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籍中的鱉頭簡介

古籍中的鱉頭簡介

《*辭典》:鱉頭出處《唐本草》拼音名BiēTóu別名鱉首(《中藥誌》)來源為鱉科動物中華鱉的頭。加工鱉甲時,割下鱉頭,洗凈曬幹。生境分布全國大部地區均產。性狀幹燥的鱉頭,略呈長圓柱形,吻端尖,頸部向上彎曲,約成90度角。外表呈灰棕色,略有皺褶。質堅硬,氣腥臭。功能主治治久痢脫肛,產後子宮下垂,陰瘡。①《唐本草》:"燒為灰,主小兒諸疾,又主產後陰脫下墜。"②《日華子本草》:"燒灰療脫肛。"附方①治小兒積冷久下瘥後,脫肛不瘥,腹中冷,肛中疼痛不得入者:鱉頭二枚(炙令焦),小猬皮壹枚(炙令焦),磁石四兩,桂心三兩。上四味末之,蜜丸如大豆。兒三歲至五歲,服五丸至十九,日三,兒大以意加之。(《千金方》鱉頭丸)②治小兒勞瘦,或時寒熱:鱉頭壹枚。燒為灰,細研為散。每服以新汲水調下半錢。(《聖惠方》)③洽產後陰下脫:鱉頭五枚。燒末,以井華水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④治脫肛歷年不愈:死鱉頭壹枚。燒令煙縮,治作屑,以敷 *** 上,進,以手按之。(《千金方》)⑤治男子陰頭癰不能治者,及婦人陰瘡脫肛:鱉甲頭燒灰,以雞子白和敷之。(《普濟方》)摘錄《*辭典》

詳見百科詞條:鱉頭 [ 最後修訂於2009/12/7 23:51:55 ***499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