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艾灸治療黃疸的方法

艾灸治療黃疸的方法

 黃疸是常見癥狀與體征,其發生是由於膽紅素代謝障礙而引起血清內膽紅素濃度升高所致。艾灸療法對治療黃疸有非常顯著的效果。下面由我為大家介紹艾灸治療黃疸的 方法 。

艾灸治療黃疸的方法

 1.病因

 引起黃疸的原因雖然很多,但總是內外相引,濕熱相博,由氣入血所致。由於人的體質差異,濕從熱化則為陽黃,濕從寒化則為陰黃。

 2.癥狀

 本病初期,多發熱惡寒,食欲缺乏,或惡心嘔吐,周身乏力,小便深黃如濃茶。黃疸先從眼鞏膜發黃開始,漸而周身皮膚發黃,如果黃色鮮明如橘子色,為陽黃,黃色晦暗如煙熏味陰黃,黃如醬油,並見高熱煩躁、神昏、發病急驟,病變迅速,多為急黃。又因病因不同,故伴隨癥狀亦異,治當詳察。

 3.療法

 取脾俞、中脘、三陰交、膽俞穴。

 灸法可以選用艾條溫和灸或回旋灸,每次各灸10~15分鐘,每日灸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休1~3日。

艾灸治療黃疸的要求

 迄今為止,國內外臨床上應用的灸法種類,超過百種,本書即 總結 了114種。面對十分繁多的灸治方法,在實際操作應用時,必須針對不同情況,選用最佳的灸法。

 壹、恰當選擇施灸方法

 首先應因人而宜,不同的年齡,對應的穴位或施灸手法也是不壹樣的。如老人、小兒盡量少用或不用直接艾炷灸,這點非常重要。糖尿患者則禁用著膚灸,因易出現嚴重的化膿感染,傷口不易愈合。不同的人體部位也應有所不同。如面部,宜用艾條懸起灸或艾炷間接灸,而不能用直接灸等。

 第二點就是因病而宜,不同的病癥對應的方法及治療也是不壹樣的,我們不能隨便施灸治病。隨著灸治方法的發展,出現了專病專法化的趨向,所以在選用灸療時也要充分考慮到此點。大量臨床 經驗 表明,采用直接灸(化膿灸)的方法,防治慢性支氣管炎和哮喘有良好的效果;又如用燈火灸或火柴灸治療流行性腮腺炎,已在大陸普遍應用;又如麻線灸治女陰白斑,鋪灸治類風濕性脊柱炎等等。總之,壹定要因人因病,選擇合適的灸療。

 二、嚴格掌握施灸劑量

 灸量是指灸療對機體刺激的規模、程度、速度和水平等。它是灸治所致的刺激強度和刺激時間的乘積,取決於施灸的方式,灸炷的大小、壯數的多少,施灸時或施灸後刺激效應的時間等因素。掌握最佳灸量,有助於提高療效,防止不良反應。按古今醫家的經驗,大致上包括以下幾方面。

 1.由天時、地理定灸量

 如冬日灸量宜大,方能祛寒通痹,助陽回厥。另如北方風寒凜列,灸量宜大;南方氣候溫暖,灸量宜小。

 2.由年齡、體質、性別定灸量

 不同的年齡、體質和性別,體質也是不壹樣的,其陰陽氣血的盛衰及對灸的耐受性都是不同的,因此施灸時沒有固定的量或時間,需要根據年齡、體質、性別定灸量。古有以年齡定灸量,稱隨年壯,即隨年齡由小至大而遞增壯數,以壯年為限度。尚應考慮體質情況,並據男女生理、病理之差異而定灸量大小。另外,由於種族差異,灸量對機體的影響亦殊。

 3.由病情、病性定灸量

 病深痼疾,壹般灸量宜大。如《備急千金要方》言?凡言壯數者,若丁壯遇病根深篤,可倍多於方數?另如灸治急癥、多數醫家主張壯數宜多,如在眾多著述中,灸?五十壯?、?百壯?、?二三百壯?、?五百壯?、?七八百壯?等描述隨處可見。《扁鵲心書》言:?大病宜灸臍下五百壯?。《西方子明堂灸經》指出臍中穴?主泄利不止?灸百壯?等。但也有醫家持不同意見,如《千金要方》認為施灸壯數應以身體部位來定,?苦卒暴百病?灸頭面四肢宜多,灸腹背宜少,其多不過五十,其少不減三五七九壯。?《類經圖翼》則認為應以卻病為度,?故灸者必令火氣直達毒處,不可拘定壯數。?而老年或體弱之保健灸,灸量宜小,但須堅持日久。病在淺表、灸量可小;在內則灸量宜大。癰疽陰瘡雖發於體表,但病根在內,故灸量亦須大。

 4.由所取部位定灸量

 所取穴位皮肉淺薄者宜以小灸量,皮肉厚實者宜以大灸量。如《備急千金要方》雲:?頭面目咽,灸之最欲生少;手臂四肢,灸之則須小熟,亦不宜多;胸背腹灸之尤宜大熟,其腰脊欲須生少?。實驗也發現,肌肉淺薄之處的大椎、至陰穴,少灸則轉胎效果佳,多灸之後效反差。

 5.由灸炷大小定灸量

 灸炷的大小,古籍述之頗詳。《備急千金要方》雲:?灸不三分,是謂徒冤,炷務大也?。要求艾炷底部範圍不小於3分。此間接灸而言,若直接灸則不然,艾炷可小至粟粒大。在施灸時,通過選擇適當大小之艾炷以控制灸量。迄今為止,國內外臨床上應用的灸法種類,超過百種,本書即總結了114種。面對十分繁多的灸治方法,在實際操作應用時,必須針對不同情況,選用最佳的灸法。

 6.由患者感覺定灸量

 患者感覺分二類,壹為施灸後的灼熱感。根據不同病情,有的僅要求局部溫熱感,有的則要求有燙灼感,可按患者口述而加控制。另壹類為灸的傳導感覺,如隔蒜灸中的鋪灸治療虛勞頑痹,須灸至患者自覺口鼻中有蒜味時停灸。這也是壹種控制灸量的依據。

 7.由施灸次數定灸量

 將規定的壯數,壹次灸完為頓灸,分次灸完稱報灸。對體質差者及頭四肢等肌肉淺薄處,可以通過報灸的方式控制灸量,以防止不良反應,取得預期效果。恰如《神灸經綸》所雲:?若並灸之,恐骨氣血難堪,必分日灸之或隔日灸之?。

 上文詳細的為大家介紹了艾灸治療黃疸的方法,大家可以嘗試壹下,這是個非常好的治病保健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