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杞人憂天”中的杞人不應受到恥笑

“杞人憂天”中的杞人不應受到恥笑

在七上語文課本《杞人憂天》中,“杞人”之所以被人恥笑,其根本原因在於他對天地崩塌的憂慮。因為以常人的思維推斷,天地是不會崩坍的。所以杞人的擔憂是庸人自擾。

然而,天地真的不會崩坍嗎?當我們將視野轉向歷史空間,會發現答案是值得商榷的。《左傳》記:莊公七年夏,“恒星不見,夜明也。星隕如雨,與雨偕也。”歷史中的這天出現了兩個不同尋常的天象:壹是恒星消失了;壹是大規模的流星雨。僖公十四年秋天又發生山崩現象:“八月,辛卯,沙鹿崩。” 《詩經》中《十月》寫的“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則是對公元前780年陜西岐山大地震的記錄。這樣的記載在古籍中屢見不鮮。初民原始思維稚嫩蒙昧,天下流星、高山崩坍、大地崩裂、洪水泛濫這些自然現象對於他們來說無異於天崩地裂。據記載,“星隕如雨,與雨偕也”的災難發生時,杞國爆發了大火災,當深諳史實的杞人深怕災難再次出現時,自然憂思日深,廢寢忘食。

中國封建社會多有 “位卑不敢忘憂國”“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文人士大夫,他們就是杞人在後世的傳人。2014年12月,“杞人憂天”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正是因為它所傳承的“探天問地、善於思考、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偉大精神。

杞人應得到我們的敬重,當所有的人都在心安理得地過日子的時候,他的眼光卻超出了身邊的日常生活,投向了天上,思考起了宇宙生滅的道理。他不是庸人自擾,他有著憂患意識。

杞人不是庸人,而是哲人。這種看起來迂遠的“憂思”的確包含著壹個智者的遠慮與深思。

“杞人憂天”現在已經變成了現實,古老的“杞人之憂”正無情降臨於現代社會。臭氧層的破壞對人類的生存已構成嚴重威脅,太陽黑子對地球生物和通訊的幹擾不容忽視,“溫室效應”比以往更加嚴峻地影響人類生活。壹系列的事實顯示,“蒼天”不是無憂,而是堪憂。杞人憂天就是兩千多年前我們的先人對我們今天生存狀況的預警。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今,我們每壹個人都應該有壹種憂患意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