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先生的主要著作: 《新 曲苑》三十四種(1930),《散曲叢刊》十五種(1954), 《詞曲通義》 (1931),《敦煌曲初探》(1954),《敦煌曲校錄》(1954),《唐戲弄》(1958),《優語集》(1981),《唐聲詩》(1982),《敦煌歌辭總編》(1987), 《隋唐五代燕樂雜言歌辭集》 (1990)等。
著作簡介
《散曲叢刊》
散曲總集。***收散曲著作15種。其中元人選本2種:楊朝英《陽春白雪》、《樂府群玉》(有人以為胡正臣子胡存善所編)。元人專集4種:馬致遠《東籬樂府》,喬吉《夢符散曲》,張可久《小山樂府》,貫雲石、徐再思《酸甜樂府》。明人專集5種:康海《□東樂府》,王磐《王西樓先生樂府》,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沈仕《唾窗絨》,施紹莘《花影集》。清人總集1種:《清人散曲選刊》。任中敏論著3種:《作詞十法疏證》、《散曲概論》、《曲諧》。
收在本叢刊中的作家專集,很多是從元明以來的別集、曲選、曲譜、筆記等書中輯錄而成的;編者對各書都寫有提要,校訂訛謬,按譜斷句,有些還附有序跋或諸家評論,於原書的版本、體例及作者生平、藝術表現多所考述。編者自己的著作《作詞十法疏證》闡發元人周德清的散曲學說;《曲諧》為曲話體裁的評錄與品藻;《散曲概論》系統論述散曲的體制、特點、作法、流派和發展,有作者的見解。編者論曲主本色,崇尚豪放尖新、自然活潑的風格,但又不廢其他風格、流派,對散曲理論、歷史發展和作家作品的論述也比較允當。有1930年上海中華書局排印本。 任中敏塑像
《敦煌曲校錄》
上海文藝聯合出版社1955年初版,兼取俗曲,收作品500多首。復經二十余年研究增訂成《敦煌歌辭總編》(1987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七卷,據其對唐曲的研究觀念,將聯章體佛曲全部收入,所收敦煌歌辭達1500多篇,頗具規模。任氏學識淵通,時具特見,但錄文不盡據原卷,且有任意改寫處。
《唐聲詩》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本書從浩瀚的唐代詩歌海洋裏選取確曾歌唱、或有歌唱之跡可尋的詩篇及其曲調,其選錄標準是以聲為本,視其聲樂如何而定。任中敏論聲詩之“聲”,不是平上去入四聲之聲,而是真正的音樂之聲,雖然四聲之說可以因詩韻平仄諧協而益於入樂歌唱,但是斷不可憑詩之平仄、葉韻而直指為聲詩,只有能否入樂歌唱,才是判斷聲詩的主要依據。《唐聲詩》中具體列出壹百五十六調,從“創始”、“名解”、“別名”、“音調”、“調略”、“律要”、“辭”、“樂歌”、“舞”等方面壹壹考察,其細致程度是以往對音樂文體的研究中所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