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膽囊炎偏方能不能治療?

膽囊炎偏方能不能治療?

膽囊炎分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膽囊炎發病與膽汁淤滯和細菌感染密切相關。主要致病菌為大腸桿菌(占60%~70%)、克雷伯菌、厭氧桿菌等革蘭陰性菌,多由腸道經膽總管逆行進入膽囊,少數經門靜脈系統至肝、再隨膽汁流入膽囊。慢性膽囊炎壹部分為急性膽囊炎遷延而成,但多數既往並無急性發作史。約70%的病人伴有結石。膽囊炎屬於中醫學脅痛範疇。多因肝膽郁結、氣機不暢所致,故臨床治療多以疏肝利膽、理氣解郁為主,佐以清熱解毒、攻裏通下之法。

急性膽囊炎臨床表現:約85%的急性膽囊炎病人在發病初期有中上腹和右上腹陣發性絞痛,並有右肩胛下區的放射痛。常伴惡心和嘔吐。發熱壹般在38~39℃,無寒戰。10~15%病人可有輕度黃疸。體格檢查見右上腹有壓痛和肌緊張。墨菲征陽性。在約40%病人的中、右上腹可摸及腫大和觸痛的膽囊。白細胞計數常有輕度增高,壹般在10,000~15,000/mm3。如病變發展為膽囊壞疽、穿孔,並導致膽汁性腹膜炎時,全身感染癥狀可明顯加重,並可出現寒戰高熱,脈搏增快和白細胞計數明顯增加(壹般超過20,000/mm3)。此時,局部體征有右上腹壓痛和肌緊張的範圍擴大,程度加重。壹般的急性膽囊炎較少影響肝功能,或僅有輕度肝功能損害的表現,如血清膽紅素和谷丙轉氨酶值略有升高等。非結石性膽囊炎的臨床表現和結石性膽囊炎相似,但常不典型。

慢性膽囊炎臨床表現:多不典型,亦不明顯。平時可能經常有右上腹部隱痛、腹脹、噯氣、惡心和厭食油膩食物等消化不良癥狀,有的病人則感右肩胛下,右季肋或右腰等處隱痛。在站立、運動及冷水浴後更為明顯。病人右上腹肋緣下有輕度壓痛,或壓之有不適感。B超檢查可見膽囊引人註目或增大,排空功能障礙。口服膽囊造影劑發現有結石時,則診斷可以確定。

方壹冬綠食療方來源民間。

組成冬瓜子25克,綠豆25克功用消炎利膽,清熱解毒。

主治急性膽囊炎。

用法上藥***煎壹碗,壹次服下,壹日三次,連用10天。

按冬瓜子味甘,性微寒。功能清肺化痰、消癰排膿、利濕。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其具有胰蛋白酶抑制劑的作用。

方二柴胡二金湯來源羅興中。中藥治療膽囊炎240例。陜西中醫,1994,15(7):305。

組成柴胡9克,炒枳殼10克,陳皮、延胡索、川楝子各12克,白芍、赤芍、佛手、郁金、虎杖各15克,金錢草20克,甘草3克加減合並黃疸者,加茵陳、梔子;伴膽結石者,加雞內金;腹脹者,加厚樸;發嘔者,加法半夏;胃酸多者,加烏賊骨;胃酸少者,加烏梅;食欲不振者,加佩蘭、焦三仙;大便幹燥者,加大黃;慢性膽囊炎者,加當歸、生地黃。

功用消炎利膽,疏肝解郁。

主治膽囊炎。

方解方中柴胡、枳殼、佛手、延胡索、郁金疏肝理氣,開郁止痛。據藥理研究證實,郁金可松弛奧狄氏括約肌;佛手可緩解平滑肌痙攣;陳皮健脾和胃,其中含有右旋寧烯,有溶解結石之功;金錢草、虎杖清熱解毒利膽;白芍柔肝止痛;赤芍理氣活血;川楝子理氣止痛,與延胡索合用相得益彰;甘草調和諸藥。諸藥配伍,剛柔相濟,***奏疏肝利膽、消炎止痛、健脾和胃之效。由於本病久則傷陰,疏肝藥中宜配伍當歸、生地黃顧護陰血之品,以制約理氣藥物之燥性。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

方三舒肝利膽湯來源吳盛榮,吳壹飄。湖北中醫雜誌,1995,17(1):11。

組成金錢草、赤芍、薏苡仁、茵陳各15克,大黃、白術、川楝子、延胡索各12克,柴胡、蒲黃、五靈脂、黃芩、雞內金、枳殼、青皮各9克,木香(後下)、玄明粉(另沖)、龍膽草各6克加減若身熱口渴者,加金銀花、連翹、石膏、天花粉;濕重者,增加薏苡仁、白術之量;腹痛甚者,加重延胡索之量;惡心嘔吐者,加法半夏、竹茹、生姜;納差者,加神曲、山楂;黃疸甚者,加重茵陳、金錢草、生大黃之量;有膽石者,加重雞內金之量,再加冬葵子、急性子、王不留行;有蛔蟲者,加檳榔、使君子。

功用利膽退黃,疏肝止痛。

主治膽囊炎。

方解方中柴胡、枳殼、青皮、木香、川楝子、郁金疏肝理氣,解肝膽之郁,最能條暢肝木,推陳致新以生氣血,有助於肝膽功能的改善;蒲黃、五靈脂、赤芍理氣行血而止痛,可明顯緩解平滑肌痙攣,為痛引肩背必用之要藥;金錢草、茵陳、黃芩、龍膽草能增加膽汁分泌,為利膽退黃之聖藥,尤其是茵陳能消除殘存肝膽之病毒,改善消化功能;大黃、玄明粉蕩除積穢、清熱利濕、活血化瘀;雞內金消石顧護脾胃;薏苡仁、白術補脾利濕,增進食欲,且能產生肝糖元,提高機體抗病能力,與苦寒之劑配伍,可免害胃之弊。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

按舒肝利膽湯是全國名老中醫吳光烈治療急慢性膽囊炎之經驗方。

方四利膽調中湯來源李露燕。北京中醫,2001,20(1):28。

組成金錢草30克,炙批杷葉12克,竹茹、香櫞、佛手、香附各10克,炒白芍15克加減脅肋脹悶疼痛隨情緒變化加重者,加舒肝理氣藥柴胡、炒枳殼、延胡索;脅肋脹悶疼痛牽及胃脘部不適、氣短、善太息、大便不調者,加益氣健脾和胃藥太子參(黨參)、炒白術、茯苓;脅肋脹悶疼痛合並口幹、舌紅少苔、夜寐不佳者,加養陰柔肝藥北沙參、麥冬、合歡花、何首烏藤;脅肋脹悶疼痛伴有中、重度脂肪肝,大便偏幹者,加草決明、山楂。

功用清解中焦濕熱。

主治膽囊炎。

方解取金錢草能清肝膽濕熱;炙枇杷葉清胃熱止嘔逆;竹茹能開胃土之郁,治痰熱互結煩悶逆;香附乃血中氣藥,通行十二經脈氣分,乃氣病之總司,能調氣機,行氣止痛;白芍能養血柔肝,緩急止痛,能於土中瀉木,理中瀉肝;香櫞氣芳香,味辛而行散,苦能降逆;佛手氣清香而不烈,性溫而不峻;香櫞、佛手***有疏肝理氣、和中止痛之效。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

方五清膽化痰湯來源顧家鹹。湖北中醫雜誌,1995,17(6):52。

組成柴胡、瓜蔞皮、法半夏、木香各10克,黃連3~6克,大黃3~10克,金錢草30克,白芍20克加減熱甚者,加金銀花、黃芩;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腹滿者,加枳殼;濕重者,加蒼術、薏苡仁;氣虛者,加黨參;血虛者,加當歸;伴結石者,加雞內金、丹參、枳實,重用金錢草。

功用疏肝利膽,清熱利濕,化痰散結,理氣止痛。

主治急性膽囊炎。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

按方中柴胡、黃連、大黃疏肝清熱、利膽通腑降濁,金錢草清熱利濕,瓜蔞皮、法半夏化痰散結,白芍、木香利膽和營止痛。方六疏利化痰湯來源顧家鹹。江蘇中醫,1998,19(7):22。

組成柴胡、法半夏各12克,大黃6克,枳殼、竹茹、郁金、木香各10克,金錢草30克加減濕熱重者,加黃連、金銀花;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白芍,木香加至15克;脾虛者,加白術;伴有結石者,增加金錢草、大黃用量。

功用疏肝利膽,化痰散結,理氣止痛。

主治急性膽囊炎患者屬氣郁夾痰證方解方中柴胡入肝膽二經,既能疏肝解郁,又能疏泄少陽膽經之邪,肝氣調達,則膽的疏泄功能正常;膽稟春木之氣,易生火化熱,故用竹茹清膽化痰;腑以通為用,故用大黃通腑利膽;法半夏燥濕化痰,和胃降逆;枳殼行氣消痰,郁金利膽祛瘀,木香行氣止痛,金錢草清利濕熱,利膽排石。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

方七清肝利膽湯來源陳錫剛。山東中醫雜誌,1996,15(7):300。

組成柴胡、延胡索各12克,法半夏、枳實各9克,黃芩、白芍、金銀花、蒲公英、川楝子各15克,黃連、青皮各10克,熟大黃6克,甘草3克加減如伴有黃疸者,去川楝子,加茵陳、A蓄各15克,梔子9克,以加強利濕退黃之力;如右上腹劇痛,有黃疸或無黃疸,B超證實伴有膽系結石者,加茵陳20克,金錢草、雞內金、牡蠣各15克。

功用清肝利膽,清熱解毒。

主治急性膽囊炎。

方解方中柴胡、白芍、枳實、法半夏疏肝導滯,行氣解郁;黃芩、黃連、金銀花、蒲公英清熱解毒,祛腐消腫,實為治癰之法;大黃清肝利膽,通腑瀉熱;川楝子、延胡索行氣活血止痛;甘草清熱解毒,其甘緩之性又可防止清熱解毒藥苦寒直折傷及正氣。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

按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柴胡、金銀花、黃連、黃芩、蒲公英皆有廣譜抗菌作用,能較好的消除膽囊炎癥;大黃、枳實、法半夏具有增加排膽頻率作用,可使膽汁流量增加;法半夏、柴胡還具有松弛奧狄氏括約肌的作用。

方八金錢郁金利膽湯來源趙壯,崔艷娟。中醫藥學報,2000,28(3):39。

組成金錢草30~60克,郁金、柴胡各10~15克,雞內金10~20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20~30克加減久病體弱氣虛者,加黃芪;脾胃虛弱者,加白術、茯苓;脅痛重者,加延胡索;惡心嘔吐者,加法半夏、竹茹;胸悶者,加瓜蔞皮;便秘者加酒大黃;自汗者,加浮小麥、麻黃根;以右脅刺痛為主者,加桃仁、紅花;濕熱重者,加龍膽草、黃芩、茵陳、川楝子。

功用疏肝利膽。

主治急性膽囊炎。

方解方中金錢草、郁金、柴胡疏肝利膽;雞內金消食;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熱解毒,利濕健胃。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早晚2次溫服。

按據現代藥理實驗研究:金錢草煎劑有促進膽汁分泌的作用;郁金可使膽汁分泌和排泄,並有輕度的鎮痛作用;柴胡有鎮靜、鎮痛、抗菌的作用;雞內金能使胃液分泌量及酸度增加,胃運動機能加強,排空加速;蒲公英、紫花地丁具有抗菌、健胃的作用。

方九利膽和胃湯來源胡劍秋,周映華。雲南中醫中藥雜誌,2000,21(4):19。

組成炒柴胡、枳實、白芍各15克,蒼術、厚樸、金錢草各10克,黃芩、虎杖各20克,陳皮、炙甘草各6克功用調和肝胃。

主治慢性膽囊炎。

方解方中柴胡透邪升陽以舒郁,枳實下氣破結,與柴胡合而升降調氣;白芍益陰養血,與柴胡合而疏肝理脾;炙甘草甘緩和中,甘溫益氣以健脾。此四藥互配,使邪去郁解,氣血調暢,清陽得升。蒼術苦溫性燥,最善除濕運脾;厚樸行氣化濕,消脹除滿;陳皮理氣化滯。加黃芩、虎杖、金錢草以清利肝膽經濕熱。全方合用,使濕濁得化,肝氣得疏,氣機調暢,脾胃復健,胃氣和降,則諸癥狀自除。配合藥物局部敷貼能清熱利濕,行氣止痛,與內服藥配合,內外同治,產生協同作用,療效更佳。

用法每日1劑,取水600毫升,泡上藥20分鐘,文火煎煮30分鐘,取液150毫升,***煎3次,合取450毫升,分早、午、晚3次溫服。配合中藥外敷:以大黃、虎杖、延胡索研末備用,以3:3:1比例用醋調勻,做成直徑為2厘米大小的藥餅,敷於右脅下膽囊所在部位,用關節止痛膏固定,每次敷貼4~6小時,每天換藥1次。

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柴胡、黃芩、虎杖、大黃、金錢草分別有抗菌、消炎、鎮痛的作用,能促進膽汁的分泌及排泄,其中大黃的力量最強,從而達到了消炎利膽的作用。

方十三金復膽湯來源郭新農。三金復膽湯治療慢性膽囊炎46例。湖北中醫雜誌,1997,19(1):36。

組成夏枯草、連翹、蒲公英、茵陳各30克,金錢草30~120克,海金砂20~30克,吳茱萸、檳榔、烏梅、柴胡、郁金各15克,雞內金10克,青皮、陳皮各12克加減伴發熱者,加金銀花20克,黃連10克;疼痛較重者,加川楝子15克,延胡索、枳殼各20克;伴惡心嘔吐者,加竹茹30克;納呆腹脹者,加炒谷芽、炒麥芽各30克,萊菔子15克;厭油甚者,加山楂15克;伴有結石者,重用金錢草至120克,加生大黃和玄明粉沖服。

功用清熱解毒,利膽消炎。

主治慢性膽囊炎。

方解方中柴胡、郁金、青皮、陳皮疏肝利膽,理氣止痛;夏枯草、連翹、蒲公英清熱利濕,消炎利膽,夏枯草、連翹還能軟堅散結,對增厚的膽囊壁有恢復作用。加入吳茱萸暖肝和胃,以防寒從中生;茵陳、金錢草、海金砂、雞內金為利膽要藥,藥理研究表明,上藥有稀釋膽汁、增加膽汁分泌量、松弛奧狄氏括約肌的作用;檳榔;烏梅、有收縮膽囊、促進膽囊排空作用;烏梅生津,可避免苦寒傷陰;生大黃、玄明粉具有利膽排石之功。諸藥合用,具有消炎利膽、恢復膽囊功能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