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老師讓我們講壹次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課

老師讓我們講壹次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課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中華民族的祖先用勞動和智慧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延續不絕,壹直影響到今天的生活。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凝聚中華民族力量的客觀要求,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現實需要。全面、系統地挖掘、整理和介紹中華傳童文化,則是中國學者義不容辭的光榮任務。有鑒於此,幾十位對於傳統文化素有研究的學者通力協作,編纂了這部《中華傳統文化大觀》,奉獻給各位讀者。

文化是人類精神活動和實際活動的方式及其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由於人們生活實踐的復雜多樣,文化也相應地具有不同的內容、形式和層次。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壹,早在數千年以前,中國就以獨具特色的黃河文化而聞名。其後,經過炎黃子孫長期的創造和積澱,中華文化愈豐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響,舉世罕見。

中華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整體性,各種文化形式之間相互貫通,相互影響。只有在比較全面了解中華文化各個門類形式的基礎上,才有可能對其總體特征與實質獲得較深入的理解。事實上,整體性把握文化,本身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之壹。中國歷史上的許多傑出人物都是在眾多領域均有重要建數、樹的文化全才。世界級文化大師孔子所推崇和追求的“成人”,不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廣博的知識、深邃的智慧,而且還具有出色的文字表達能力、政治管理經驗以及藝術、體育、軍事等多方面的技藝。孔子本人正是這樣壹位全面發展、多才多藝的偉大人物。作為傑出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歷史學家和文學家,孔子對於音樂等藝術領域、射禦之類技能甚至烹飪與服飾的原則等,都曾提出過非常精妙的見解。中國古代傑出人物對於文化的全面追求,啟發本書作者將不同門類的知識融匯貫通,集為壹帙。

本書內容涉及的時間範圍因門類而略有差別,壹般說來,上起原始社會,下至近現代。面對浩如煙海的歷人物、汗牛充棟的古代典籍、星羅棋布的文物遺存,本書沒有采取編年體的中國文化大事記的寫作手法和按詞條分門分類的文化詞典的編纂形式。大量人物、著作、術語、事件的簡單堆砌並不能揭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蘊。在有限的篇幅內,本書為讀者奉獻的是系統的而不是支離破碎的知識。本書努力把尋找中華傳統文化各個門類的發展線索放在首位,力圖達到歷史與邏輯的統壹。同時,本書也試圖分析每壹文化門類的基本特點,闡釋這些文化門類在整個中華傳統文化中所處的位置。最終展現給讀者的,除了壹幅幅多姿多彩的歷史畫卷以外,還包含對各方面知識的整合與品味,包含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整體性總結與反思。相信這種撰寫方式能幫助讀者獲得清晰、明了和系統的知識。

強烈的時代性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又壹大特征。文化的本質不是既成的事物而是流變的過程。本書揭示了這樣壹個事實,即傳統文化壹直處於《周易》所形容的“生生不息”的繼承與變易的對立統壹發展之中,舊的形式不斷被新的形式所代替,但在新的形式中又包含著持久恒常的民族精神。例如,被視為“國粹”的京劇實際上是壹門非常“年青”的藝術,它的真正成熟距今不過百年上下。自宋代以來,主導戲曲舞臺的藝術形式曾發生過多次重大繁榮。然而,這種變革並非脫離歷史的獨立創造,而是繼往開來,在吸收過去遺產的基礎上加以創新。研究中華傳統文化的重大意義也正在於此。盡管許多舊的形式已隨著歷史變遷而失去生命力,但卻可以通過改造,使之適應新時代的要求而繼續發展。因此,本書在研究中華傳統文化各門類歷史發展的同時,也盡可能地對該領域的未來發展作出預測。

中華傳統文化的另壹重大特征是突出的地域性。中國國土遼闊、地大物博,自周秦以來除個別分裂割據時期外,在大部分時間內保持著統壹的多民族的國家這壹政治機構。因而,在中華傳統文化這壹體系之中,既有源自黃河流域的華夏文明作為主體,也有多樣的少數民族文化作為補充,相得益彰。中華傳統市場早在數千年前就與異國文化開始了交流。漢唐時代,中國文化是相當開放的。在許多方面,中華民族的祖先曾非常勇敢地、毫不猶豫地吸收外來文化因素,並加以改造,不斷豐富中華文化的內涵。從意識形態方面看,中國接受了從印度傳來的佛教,這是世界主要文明體系之間的最大規模的交流之壹。從藝術方面看,中國大量吸收了沿絲綢之路傳來的異國音樂、舞蹈,並使之中國化。“胡琴”是中國民族樂器中的重要代表,但如同其名稱所示,它原來是外來品。從飲食、服飾、民俗等方面看,中國所吸收的異國文化內容也十分驚人。與此同時,中國也將自己的文化向外輸出,如造紙等四大發明、絲綢與瓷器等工藝制作等,都對世界文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中華傳統文花的許多精華,如中醫、氣功、武術等,至今仍受到全世界的重視。中外文化的交流與比較,是文化研究的基本課題之壹,需要加以專門研究。因內容和篇幅所限,本書只是約略地揭示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若幹文化的交流必將進壹步擴大,具有悠久傳統的中華文化,必將以嶄新的資態邁進未來的世界文化體系之中。

篇章目錄

·儒家學說

古典儒學

兩漢經學

儒道釋的交會與融通

義理之學

考據之學

·道家道教

老子哲學

莊子哲學

早期道教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

道教的鼎盛

金元時期新道教

道教的衰落

·中國佛教

教義教規

歷史源流

教下諸宗

教外別傳

禮儀制度

藏傳佛教

·詩歌詞曲

先秦詩

兩漢魏晉

南北朝詩

唐詩

宋詩

元明清詩

·文章駢賦

散文

駢文

辭賦

·章回小說

形成與演變

流派與名著

民族風格

·書法篆刻

先秦書法

秦漢書法

魏晉南北朝書法

隋唐書法

五代兩宋書法

元明書法

清代書法

書論與欣賞

篆刻

·中國繪畫

教化人倫——人物畫

山境水情——山水畫

花鳥精神——花鳥畫

玄妙之門——繪畫理論

·雕塑造像

明器雕塑

陵墓表飾雕塑

宗廟造像

石窟造像

寺廟造像

建築雕塑

工藝雕塑

·傳統音樂

民歌

樂器和器樂

舞蹈音樂

曲藝音樂

戲曲音樂

樂論、樂誌和樂律學

·古代舞蹈

原始舞蹈

周代樂舞

秦代百戲

隋唐樂舞

宋代隊舞

元、明、清舞蹈

·古典戲曲

戲曲的起源和形成

宋元南戲

元雜劇

明清傳奇

清代地方戲

京劇

傳統戲曲理論

·史官史學

史官史家

史書體裁

歷史思想

史學理論

·漢字的形質

漢字的基本類型

漢字的起源與發展

漢語方言

漢語語音

漢語詞匯

漢語語法

·書簡典籍

古籍形態

古籍整理

古典書目

·教育科舉

教育制度

教育思想

科舉制度

·中華武術

拳術

武術器械

對練

集體項目

攻防技術

·中華氣功

淵源探蹤

歷史發展

門類劃分

研究方法

理論基礎

要領簡述

應用價值

外氣研究

·棋藝博戲

圍棋

象棋

·兵家韜略

韜略的形成與發展

韜略的理論原則

國防韜略

治軍韜略

用兵韜略

·政治謀略

政治謀略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條件及其作用

政治謀略的類型

·刑名律令

淵源與發展

理論基礎

形式特征

主要罪名及處罰

刑罰體系

主要適用原則

·中醫中藥

基礎理論

臨床基本原理

針灸學

中藥學

養生學

名醫名案

·建築園林

構造與材料

色彩與布局

傳統居住建築

城市和城市公***建築

宮殿建築

禮制與祠祀建築

陵墓建築

佛教建築傳統園林建築

·古玩器皿

陶器

玉器

銅器

瓷器

漆器

金銀器

文房四寶

·衣冠服飾

起源與初步發展

周禮縉紳與漢官威儀

從魏晉的日月改易到唐代博采兼收

宋代的守古尚簡與明代的恢復漢俗

滿漢並存的清代服侍

·美食名飲

鬥茶品茗

瓊漿美酒

玉盤珍饌

·中國民俗

鬼神

喪葬

婚姻

宗法

禮儀

節日

禁忌

相術

風水

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