他在壹首詩裏為烏雲祈禱:“妳打開封印,就放了它,但拉開它,它還是會變。雲Xi妳回山上去吧,不用怕那些達官貴人.”禱告完,就和宋太守出城了。當他們走到郊外時,壹陣冷風突然襲來。長矛上的旗幟和流蘇在風中劇烈飄動。天上的烏雲像壹群野馬壹樣落下來。遠處雷聲隆隆。正在這時,壹盆“龍水”端了上來。蘇東坡和宋太守去接“龍水”,放在臨時搭建的祭壇上。然後他們讀了壹篇祈雨的文章,好像有求必應,雨就下了,全國各地都有福了。過了兩天,又下起了大雨,連續三天,小麥和玉米枯萎的莖稈又挺起來了。

現在到處都是歡呼聲,但最高興的人是詩人蘇東坡。為了紀念這件喜事,他把後花園的亭子改名為“西語亭”,並寫了壹篇文章《西語亭》,刻在亭子上。

後來蘇東坡在外地當了太守,只要有必要,他就繼續禱告。

說蘇東坡是生命之火,因為他壹生都在與水或幹旱作鬥爭,無論他在哪裏,他要麽擔心整個城鎮的用水,要麽擔心挖運河和水井。

蘇東坡在鳳翔期間,發生了壹件讓他有點不光彩的事,就是他與當時的新陳太守不和,後來他讓陳太守送公文到京城,解釋蘇東坡的不服從。?兩人發生爭執時,唇槍舌劍,言辭激烈。蘇東坡的復仇機會很快就會到來。陳太守在太守府建了壹座“淩虛臺”,以便閑暇時上臺觀看四野勝景。陳太守命蘇東坡題寫文字刻在淩虛臺石碑上,作為修建此站的紀念。年輕多才的蘇東坡借此機會開了個玩笑。今天,我們還可以讀到《徐靈梯田的故事》這篇文章:...然而,幾代之後,那些想要像它壹樣的人,那些破屋而落的人,都變成了荊棘和山丘。那這個車站呢?老公和臺灣還沒長到可以依靠的地步,但情況是人員流失,忽來忽去。而如果妳想靠吹噓世界來自給自足,那就太過分了。世界有足夠的支持,不在乎臺灣的存亡。"

這個原本是為慶祝而寫的敘事,在沈默中思索著它未來的崩潰與毀滅,包含著太守不知道自己所居住的城外有山的諷刺,這在中國的碑文中是不多見的。

陳太守這個老頭,真的是大度到認為自己不滿足。他根據原作把文章刻在石碑上。可見陳太守為人並不差。

兩人分手後,東坡也看到了這種情況,於是有了修復。幾年後,他還為陳太守寫了墓誌銘。

仁宗死後,蘇東坡奉命檢查從陜西西部山上運木材的工事,以備修建陵墓。

仁宗英宗元年(1064),革除原官職,受朝廷監察。新主人英宗早就聽說了蘇東坡的名氣,想當翰林,當皇帝的造草人。宰相韓琦反對,蘇東坡依法考試後在史館任職。蘇東坡借此機會閱讀善本、名人手稿、名畫。當年五月,妻子王符病逝,蘇東坡深感傷痛。次年(1066),父親蘇洵去世。蘇東坡和弟弟把父親和妻子的棺材帶回四川梅州老家,葬在祖。經過兩年多的哀悼,蘇東坡繼續與他的前妻表妹王閏之結婚。王閏之比蘇東坡小十壹歲,性格溫和。他從小就佩服蘇軾的才華。自然,他對丈夫百依百順,把家裏打理得井井有條。

陳季常

陳太守的兒子姚晨後來成了蘇東坡的終身朋友。

張盾

此時,蘇東坡晚年的克星張盾出現了。當時,張盾在湖北的壹個縣。張盾真的很有才華,大方,正是蘇東坡喜歡的那種人。

蘇東坡曾經預言過張盾的未來。這個故事經常被人提起。在去魯管的路上,張蘇和他的妻子進入了深山,然後他們去了黑水谷。這時,他們來到壹個深谷,上面有壹塊窄窄的木板,大約有壹百英尺遠。有很深的水流翻滾傾瀉,兩邊巨石陡峭。張盾,壹個很有勇氣的人,建議蘇東坡走在木板上,在巖石對面的懸崖上寫下壹行字。普通遊客經常在名勝古跡上題詞。蘇東坡不肯過去。張盾獨自壹人漠然專註地走過深澗,然後把袍子塞在腰間,抓住壹根掛著的繩子,從懸崖上掉下來,走到對面小溪的岸邊。在巖石上,他寫了六個大字“蘇軾和張盾遊到了這裏”。然後他若無其事的從木橋走了回來。蘇東坡拍著朋友的肩膀說:“總有壹天妳會殺人的。”張盾問:“為什麽?”蘇東坡回答說:“敢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的人,自然也敢拿別人的生命開玩笑。”

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