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確實有不少常人所不太了解的另壹面 。他的情感世界非常豐富:既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的大氣磅礴,又有?生民百遺壹,念之斷人腸?的悲天憫人,更有?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憂從中來,不可斷絕?的多愁善感。
曹操是壹個政治家、軍事家,但他同時又是壹個詩人、文人。他還非常嚴以自律,崇尚節儉。下面,我分三點,來談談曹操的另壹面。
壹、戰時當做平時看。
盡管生逢亂世,但曹操非常重視文化保護工作。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戰擊敗袁紹後,根據《三國誌?魏書?武帝紀》記載:
盡收其輜重圖書珍寶,虜其眾。公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 。
曹操戰勝袁紹後,做了四件事:第壹是把袁紹的藏書全部加以妥善保管,防止散失;二是收繳輜重、珍寶,以備將來的軍資;三是改造俘虜,充實到自己的軍隊中,以此補充兵源;四是把部下與袁紹暗中來往的書信全部付之壹炬,以此安定人心。
在這裏,曹操把圖書和其他軍國大事,擺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曹操對文化的保護,更多的體現在他對文化的傳承、推動和發展。劉勰在《文心雕龍?時序》中稱:
魏武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
曹魏文化的繁榮和發展,是東吳和蜀漢所不可比的。在曹操的大力關心、倡導、支持下,建安文學在三國期間的長期戰亂、社會殘破的背景下得以勃興,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建安七子?與?三曹?是漢末、三國時期文學成就的代表。其中,?建安七子?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玚、劉楨。?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七子中除了孔融,都是親身經受漢末離亂之苦,投奔曹操後,才獲得了安定的生活。可惜,只要提到建安七子,人們卻只記得曹操殺了孔融。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曹操是真正把戰時當做平時,他從來沒有因為戰爭而荒廢了文化。曹操認為:戰爭總是要結束的,不能因為戰爭而丟棄了文化傳承,戰爭過後,國家還是需要抓教育。為此,他專門設置了掌管典籍的官吏,?采輟遺亡?,廣泛收集因戰亂而散佚的東漢官府以及民間藏書。
曹操的這個做法,讓我想起了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教育部制定了?戰時須作平時看?的戰時教育總方針,實施了遷移高校、建立戰地失學青年招致訓練委員會、設置戰區教育指導委員會、開展戰區教育等壹系列舉措。兩者之間的做法並沒有什麽區別,都是在戰時,著眼於戰爭之後的教育、發展。不能因為戰爭,而忽略了文化和教育。
由於曹操非常重視文化建設,三國中以魏國的國家藏書為最多。得益於他的保護措施,許多古籍因此而得以保全。從這壹點來看,曹操對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還是有壹定的貢獻。
二、文姬歸漢和墳籍挽救。
曹操曾經花費重金,把東漢名臣蔡邕之女,大名鼎鼎的才女蔡琰(字文姬)從匈奴贖回來。因為這件事,曹操和蔡文姬的故事引起後人的許多八卦,不少人認為曹操非常喜歡蔡文姬,並且有人說曹操對蔡文姬的愛是壹種暗戀,他終其壹生,都沒有得到過蔡文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