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叫做形聲字,形象字?
形聲字的三大來源 形聲字在漢字中占據了如此大的比重,但這些形聲字並非都是壹開始就按形聲造法原 則創造的.追根索源,發現形聲字有三大來源. A 純表音的假借字加形符是早期形聲字的首要來源 研究商周文字,我們發現當時文字的壹個特點就是假借字特多.假借字也有兩類:壹類 是找不到本字本義,專作表音符號的假借字.這類字的造字本義多不可考,已變成了壹個專 門的記音符號.有時同壹個記音符號分別記錄幾個同音詞,如甲骨文中的"士,直,可,又,醜,寅"等字,雖在《說文》中也有壹個釋義,但古籍文獻中找不到本字本義的用法,只用 於假借.所以它們應屬這類純記音字.由於這類字借用的詞太多,於是根據所借詞義加上壹 個形符(意符)便成了形聲字. 轉為形聲字的另壹類假借字是同時既用於本義,又用它表假借義的字.這類字有時"身 兼數職" ,假借它表好幾個詞的意義.例如:"易"《說文》解釋為:"蜥易, , (蟲暥)蜒,守 宮也.象形. "甲骨文中的"易" ,也很象"蜥蠍"形狀.可見, "易"的本義應是"蜥蜴" . 但先秦典籍多借用為"變易""交易"等義.在有些古書中又假借為"賜,剔,錫,瘟"等. , 例如: (1) 《商君書錯法》:"夫離朱見秋豪百步之外,而不能以明目易人. "這裏的"易"應為 '賜" . (2)《漢書王子侯表》:"平樂侯訴…病狂易,免."狂易"就是"狂瘍" " ,這是壹種精神病. 以上古籍中多處所用的"易"字,其實是不同詞義的假借字,後來對應這些不同意義, 加上相應的形符(意符),便成了"蠍,賜,剔,瘍"這些形聲字. B 由表形字(文字學家劉又辛把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統稱為表形字)加聲旁或形旁構成 的形聲字.這類形聲字有兩種情況: 1,在原表形字上加形旁(意符),強化意義的類屬,保留原字讀音,即將原字作聲旁.例如: (1)"雲" ,本是"霎"字的初文,是個象形字.甲骨文,金文都是象雲形的"雲" .後來在 "雲"字上加"雨" ,表示與"雨"有關,而讀音仍讀"雲" ,於是這個字就成了"從雨,雲聲"的形聲字(現在該字又簡化為"雲"). (2)"求" ,本是"裘"的初文,是皮衣的象形.甲骨文中的"求"字象皮裘形.後來加"衣" 作為形符,仍讀"求"聲,構成"從衣,求聲"的形聲字"裘,. , (3)"莫" ,本是"暮"的初文,是壹個象形兼會意的字,像日落草叢中,會日暮之義,後在"莫"字下加"日" ,構成"從日,莫聲"的形聲字.以上這種由原來的表意(也稱表形) 的字,再加壹個新形旁(意符),以原字為聲的形聲字還有很多. 2,在原表形字上另加聲符構成新的形聲字.據考證,這類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就已出現, ((說文》中更多.例如: (1) "貌" 最初本是壹個單純的表形字, , "兌" 上邊的 , "白" 象人的面部形狀. , 後來取 "豹" 作聲符,省去"勺" ,寫成"貌" ,成為形聲字. (2)今天的"鼻"字原本是自己的"自" ,篆文的"自"本象鼻形,但後來多假借為語言中的 虛詞,於是就在"自"之下加聲旁"卑" ,成為形聲字(從自,卑聲). C 運用形聲造字法新創形聲字. 事物在發展,認識在發展,語言中的詞語也在不斷新增,發展.人們掌握了形聲造字法後,就可利用原有的基本字作形旁和聲旁自由組構新的形聲字了.自秦漢以後,絕大部分後 起的新字都是這類新造的形聲字. 例如以"會"為形旁的形聲字:"緞,峭,紡,紹,纖,結,縱,綸,給,縷,繕,編,紛,絆,埂,緝,績等,都是按形聲造字法創制的新形聲字.形聲字在甲骨文, 金文時期只占 20%左右,戰國時期在 50 瑞左右,而到了東漢時期上升到了 80%以上,使漢 字真正成為以形聲字為主體的文字系統.至於近,現代創制的新字,幾乎都是形聲字了.比 如表金屬元素的字:銼,敏,鉀,鈉,鈣,鎂,抗,欽令釩,錳,鉆,鋅等,呈氣態的元素氫,氧,氦,氟,氖,氫,氯,氛,氧等.大量形聲字的創制,使現代漢字中的形聲字占到 了漢字總量的 90 0%多. 所以, 漢字在漢代以後實際上已成為了形聲字為主體的文字系統了.的"白" ,象人的面部形狀.壹,漢字中形聲字產生的來源 (壹)由於同音假借而產生形聲字古代漢語的詞匯特點是單音詞占主體,漢字主要是用來寫詞的,壹個漢字記錄壹個漢語的詞(只有少數情況是壹個漢字記錄壹個語素或壹個音節),詞是字 的記錄對象.應該說漢字與詞如果是壹對壹的關系,那是最理想的關系,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有些詞的意義比較抽象,很難用象形,指事,會意等方法把它表現出來,因此這些詞(包括全部 虛詞和部分實詞)最初是沒有自己的書寫形式的,也就是說人們造不出相應的字來記錄它們, 但是當它們進入到書面交際的時候,人們為了解決造不出字來的這壹矛盾,就采用了同 音假借的辦法,即借用壹個同音詞的書寫形式去表示它們,如表示疑問的代詞"何",難以造出 壹個相應的字表現,於是借用表示"負擔""負荷"意義的"何"來表示疑問代詞"何",這 , 樣,何" " 這壹個字就有了多種意義,即多詞用壹個字表示,為了將其區分開,避免在書面交際時 帶來混亂,於是人們為"負擔" "負荷"義在"何"字上另加上壹個形符,形成"荷",這樣,形 聲字便產生了.又如"須"(簡化前為"須"),它的本來意義是"胡須",而"必須"的"須" 意義抽象,很難表現出來,於是人們借用同音詞表"胡須"的"須"表示"必須","須"則表 兩個詞,壹是必須,壹是胡須,為避免書面交際混淆,人們將 "胡須" "須" 的 進行了改造,在 "須" 的基礎上加上形符"髟",構成形聲字 "髟須"表示"胡須"義,"髟"是形符,"須"為聲符(漢字簡化後,人們將"須" "髟須"歸並,壹起簡化為 "須").這樣,由於同意假借便產生 了壹大批形聲字,像"然燃""孰熟""與歟""其箕""匡筐" "雲雲"等都是這樣的 , , , , , 情況,這些字中,前壹個字或是象形字,或是指事字,或是會意字,而後壹個都是形聲字. (二)由於同源分化而產生形聲字 隨著交際的需要和人們認識的發展,語言中的詞也不斷在增殖.詞的孳乳由單義到多義, 在書面上表現為壹個詞形表達多個意義,也就是借母體的字形去寫新詞,這樣壹個字記多個詞, 這同樣會造成交際上的混亂,於是人們給已經獨立的詞另造字形,以便將新詞與母體區別開, 這個獨立出來的新詞與它的母體有著血緣關系,新詞與母體之間我們稱之為同源詞,兩者在意 義上有著密切的聯系(這壹點與同音假借完全不同,假借字與本字在意義上沒有任何聯系,只 是音同而已). 給已經獨立的新詞單造字形,壹般采用形聲造字法,在原來母體字形的基礎上加 形符.如"責",古代有"索取"義,於是討債叫"責",同時把所欠的債也叫"責",由於"責" 兼義過多,於是在"責"字形的基礎上加"亻",形成"債"來表示"所欠的債","債"是形 聲字.比較典型的是"卑"的分化. "卑"的本義是酒器,古代奴隸常執卑服侍主子,因而"卑" 有了"卑賤"義.凡由"卑"所分化,派生的同源詞都有低矮,瑣小,卑微之義. "卑"是 原字形,在標聲的同時也表示該族系詞的***性.為了表達分化後各自獨立的詞,便在原字形上 加形符以表示其個性,執"卑"的多是女奴,便加"女"形成"婢";"髀"指股,是大腿,在人 的下體,所以加"骨"形成"髀";"庳"是低矮的房舍,便加"廣"(廣,作形符壹般與房舍有關,讀 yǎn);"碑"是觀測日影的低矮的豎石,便加"石"成"碑";"埤"是指低窪潮濕之地, 便加"土"成"埤";"鼙"是小鼓,所以加"鼓"成"鼙"等等.由於同源分化也產生了大 量的形聲字,如"取娶""賈價""弟悌""益溢""昏婚""受授"等都是由同源關系形 , , , , , 成的,它們中後壹個皆為形聲字. 應該說形聲字的來源不限於這兩個方面,根據唐蘭先生的觀點,還有壹個來源,那就是轉註,他說:"由轉註來的文字,主要的意義卻在形符,'老'字和' '字,' '字,'句'字, '至'字等,本來不是壹個語言,只因意義相同,造新文字的人就把' ',' ','句','至' 等字,都加上壹個'老'字的偏旁,作成"壽''考'' ''耋'等字,所以轉註字是以形符 , , , 作主體的. "[1]壹個字既然可以區分出形符,那它必然就有聲符,因而根唐蘭先生的觀點,轉註 字也是形聲字的來源之壹.這種觀點我們也是贊同的,只是由於人們對轉註字的理解歷來分 歧較大,所以我們沒有把它作為形聲字產生的重要來源.壹,在初文上加註音符 在初文上加註音符, 構成形聲字的兩部分的上古音相通. 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判定這 種形聲字.如"舒"字構成其字的兩部分"舍"和"予"上古音同屬魚部,舍為書母,予為 余母,古音相通,可見"舒"是初文"舍"加註音符"予"而成.當然"舍"又是個形聲字, 還可作進壹步的分析. 又如"厀" 《.說文?九上?卩部》 ":脛頭卩也.從卩,桼聲."厀"是初文"卩"加註 " 音符"桼"而成".卩"和"厀"古韻同在質部.卩是精母字,厀是心母字,均為齒音". 卩"甲文是"人"的變體,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 ":象跽形. "聯系甲骨文中的例子, 如《明壹九八 O》 ":卩於母丙. "可證"卩"為祭祀時的曲厀行禮活動.作動詞用時為曲厀, 作名詞用時指"厀"關節.因此",卩"即"厀"的初文. "厀"後又作"膝" ,變成壹般的 形聲字. 這類形聲字的初文有的後來仍然單能使用,如"鼻"的初文"自" ,但不再表示本義. 有的不再單獨使用.有的初文被替換,如"鳯,雞" ,原來表示象形的初文被類化符號"鳥" 代替.二,在初文上加註意符 加註意符的目的,是為了明確和分化字的意義.加註不同的意符,可分別明確和分化初 文的本義,假借義和引申義. 這種形聲字產生的途徑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種: 第壹種實在表意字上加註音符, 表意字 第壹種 是漢字發展早期階段的主要結構方式, 它們構成漢字發展的壹個基礎, 為漢字的產生提供給 本的構件.這些早期的表意字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在表音化的大趨勢下,往往加註聲符成為 新字,用來區別字意.如甲骨文中的"雞"初文是象形,是壹種表意,後來加註聲符,再往 後發展,形符又被換成了"鳥"旁,成為了壹般的形聲字.再如牙齒的"齒" ,象形初文是 牙的象形符號,後來在初文的基礎上加註聲符"止""野"在金文中是從"林"從"土"的 . 會意字. 《說文》 "野"中"予"是加註的聲符.這種加註聲符的形聲字逐漸與初文發展成為 異體字,但隨著後起形聲字的發展,並且日益成為主流,原來的表意字便逐漸廢除了.第二 第二 種是把表意字字形的壹部分該換成音符, 不同於重新加註音符, 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對表意 字的部分構件進行改造而形成新的形聲字.如甲骨文中捕兔的"網" ,下面是壹個兔的象形, 整體是壹個會意字, 後來把 "兔" 換成 "且" 變成 , "置" 成為壹個形聲字. , 甲骨文中的 "何" 初文是象形字,表示壹個人肩扛壹樣東西,後來"何"的"人"簡化為壹般的單人旁,身上 所扛的符號改變為"可" ,從而整個字形成為壹個從"人""可"聲的形聲字. , "羞"在甲骨 文中是壹個會意字,表示進奉事物,從"又"從"羊" ,後來"又"改為"醜"就成為從"羊" "醜"聲的形聲字.以上是在表意字的基礎上加註或改變聲符形成的形聲字. 另外還存在著加註意符而形成的形聲字,加註意符後,原來的表意字便演變成為聲符, 另外 起表音作用, 壹種情況是因為大量假借導致同音字的大量出現, 古代漢語由於是單音字占據 主體,同音字的大量出現便會導致識別上的混亂,需要在假借字上加註形符,用來區別並固 定它的意義.如"師"的本意是師眾之意,漢朝的時候把它假借為獅子的"獅" ,兩個"師" 之間便成為同音字,產生混同,很難區分清楚,為區別這兩個字之間,就在假借字"師"的 旁邊加註"犬"來穩定它的新的意義,這樣既區分了兩個同音字,又兼顧了假借之後意義類 的歸項,表明它是表示壹個動物的意項.還有壹種情況是為明確引申義而加註的意符,漢字 通過引申的途徑擴大了單個字的意義容量, 是壹種比較經濟的方法, 壹組引申義之間又有壹 種相關的意義,但引申義過多的話也會造成壹些混亂,和假借字壹樣,通過為引申義加註意 符便可以把意義穩定下來.如 黃昏的"昏"本意表示黃昏之意,因為古時候的婚事坐在黃 昏時候舉行, "昏"便被引申為婚事的"婚" ,這個引申義由於和本字容易產生混同,便在旁 邊加註意符"女"來穩定它的引申意義,同時也說明它是壹個從"女""昏"聲表示婚娶的 , 意義.標註意符形成形聲字的途徑還有另外壹種方式,它是為明確本義而加註意符的,壹些 字的本意由於假借之後便變得比較模糊,本來的意義反而不明顯,為明確本意加註意符.如 "它"本身是象形字,是蛇的象形,後來由於假借為第三人稱代詞,本意已經不明確,就加 註意符"蟲"表明它的本意是動物;再如"然" ,是從"火""肰"聲的( , 《說文》"肰,犬 : 肉也.從犬,肉. "本意就是表示用火在烤狗肉,就是燃燒之意,後來由於假借為副詞,本 意顯得不為明顯,為明確它的本意就加註意符"火" .這種加註意符來明確本意的字,大部 分都有比較通行的引申義或者假借意,但是在加註意符後,它的初文反而失去了它的原意, 而被假借為其他的意義.如: "它"在加註意符後,他的初文就成為第三人稱的代詞的,不 再表示原來的意義.另外還有壹種形聲字產生途徑,它不是後起的形聲字,而是在原來形聲 字的基礎上產生的形聲字,甲骨文時期已經有 20%的形聲字,但這些形聲字不是壹成不變的,改變原來形聲字的某壹個偏旁就可以產生壹個新的形聲字.如"振"本身是含有賑災之 意的. 《禮記月令》"命有司發倉廩,賜貧窮,振乏絕" : .後來為更為形象準確這個義項, 就把"振"的"手"旁換作"貝" ,表示賜發財物之意,產生了新的形聲字"賑"來表示賑 災之意. 形聲字產生是漢字自身完善發展的重要途徑, 它通過以上的方式逐漸發展成為漢字的主 要結構方式,現代漢語中已經占到 90%以上,它符合文字表音化的趨勢,同時又兼顧到漢 語的特點,雖然表音文字是文字的成熟階段,但漢字可能不會走向拼音文字的,由於漢字是 孤立語,它沒有豐富的形態變化來區分符號,如果說漢字能夠走拼音話,那麽在它的假借階 段就會完成, 之所以反而走向形聲話, 還是因為形聲是漢字表意的完善而不是表音的壹種發 展方向. 形聲字是漢字最大的組成部分,其特點就是壹半表意,壹半表音.看到形旁人們就可以猜出這個字表達概念的範圍,看到聲旁人們就可以讀出這個字的聲音.這既照顧了人們的邏輯思維,又體現了語言的運用,是中國古人壹種高級的發明創造.形象字,與同類的馬等的專形象形字難辨別。於是金文加音讀標誌“各”作“”(見“騾尊”銘文),但義仍在專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