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火把節的由來和含義

火把節的由來和含義

火把節的由來和含義

火把節的由來和寓意,又稱“七夕節”,是彜族非常重要的節日。除了彜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和拉祜族也慶祝火把節。那妳知道火把節的起源和意義嗎?讓我們看壹看。

火把節的由來和寓意1火把節的由來和寓意

關於火把節的起源有很多傳說,但其起源的本質都與火有關。畢竟工廠西邊昆蟲多,用火驅蟲滅蟲的效果非常明顯,對農作物的生長很有幫助。

火把節的由來:當時眾神與土地神爭鬥時,人們幫助土地神,用火把破壞了眾神的蟲輝後,打敗了眾神。

火把節二的由來:在古代,天空中有奇怪的現象。白天同時有六個太陽,晚上有七個月亮。這種現象使得白天陽光普照,晚上強光照射,導致天下莊稼無法生長,土地貧瘠。

人們經常過著沒有食物的生活,世界經常受到生命的威脅。這時,彜族中出現了壹位民族英雄,用弓箭射下多余的日月。並鏟除了世間邪惡的惡魔,治理了洪水泛濫的現象。從此,彜族人民過上了幸福富足的生活。

但是因為他們的生活太過幸福,受到了神靈的嫉妒,所以每年都把兒子送到人間收取苛捐雜稅。為了反抗神的兒子,人們設計殺死他,這引起了神的憤怒,並排除了大量的天蟲破壞地球上的農作物。為了殺死它們,從古書中挖出了壹種火把蟲子燒死的方法。於是經過三天三夜的不眠不休的戰鬥,彜族人用火把消滅了蟲子,保護了大量的莊稼。恰好這壹天是農歷六月二十。為了紀念這壹天,彜族人在此將其視為自己的節日。這壹天,我會拿著火把來到田間,舉行火把節,祈求今年風調雨順,莊稼豐收。

火把節的由來和意義。火把節的起源和意義

火把節的習俗

第壹天:獻祭火種

這壹天,各村都會宰殺牛羊,集體分享,並準備酒肉祭祖。當夜幕降臨時,村莊附近的人們會在老人選定的位置設立壹個祭壇,敲擊石頭點燃火焰,並以傳統的方式背誦經文進行祭祀。然後,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會拿著畢摩的艾草做的火把,在田角徘徊,模仿阿舍的火驅蟲的傳說。

第二天:蔓延大火

這壹天,每個家庭都聚集在祭壇的聖火下,舉行各種傳統節日。男生要模仿傳說中的阿提巴,賽馬,摔跤,唱歌,鬥牛,鬥羊,鬥雞。姑娘們模仿著傳說中的阿什,穿著漂亮的衣服,撐著黃油傘,跳著多洛霍和達圖。夜幕降臨,壹對對有情有義的男女,在山中,在溪邊,在黃油傘下,撥動秦越,彈奏琴弦,互訴相思。因此,有人把國際火把節稱為“東方的情人節”。

第三天:送火

這是整個火把節的高潮。在這壹天夜幕降臨的時候,每個人都會舉著火把跑來跑去。最後,人們把他們的火把聚集在壹起,形成巨大的篝火,快樂的人們聚集在篝火周圍盡情地唱歌和跳舞。場面極其壯觀。因此也被稱為“東方狂歡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