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觀點非常對,哈佛大學的William Pannapacker博士曾經總結過在美國什麽樣的人才適合進行文史研究,他的答案是以下四類: 1、妳有錢,不需要依靠他人,不需要賺錢養活自己或者撫養他人。 2、妳來自學界人脈豐富的小圈子家庭,將來能夠為妳找到壹個職位。 3、妳能依靠配偶提供家庭生活所需要的收入和福利。 4、妳在為已經獲得的工作攻讀所需的學位,比如高中老師,或者單位出錢讓妳讀書。他說
"這些人才是能夠安全地攻讀文科博士學位的人。任何其他人這麽做都面臨極大的個人風險,他們無法衡量這種選擇的全部後果,因為他們不了解大學的招聘體系或者不願意聆聽試圖告訴他們真相的人。"相比歐洲,美國壹向以競爭殘酷和社會保障不健全著稱。但是眾所周知,美國的基本福利保障還是比中國完善太多了。大學優質教育資源更是遠遠比中國優越。美國都如此,更不要說中國。當然,"不應該"不代表"不可以",也不是說家境不好就壹定不能學習文史專業。只是壹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必須要清楚自己可能為此付出什麽樣的代價。對我而言,如果不做學術,我想不出生命還有任何其它的意義。這是我反復權衡考慮很久後做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