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蕭統《文選》的評選標準是

蕭統《文選》的評選標準是

蕭統《文選》選文的標準是:事在深思,義在深刻。

蕭統作品選

南朝梁昭明之子蕭統(501-531),在東宮搜羅諸子,編修《隋書經史》,被譽為阿津學者杜預的好文章,後有李沖的《論翰林》和智玉的《雜文》。但是現在大部分都失傳了,只有編者的序言和壹些失傳的文章存在。最早的選集應該是《文選》。

蕭統在文學上主張質與量並重,認為文章要“美而不浮,典而不野”(答王《集》和《湘東詩院書》)。至於文學與非文學的界限,我們不應該把“儒家經典”、“子書”和歷史著作列入《文選》。他認為“經書”是神聖的,不敢刪。《資書》闡述的是哲學觀點,歷史作品不同於文學作品,它側重於編年史。還認為史書中的贊和序是“綜合收詞”和“誤與中國比較”的作品,可以選用;也可以選擇壹些應用文檔。在他看來,選文要符合“事出深思,義歸茫茫藻”的標準。前者指的是文章典故、古人言論,都經過了仔細推敲;後者意味著文章的形式和修辭必須華麗。

《文選》的選文範圍很廣,從屈原的《周末》到梁,選了127位作家的500首詩和散文,但沒有壹首入選當時的艷詩和詠物詩。所選作品多為精品,30卷篇幅,概括了當時各種風格的大致面貌和代表作,為後人研究這78年的文學史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文選》自初唐李善註釋以來廣為流傳,被視為學習文學的典範。比如李善說“英語落後者好學”(文選註),杜甫教兒子“掌握文選原理”(宗武聖日),宋代諺語說“文選雖爛,秀才半”(陸遊《舊學殿註》),都說明文選對後世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