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論語·第七篇》20:說什麽不好?

《論語·第七篇》20:說什麽不好?

《論語·第七篇》20:說什麽不好?

子不談奇,不談強,不談亂,不談神。

孔子提倡的禮,說到底就是天地秩序在人類身上的映射和體現。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和諧自然,也是恰到好處。多壹點太多,少壹點太少。這種分寸只能理解,不能表達。好在孔子有壹群高明的弟子,他們從日常言行中揣摩老師的“道”。

“子不言奇、力、亂、神”,這是《論語》中少有的概括。與孔子無關,是弟子對孔子言行的凝練總結。它包含了怎樣的“道”?

第壹,語言往往不陌生。

奇怪,本質上是壹種“異常”。俗話說“反常即為妖”,妖與妖都是反常或變態。

孔子拒絕談論或很少談論妖怪,而是談論世界上不正常的現象和事物。他老人家比較註重俗道,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和事情。因為正常現象是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異常和反常情況不足以代表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甚至容易幹擾人們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

大家都很熟悉“等兔子”的故事。兔子跳了出來,撞在壹個樹樁上,讓在地裏幹活的農民“撿了便宜”。這叫“奇怪”,不符合正常規律。正是因為農夫過於執著於“奇”,而忽略了種好、收好的“規律性”,從而錯過了耕作的好時機,留下了“愚蠢”的惡名。

第二,語言不強。

武力就是權力和武力。在孔子看來,春秋末期禮崩樂壞的根本原因是周天子與諸侯國之間對道德的關註減弱,依靠實力和實力正在成為諸侯國之間新的秩序準則。

孔子對德性的沈默,不是因為看不到權力和武力的影響,而是因為他認可和欣賞禮樂社會崇尚德治的根本做法。在美德和力量之間,沒有對等的關系。堅強是對的嗎?人是可以包容的,強勢的人對有德之人絕對是壹種蔑視和傷害。尚德可以聚集力量,而尚德最終會因為忽視德國本身而失去力量。

子不談“實力”的根本原因是“尊實力”容易讓社會變臟,尚德才是硬道理。實力是天賦,是客觀現實;美德是可以天天培養的,主觀上也可以做到。

第三,語言的規則是不混亂的

混沌本質上是對天地自然秩序的打破和違背。

中國有句古話“總在河邊走,終究會濕鞋”。如果違法違規造成的“亂象”不能很快得到調整和糾正,最終將付出代價。

物理學中著名的雙縫實驗和薛定諤的貓構成了量子物理學的基本框架。雖然我們不能真正揭開科學世界的所有秘密,但我們也不能真正徹底地解釋所有的客觀現象。但人的主觀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有影響,這已成為常識。過分強調某件事,很可能會有收獲。強調混沌,大概率得到混沌結果;強調規則,就能大概率得到規則的結果。

孔子沒有講“亂”,本質上是希望萬物走向和諧自然的秩序。

第四,語言不是上帝。

孔子不避諱神,但很少談神。壹個根本原因是人和神的狀態和規則不壹樣。

孔子老人家認為,人壹出生就應該盡義務,盡責任。人們能夠理解並認同自己的義務和責任。至於生而為神,承擔什麽樣的義務和責任,是不可想象的。在成為神之前,與其吃力不討好地糾結於神的事情,不如把神的事情交給神,老老實實腳踏實地做好壹個好人,履行好壹個好人的義務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