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最早的常平支架裝置是什麽?

最早的常平支架裝置是什麽?

我國漢晉時期的被中香爐,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常平支架裝置。

被中香爐也叫臥褥香爐,大約在西漢前期即已問世。漢代著名詩人司馬相如(前179~前117年)的《美人賦》中,有“金紐熏香,黼帳低垂”的詩句,據宋代學者章樵註解,“鉔音匝,香球,衽席間可旋轉者”,可知司馬相如生活的年代已有了被中香爐。據漢晉古籍《西京雜記》記載:“長安巧工丁緩者……又作臥褥香爐,壹名被中香爐……為機環轉運四周,而爐體常平,可置之被褥。故以為名。”從現存的古代被中香爐可以看到,其構造精巧,由幾個軸心線相互垂直的金屬環構成,在中央軸心上安裝壹個半圓形或盂形的容器,容器中點香,外面用鏤空的金屬球包裹,像個多孔小球,鏤空球內有兩個環互相垂直且可靈活轉動,點香用的爐缸就掛在內圈上,爐體可繞三個互相垂直的軸線轉動。由於互相垂直的各環轉軸彼此制約,以及容器自身重量的作用,無論球體香爐如何滾動,燃點香料的容器都保持著水平位置,燃點著的香料都不會外泄,點上香後放在被窩中,可以免除著火之災。中國歷代所造的被中香爐有銅的、銀的、鍍金的,中環軸結構有二環的,有三環的。除被中香爐外,此類結構和原理還用於其他方面,如:武則天如意年間(692年),有人制造了壹種烤火取暖器。叫“木火通”,“鐵盞盛火,輾轉不翻”;宋代時,有壹種用於舞龍的“燈球”,內盛油脂,無論舞燈者如何舞動燈火都不會濺出;又有壹種女人佩掛的“香球”,不管佩掛者如何活動,內裝的香料都不會掉出。

目前的常平支架的結構就是從被中香爐的軸結構演變而來的,又叫萬向支架,是現代回轉器(陀螺儀)的關鍵部分,已在工業中被廣泛應用。歐洲人直到14至16世紀才利用常平支架裝置制成航海羅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