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顧隨的相關作品

顧隨的相關作品

壹九四七年八月二日

日昨大熱,今日又霖雨不止。苦濕是我素,無足道;所異者、今歲苦熱殊甚,則向所未有也。放假以來,不曾好好讀書作字,作文更談不到矣。日前輔大校友某君送來馮友蘭所著《新原道》壹書,初亦悠忽置之,不意昨日連讀數章,始覺得著者見地明白,論斷謹嚴,不但非同尋常,亦已非同小可。年來不佞於堂上論文,時時說及“韻”與“品”,而於“韻”之壹字,尤為再三致意。不過橫說堅說,始終達不到向上關捩子,所以終竟也不是末後句。讀此書後,萬覺有轉語可下。夫天、道、自然三者,(亦即是壹體)同時是智慧底,亦是道德底。文心之合乎三者之道德底方面者有品,其合乎智慧底方面者則有韻。此語若為鈍根人說,苦水尚須再自下若幹註腳始得,但為迦陵說,便已足夠足夠,再多,即為不智了也。馮先生此書將中國從古至今的哲學及哲學家分別予以說明與評判。“禪宗”壹章,尤為徑直、明白,為自來說禪者所未有。所以者何?苦水終是慧業文人,不曾窮源追本;馮先生則真內行也。此書本市商務印書館出售,市價須八百元余,何妨購而讀之。此致

迦陵棣著席

苦水白八月二日

壹九四八年七月七日

嘉瑩弟:

二日所作書,今午寄到。像片自當珍藏。信則壹口氣讀完,雖然有六頁之多。寂寞極難破除。惟壹的辦法是稼軒老漢所說:“卻將千古無窮事,放在愁邊。”寂寞之感,最好是沒有,倘已有之,便是陸士衡《嘆逝賦》上的話:“緣情而來宅。”所以要緊的是不去理會它。此亦談何容易?如不是神經上起了繭,即便須以工作——身底或心底——去抵制它。以上所說是廢話。南京,不佞是壹個熟人沒有。有個極熟的人卻住老虎橋獄裏。妳當然知道他是誰。不過他之寂寞壹定更甚於妳,妳此刻也決不會去看他。寫著寫著,廢話又來了。校中已放假,於是乎天天寫扇面,為的是每壹件可以賣個壹百萬兩百萬的。老家裏來了壹位妹妹,日日口若懸河,壹位從弟則是終日如愚。外甥女才九歲濃妝艷抹;侄子(十歲了)則木雕泥塑。不佞居然無病,神經底起繭乎?工作底抵制乎?俱是乎?俱非乎?希嘉瑩下壹轉語。

問妳好。並問趙先生好

苦水合十 七月七日(中日戰爭紀念日)

壹九四八年十月二十八日

秋後開學任課頗多,輔仁、師大及中法三校計***十八小時。既為情面所牽,又為生活所累,遂致如此奔波。年長體衰.何異於自埋也邪?上課不數日即傷風,本不甚劇,然亦至今未大好,而霜降已過,冬意轉深矣,如何如何!

今日下午得惠寄盧氏領虹宦所刻印書七種,皆向所未見,感荷感荷。盧氏江南才子,夙有文名。然筆下甚庸弱。詩文無論已,即其素所擅場之曲子,亦難使苦水道壹聲“好”“好”耳。又不佞久不讀曲及作曲,今日下午取山居詠閱壹過,其可取者壹如北地鴨梨,只有脆生而不堪咀嚼,反不如《中央日報》所登大作,雖有生硬處,終多遠韻也。近又讀何書,有新作否?至以為念。不佞暑中寫得幾篇散文,尚不惡,有兩篇發表於天津《民國日報》,不悉曾見之未?開學後帶病寫得《揣籥錄》第十壹篇,殊遜前此之精湛,神衰體弱,宜其如是。第十二篇交稿期亦近,然刻工摒檔移入新寓,恐終須曳白出場矣。

天寒珍攝為盼。燈下草此,不日覼縷。此頌

迦陵吾棣儷祉

顧隨再拜十月廿八日 臨江仙 石佛、樗園對神仙對。石佛出海上壹孤鴻,樗園得天邊無伴月。余甚愛之,因賦此闋。

無賴漸成頹廢,銜杯且自從容。霜楓猶似日前紅。爭知林下葉,不怨夜來風。

病酒重重新恨,布袍看看深冬。石闌幹畔與誰同。天邊無伴月,海上壹孤鴻。

行香子·三十初度自壽

陸起龍蛇,歸去無家。又東風、悄換年華。已甘淪落,莫漫嗟呀。拚壹枝菸,壹壺酒,壹杯茶。

我似乘槎,西渡流沙。走紅塵、晚日朝霞。卅年歲月,廿載天涯。***愁中樂,苦中笑,夢中花。

不作超人,莫怕沈淪。壹杯杯、酸酒沾唇。讀書自苦,賣賦猶貧。又者般瘋,者般傻,者般渾。

莫漫殷勤,徒事紛紜。浪年華、斷送閑身。倚闌強笑,回首酸辛。算十年風,十年雨,十年塵。

春日遲遲,悵悵何之。鬢星星、八字微髭。近來生活,力盡聲嘶。問幾人憐,幾人恨,幾人知。

少歲吟詩,中歲填詞。把牢騷、徒做談資。鎮常自語,待得何時。可喚愁來,鞭愁死,葬愁屍。

浣溪沙·詠馬纓花

壹縷紅絲壹縷情。開時無力墜無聲。如煙如夢不分明。

雨雨風風嫌寂寞,絲絲縷縷怨飄零。向人終覺太盈盈。

生查子

身如入定僧,心似隨風草。心自甚時愁,身比年時老。

空悲眼界高,敢怨人間小。越不愛人間,越覺人間好。

蝶戀花·獨登北海白塔

不為登高心眼放。為惜蒼茫,景物無人賞。立盡黃昏燈未上,蒼茫展轉成惆悵。

壹霎眼前光乍亮。遠市長街,都是愁模樣。欲不想時能不想,休南望了還南望。

我愛天邊初二月。比著初三,弄影還清絕。壹縷柔痕君莫說,眉彎纖細顏蒼白。

休盼成圓休恨缺。依樣清光,圓缺無分別。上見壹天星歷歷,下看壹個飄零客。

臨江仙·遊圓明園

眼看重陽又過,難教風日晴和。晚蟬聲咽抱涼柯。長天飛雁去,人世奈秋何。

落落眼中吾土,漫漫腳下荒坡。登臨還見舊山河。秋高溪水瘦,人少夕陽多。

臨江仙

皓月光同水泄,銀河淡與天長。眼前非復舊林塘。千陂荷葉露,四野藕花香。

恍惚春宵幻夢,依稀翠羽明珰。見騎青鳥上穹蒼。長眉山樣碧,跣足白於霜。

浣溪沙

微雨新晴碧蘚滋。老槐陰合最高枝。風光將近夏初時。

少歲空懷千古誌,中年頗愛晚唐詩。新來怕看自家詞。

浣溪沙

自著袈裟愛閉關。楞嚴壹卷懶重翻。任教春去復春還。

南浦送君才幾日,東家窺玉已三年。嫌他新月似眉彎。

《送嘉瑩南下》

蓼辛荼苦覺芳甘,世味和禪比並參。十載觀生非夢幻,幾人傳法現優曇。

分明已見鵬起北,衰朽敢言吾道南。此際泠然禦風去,日明雲暗過江潭。

食荼已久漸芳甘,世味如禪徹底參。廿載上堂如夢囈,幾人傳法現優曇。

分明已見鵬起北,衰朽敢言吾道南。此際洽然禦風去,日明雲暗過江譚。

《蝶戀花》

少歲詩書成自娛。將近中年,有甚佳情緒。仆仆風塵衣食路。茫茫湖海來還去。

殢酒消愁愁更苦。醉裏高歌,醒後心無主。客舍怕聽閑笑語。開窗又見廉纖雨。

——《蝶戀花》 1924 顧羨季先生本名顧寶隨,河北省清河縣人。生於壹八九七年二月十三日,父金墀公為前清秀才,課子甚嚴。先生幼承庭訓,自童年即誦習唐人絕句以代兒歌,五歲入家塾,金墀公自為塾師,每日為先生及塾中諸兒講授四書、五經、唐宋八家文、唐宋詩及先秦諸子中之寓言故事。壹九零七年先生十壹歲始入清河縣城之高等小學堂,三年後考入廣平府(即永年縣)之中學堂,壹九壹五年先生十八歲時至天津求學,考入北洋大學,兩年後赴北京轉入北京大學之英文系,改用顧隨為名,取字羨季,蓋用《論語·微子》篇中“周有八士”中“季隨”之義。又自號苦水,則取其發音與英文拼音中顧隨二字聲音之相近也。

壹九二零年先生自北大英文系畢業後,即投身於教育工作。其初在河北及山東各地之中學擔任英語及國文等課,未幾,應聘赴天津,在河北女師學院任教。其後又轉赴北京,曾先後在燕京大學及輔仁大學任教,並曾在北京師範大學、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中法大學及中國大學等校兼課。解放後壹度擔任輔仁大學中文系系主任。壹九五三年轉赴天津,在河北大學前身之天津師範學院中文系任教,於壹九六零年九月六日在天津病逝,享年僅六十四歲而已。

壹九六O年顧隨先生因病逝世之後,全部著作原準備交付刊印,不料竟於“文革”中全部散失無存。我得知之後的痛心實難名狀,於是遂與之京師妹及同門諸學長聯絡,***同努力於搜集整理之工作。其後於壹九八六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顧隨文集》;壹九九二年又由臺灣之桂冠圖書公司將之京師妹所整理的我當年聽先生講課時所寫的筆記出版為《顧羨季先生詩詞講記》,並出版了先生的雜劇集《苦水作劇》;及至壹九九五年又有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顧隨:詩文叢論》,並於壹九九七年先生百年誕辰出版了此書之增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書目謂將於近期在學術萃編中出版先生之《顧隨說禪》,如今河北教育出版社又將出版先生之《全集》,其中多有以前我所未見的先生之著作,特別是其中的小說壹類,多為以前未見流傳之作品。而且除去作品以外,此壹全集內還收錄有先生之“書信、日記”壹卷,此更為外間難得壹見之資料,而讀者得此《全集》,自然亦更可借此壹窺知先生德業文章之全貌。則此《全集》之出版,其為功豈淺顯哉。

全集***分四卷:第壹卷為創作卷,收入其詩、詞、曲、小說、散文作品;第二卷為著述卷收入其學術論文、研究文章;第三卷為講錄卷,收入其講演、講課的文稿;第四卷為書信日記卷,收入其書信二百多篇,日記兩卷。全集收錄了顧隨現存全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