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練太極拳的呼吸方法就三種,壹是自然呼吸;二是逆腹式呼吸;三是腹式呼吸。 自然呼吸大家好理解,後兩種不太好理解。所以我把後兩種的呼吸方法用區別對比的方法來加以闡述。總之,他們之間的區別並不太大。
首先,各門派的太極拳,起吸落呼兩者都是壹樣的要求,什麽叫起吸落呼?如所有太極拳的起式,均是兩臂慢慢向上擡起時,為吸氣。兩臂慢慢向下落時,為呼氣。
第二,他們的不同點是,逆腹式呼吸是合吸分呼。而腹式呼吸是分吸合呼。如逆腹式呼吸在抱球式,或兩臂向回拉時,為吸氣。兩臂向外或向上走勢時,如野馬分鬃或斜飛勢就為呼氣。而腹式呼吸則相反。
第三,氣沈丹田,兩者也是壹樣的。但有些拳友還不太清楚什麽叫氣沈丹田,我不從理論上闡述,我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清楚了。如練舉重的,氣必須沈到丹田,否則他就不會舉出妳要舉的重量。練太極拳也壹樣,氣沈不到丹田,妳在實戰的技擊中,妳就發不出力。所以過去的老拳師在傳授太極拳時總是強調,要氣沈丹田,怎樣氣沈丹田?我舉的例子是壹方面,另壹面就是要求以意領氣,氣到力到,以氣運身。
第四 ,是口鼻呼吸法,兩者也是壹樣的。口鼻呼吸法,就是在練拳時用鼻子吸氣,口呼氣。呼氣時口不須張大。呼吸要慢勻。
第五, 在練太極拳時,還遵循兩條最重要的原則,就是靜和松與呼吸相結合,兩者也是壹致的。在練拳時要慢慢入靜,頭腦無雜念,逆腹式呼吸氣才順,在加上全身放松那就如虎添翼,就會很快進入氣功態,當然任督二脈也就任轉自由了。
目前大多數練太極拳的都在練逆腹式呼吸,如果沒有老師的當面的指導,最好不要強調配合呼吸了。
陳氏太極拳呼吸法主張: 虛領頂勁,氣沈丹田的方法是立身端正,有意識地配合動作引導氣流徐徐有下行的感覺,沈入腹部臍下,不許使力硬壓。
練拳時心平氣和,凝神壹致,以意運動,要求做到:心靜無物,物我兩忘,氣定神閑,心息相依,呼吸自然。這就是要消除雜念,心靜用意,呼吸自然,內外兼修,形神兼練的方法。用意識指導動作,調節呼吸,在極為寧靜的情緒下進行適度練習,在“氣沈丹田”的基本要求下,隨著動作的變換,使呼吸與“內氣潛轉”協調,逐漸達到“氣遍身軀不稍癡”的要求。通過腹式呼吸運動,膈膜壹上壹下,內臟作輕微的帶有淺弧形的自然按摩運動,促使各種生理機制活躍起來。
在調節呼吸方面,陳氏太極拳采用我國七世紀記載的“調息法”,即“悠、勻、細、緩”,“不徐不疾”的呼吸法。 是純自鼻孔呼吸,“呼吸無聲、不結不滯、出入綿綿,若存若止”。這種“吐唯細細,納唯綿綿”的呼吸法,可以降低肺換氣的次數,控制呼吸,緩和心臟跳動,有助於人靜。
陳氏太極拳的呼吸方法除了上面所說的“調息法”,還有壹種“口呼鼻吸”的“迎氣法”。這是陳氏老架太極拳家所采用的呼吸法,例如陳發科練拳時有時就用“口呼鼻吸法”;洪均生先生也有時用這種呼吸法,他在練拳時“其口似開非開,似閉非閉,口呼鼻吸,任其自然”。這種呼吸方法,見於十七世紀唐代孫思自然“。這種呼吸方法,見於十七世紀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中所述的”迎氣法”:“以鼻引氣,口呼之,少微吐之,不得開口”;“從口細細吐出盡,還從鼻細細引人”。練太極結合“迎氣法”從療病保健上來講,不如用“調息法”更為柔和,對體弱和多病者更為合造。
陳氏老架太極拳,根據運動量大小,對竄、蹦、跳、發勁不同的要求,可以采用“調息法”和“迎氣法”。 運動量大,特別在發勁時須口吐氣發聲,以適應發勁的速度,因此采用了“調息法”。運動量的大小,因人而用,不可強為,以自然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