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繼愈(1916.4.15-2009.7.11),字又之,山東平原人。著名哲學家、佛學家、歷史學家、國家圖書館館長、名譽館長。師從湯用彤、賀麟。1942年至1964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先後講授中國哲學史、宋明理學、中國哲學問題、朱子哲學、華嚴宗研究、隋唐佛教和邏輯學等課程.並在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哲學史課程。1964年,負責籌建國家第壹個宗教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所長。致力於用唯物史觀研究中國佛教史和中國哲學史。專著有《漢唐佛教思想論集》、《中國哲學史論》、《任繼愈學術論著自選集》、《任繼愈學術文化隨筆》、《老子全譯》、《老子繹讀》等;主編有《中國哲學史簡編》、《中國哲學史》、《中國佛教史》、《宗教詞典》、《中國哲學發展史》等。此外,還主持《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中華大典》等的編輯出版工作。
中文名:任繼愈
別名:字又之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山東平原縣
出生日期:1916年4月15日(丙辰年)
逝世日期:2009年7月11日
職業:學者,哲學家,歷史學家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信仰:國學
主要成就:國家圖書館館長
代表作品:《中國哲學史》
職務:原國家圖書館館長、名譽館長
人物簡介
任繼愈,字又之,山東德州平原人。1934年,畢業於山東省平原第壹中學並考入北京大學哲學系,1938年畢業。1939年考取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第壹批研究生,師從湯用彤和賀麟教授,攻讀中國哲學史和佛教史。1941年畢業,獲碩士學位。
1942-1964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先後在北京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宋明理學、中國哲學問題、朱子哲學、華嚴宗研究、佛教著作選讀、隋唐佛教和邏輯學等課程,並在北京師範大學擔任中國哲學史課程。
1955-1966年擔任《北京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編輯。
1956年起兼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為新中國培養第壹批副博士研究生。
1964年,負責籌建國家第壹個宗教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所長,並於1978年起招收宗教學碩士生、博士生,1985年起與北大合作培養宗教學本科生,為國家培養大批宗教學研究人才。他致力於用唯物史觀研究中國佛教史和中國哲學史,並曾多次在國外講學並進行學術訪問。
任繼愈於1987年至2005年1月年間,任國家圖書館館長,是學術界的代表,並擔任王羲之藝術研究院學術顧問,曾當選為第四、五、六、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1999年當選為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1991年6月,任繼愈先生應邀出席了在山東省廣饒縣舉行的“孫子學術研討會”,和其他150余名與會專家***同揭開了關於孫子故裏的千古之謎,確定山東省廣饒縣即為春秋時期偉大軍事家、思想家、《孫子兵法》作者、兵聖孫武(孫子)的故裏。會上,任繼愈先生被推選為中國孫子與齊文化研究會會長,並被聘為廣饒縣孫子研究中心特邀顧問。
任繼愈因病醫治無效,於2009年7月11日4時30分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3歲。
任繼愈先生壹生簡樸,嗜好不多,除了酷愛藏書之外,就是壹枚愛不釋手的漢玉把件雙面馬馱金。很為世人稱道。
學術主張
繼愈先生把總結中國古代精神遺產作為自己壹生的追求和使命,致力於用唯物史觀研究中國佛教史和中國哲學史。在中國古代諸子百家中,他最初相信儒家。解放以後,他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在用馬克思主義總結中國古代哲學的工作中,他是做得最好的壹位。由他主編的《中國哲學史》(四卷本)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就是大學哲學系的基本教材。四十年來,培養了壹代又壹代哲學工作者。七十年代後期,他又主編《中國哲學發展史》(七卷本,已出四卷)。他在《壽命最短的黃老學派效應長久的黃老思想》壹文中,指出“司馬遷的《史記》把老子與韓非合在壹起,寫成《老子韓非列傳》。古人曾指責司馬遷分類不當,認為老子不應與韓非擺在壹起,其實兩家有相融相通處,《史記》的安排並不能算錯,而且是可以理解的。”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他把對佛教哲學思想的研究作為研究中國哲學的組成部分。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他連續發表了幾篇研究佛教哲學的文章,受到毛澤東的高度重視。這些論文後來以《漢唐佛教思想論集》出版,成為新中國用馬克思主義研究宗教問題的奠基之作。1964年,他奉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之命,組建世界宗教研究所。幾十年來,世界宗教研究所培養了壹批批宗教研究人才。他在繼《漢唐佛教思想論集》之後,又主編《中國佛教史》(八卷本,已出三卷)、《中國道教史》、《宗教大辭典》、《佛教大辭典》。
任繼愈先生第三項學術貢獻是提出了“儒教是教說”,這壹判斷根本改變了對中國傳統文化性質的看法,是認識中國傳統文化本來面貌的基礎性理論建樹。這些年來,“儒教是教說”逐漸得到學術界理解和贊同。
任繼愈先生的第四項學術貢獻,是領導了大規模的傳統文化的資料整理工作。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任繼愈先生就領導了《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的整理和編纂工作。全書106冊,1.02億字。《中華大藏經(下編)》也已經啟動,預計2億-3億字。同時,任先生又主持編纂《中華大典》,預計7億字。
任繼愈先生的第五項學術貢獻,是始終堅持以科學無神論為思想基礎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堅持宗教研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堅持用無神論思想批判形形色色的有神論,抵制各種打著科學和民族文化旗號的土洋迷信。在他的領導下,創辦了建國以來、也是迄今為止唯壹的以宣傳無神論為宗旨的雜誌:《科學與無神論》。
專著有《漢唐佛教思想論集》、《中國哲學史論》、《任繼愈學術論著自選集》、《任繼愈學術文化隨筆》、《老子全譯》、《老子繹讀》等;主編有《中國哲學史簡編》、《中國哲學史》(4卷本)、《中國佛教史》(8卷本,已出第1、2卷)、《宗教詞典》、《中國哲學發展史》(7卷本,已出第1、2卷)等;此外,還主持《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的編輯出版工作;主要論文收集在《漢唐佛教思想論集》和《中國哲學史論》中。
刊行著作
專著
《老子今譯》(古籍出版社,1956年8月)
《魏晉玄學中的社會政治思想略論》(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
《範縝“神滅論”今釋》1957(譯註)
《墨子》1961(專著)
《漢唐佛教思想論集》(人民出版社,1973年)
《老子新譯》(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月;1985年又出修訂本)
《中國哲學史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中國佛學論文集》1984(合著)
《中國哲學發展史》1985(專著)
《任繼愈學術論著自選集》(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91年11月)
《佛教史》1991(專著)
《老子全譯》(巴蜀書社,1992年)
《漢唐佛教思想論集》1994(專著)
《任繼愈學術文化隨筆》(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年)
《佛教與東方文化》1997(專著)
《墨子與墨家》(商務印書館,1998年12月)
《天人之際》1998(專著)
《墨子與墨家》1999(專著)
《任繼愈自選集》2000(專著)
《竹影集》(任繼愈自選集)(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1月)
《任繼愈禪學論集》(商務印書館,2005年8月)
《皓首學術隨筆·任繼愈卷》(中華書局,2006年10月)
《老子繹讀》(書目文獻出版社,2006年12月)
論文
韓非的社會政治思想的幾個問題(《文史哲》1955年04期)
從“內經”看中醫的理論基礎(《江西中醫藥》1956年06期)
魯迅同中國古代偉大思想家們的關系(《科學通報》1956年10期)
魏晉清談的實質和影響(《歷史教學》1956年10期)
禪宗哲學思想略論(《哲學研究》1957年04期)
春秋時代天文學和老子的唯物主義思想(《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59年04期)
論老子哲學的唯物主義本質——兼答關鋒、林聿時同誌(《哲學研究》1959年07期)
天臺宗哲學思想略論(《哲學研究》1960年02期)
莊子探源——從唯物主義的莊周到唯心主義的“後期莊學”(《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61年02期;《哲學研究》1961年02期)
法相宗哲學思想略論(《哲學研究》1962年02期)
老子的樸素辯證法思想(《教學與研究》1962年02期)
墨子生卒年簡考(《文史哲》1962年02期)
關於《物不遷論》—壹篇形而上學的佛學論文(《學術月刊》1962年02期)
孔子——奴隸社會的保守派、封建社會的“聖人”(《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62年04期)
莊子探源之四——“後期莊學”(內篇)的唯心主義哲學體系(《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62年05期)
孔子的“仁”的保守思想中的進步意義(《學術月刊》1962年07期)
王弼“貴無”的唯心主義本體論(《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63年03期)
關於《不真空論》(附今譯)(《學術月刊》1963年03期)
如果老子是唯物主義者(《哲學研究》1963年06期)
李筌的唯物主義觀點和軍事辯證法思想(《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63年06期)
孔子講的“仁”能不能是人類普遍的愛(《學術月刊》1963年08期)
研究哲學史首先要尊重歷史(《哲學研究》1963年04期)
儒教的再評價(《社會科學戰線》1982年02期)
宗教研究與哲學研究(《青海社會科學》1982年05期)
中國文化的特點(《承德民族師專學報》1985年01期)
道家與道教(《國土資源高等職業教育研究》1987年03期)
禪宗與中國文化(《社會科學戰線》1988年02期)
唐代三教中的佛教(《五臺山研究》1990年03期)
中華民族的生命力:民族的融合力,文化的融合力(《學術研究》1991年01期)
從中華民族文化看中國哲學的未來(《哲學研究》1991年11期)
把《周易》研究的方法問題提到日程上來(《哲學研究》1992年01期)
中國哲學的過去與未來(《中國哲學史》1993年03期)
弘忍與禪宗(《佛學研究》1994年01期)
李贄思想的進步性(《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4年05期)
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齊魯學刊》1994年06期)
馮友蘭先生對中國哲學的繼承和發展(《齊魯學刊》1996年02期)
老學源流(《尋根》1996年02期)
中國哲學史的裏程碑──老子的“無”(《中國哲學史》1997年01期)
天臺宗與中國佛教(《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02期)
齊文化的產生和研究齊文化的意義(《濟南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郭店竹簡與楚文化(《中國哲學史》2000年01期)
中國傳統文化的光明前景(《中國文化研究》2000年04期)
李贄的悲劇結局(《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朱熹格物說的歷史意義(《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1期)
二十壹世紀的中國哲學(《中國哲學史》2001年01期)
宗教學理論研究不能脫離實際和現狀(《中國宗教》2001年02期)
談談孝道(《人民日報》2001年7月24日)
五臺山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五臺山佛教文化國際學術會議上的講話(《五臺山研究》2002年03期)
李贄改革悲劇給後人的啟示(《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說忠孝——儒學的回顧與前瞻(《紀念孔子誕生255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卷壹,2004年)
無神論教育與科教興國——2003年11月28日在中國無神論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上的講話(《科學與無神論》2004年01期)
中國封建社會忠孝規範的歷史貢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1月29日)
對忠孝傳統應給予新評價(《北京日報》2004年2月23日)
現代文明與宗教對話(《中國宗教》2004年12期)
漢字識繁用簡的必要與可能(《光明日報》2006年5月17日)
再談儒家和儒教(《北京日報》2007年3月12日)
再談儒學(《中國文化報》2007年4月26日)
《墨子·非攻》讀後
主編
《中國哲學史》(四卷本,人民出版社,1963年7月初版)
《中國哲學發展史》(七卷本,已出四卷,人民出版社,1983—1998年)
《佛教經籍選編》1985(選編)
《中國佛教史》(八卷本,已出三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4月)
《中國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於2001年出版增訂本)
《道藏提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7月)
《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匯》1993(主編)
《中國哲學史通覽》1994(主編)
《中國文化史知識叢書》1996(主編)
《北京圖書館同人文選·第三輯》1997(主編)
《禪宗與中國文化》1997(主編)
《宗教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8月)
《儒教問題爭論集》2000(主編)
《中國藏書樓》2001(主編)
《宗教小辭典叢書》2001(主編)
《齊魯人傑叢書》2001(主編)
《中國版本文化叢書》2002(主編)
《中國國家圖書館碑帖精華》2002(主編)
《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宗教學》2002(主編)
《佛教大辭典》(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中華大藏經》2004(主編)
《墨子大全》2005(主編)
《新版宗教史叢書》2006(主編)
《國際漢學》(1-16輯)1998-2007(主編)
《國家圖書館藏敦煌遺書》2008(主編)
《中國文化經典》2008(主編)
《中華大典·哲學典》2008(主編)
序跋
《中國少數民族哲學思想史論集》序(《哲學研究》1983年06期)
《印度佛教史》漢譯本序(《晉陽學刊》1984年05期)
《五臺山古詩選註》序(《五臺山研究》1987年01期)
《中國佛性論》序(《哲學研究》1988年06期)
《禪宗的形成及其初期思想研究》序(《哲學研究》1989年11期)
《陰符經素書釋義》序(《中國道教》1992年03期)
《蘇軾禪詩研究》序(《佛學研究》1995年01期)
《中國儒教史》序(《中國哲學史》1997年04期)
《惠能評傳》序(《中國哲學史》1999年03期)
《湯用彤全集》序二(《中國哲學史》2001年02期)
《十六國帝王列傳》序(《文史月刊》2003年01期)
對中國儒教的全面剖析——《中國儒教論》序(《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12月1日)
隨筆
熊十力先生的為人與治學(1988年)
有關蔡元培校長幾則軼事(《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抗戰時期西南聯大散記(《北京日報》2006年4月3日)
社會評價
孫家正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
任繼愈是國家圖書館任職時間最長的壹位館長。文化部原部長孫家正曾評價說:“任先生是圖書館界的壹面旗幟,作為壹名德高望重的資深學者,這面旗幟和國家圖書館的地位是相稱的,把許多專家學者、知識界以及社會上關心圖書館事業的人們吸引、聚集到這面旗幟下,大大提高了國家圖書館崇高的學術地位、文化形象。”
杜繼文
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在學術上,任繼愈對中國哲學史的研究具有開創意義。杜繼文說:“他特別能采取平等的態度來研討,跟學生在壹起也特別隨便,從來不會用自己的身份強迫別人接受他的觀點。”任繼愈90歲生日時,學生想為他做壽,但是他並沒有同意,只是進行了壹個很低調的學術研討會。“任先生始終都把自己當成壹個最平常、普通的人,他沒有任何特別的特點,可是這也就是他最特別的地方。”
陳力
國家圖書館副館長
作為中國國家圖書館名譽館長的任繼愈,在國圖有很高的威望。陳力透露,以前每次參加國圖的會議,任老說的最多的就是希望大家多讀書。“他還曾幽默地說過,國圖博士論文廳中有句話是《楚辭》裏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任老笑稱應該把這話換掉,免得讀者覺得在國圖裏查資料要東奔西跑,國圖也要給讀者提供更方便的服務。”陳立認為,任老壹生處世低調,不圖虛名,“他生前曾交待過幾件事,不出全集、不過生日、過世後不進行很隆重的告別儀式。”李申(任繼愈的學生、上海師範大學哲學教授)李申認為,他不僅是研究讀點校,他總是親力親為,從中國哲學的大家,也是壹位不做‘掛名主編’。”李申說,每全方位地研究中國傳統文化辭去國家圖書館任老辦公的學者。“特別是對於古籍文獻整理,任老有著自己的原則。從做選題、寫提綱到審稿任老都要壹本本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