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的讀音為[Liǔ]。
黟的意思黟,漢語二級字,讀作黟(yī),黟縣,在安徽省。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唐韻》烏雞切《集韻》煙奚切,?音翳。《說文》黑木也。又《廣雅》黑也。
又丹黟,縣名。見前黝字註。又《廣韻》於脂切《集韻》於夷切《韻會》幺宜切《正韻》於宜切,?音伊。義同。
說文解字,卷十黑部黟,黑木也。從黑多聲。丹陽有黟縣。烏雞切文三十七重壹
說文解字註,(黟)黑木也。周書王會篇夷用?木。古今註。烏文木、出波斯國。南方艸木狀。文木樹高七八丈。色正黑。如水牛角。從黑。多聲。烏雞切。古音在十七部。丹楊有黟縣。地理誌本作黟。師古所據作黝。乃誤本耳。今安徽徽州府黟縣是其地。
資料擴展:
黃山,古稱黟山,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境內,地處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北部,地跨歙縣、休寧縣、黟縣和黃山區、徽州區,東起黃獅嶺,西至小嶺腳,北始二龍橋,南達湯口鎮,地跨東經118°01′至118°17′、北緯30°01′至30°18′,山境南北長約40千米,東西寬約30千米,總占地面積約1200平方千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及歷史遺存、書畫、文學、傳說、名人“五勝”著稱於世,有“天下第壹奇山”“天開圖畫”“松海雲川”之稱。黃山境內分為溫泉、雲谷、玉屏、北海、松谷、釣橋、浮溪、洋湖、福固九個管理區,有千米以上高峰88座,海拔均逾1800米。
黃山境內有大量的文化遺存,如古蹬道、古楹聯、古橋、古亭、古寺、古塔等,另有現存摩崖石刻300余處,孕育了中國山水畫“黃山畫派”;黃山境內動植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84.7%,植被覆蓋率達93.6%,已知脊椎動物達300余種,鳥類170余種;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之名。
1982年,黃山風景區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1985年,黃山風景區被中國旅遊報公布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之壹。1990年12月,黃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2004年2月,黃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世界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