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我把這些文字打出來,形成“每日壹語”發到微信群與家長***享,深受家長與學生的喜愛,家長說每天期待看到我分享的心靈雞湯,受益匪淺。寒假期間,為了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組織45名愛讀書的孩子建立了讀書分享群,每天在群裏互相分享讀書心語,與學生壹起享受閱讀帶來的歡愉;去年的某壹天,開始在全縣小學語文教師教研群分享《論語》內容,希望老師們閱讀《論語》,愛上《論語》,受到啟迪,也希望他們能與自己喜愛的書相遇,加入閱讀分享的行列,不知不覺成長為自己喜歡的模樣。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今日閱讀《論語》 述而篇第七,完成第371次分享。
今日分享(第371次)
原文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譯文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學生:文獻知識、行為規範、忠誠老實、講求信用。
感悟
孔子教育學生,講求循序漸進,在他看來,教授文化知識固然重要,但是重塑修養品行更為重要。學習文化知識,為以後的品行塑造打下基礎。只有文化知識學得多了,才會懂得更多的道理,然後遵照這些道理約束日常言行,這是壹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
? “文”,指文獻、古籍等。孔子用來教育弟子的文獻內容,已經滲入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在進行文化教育的同時,也在進行思想教育。
? “行”,指德行,也指社會實踐方面的內容。人類壹切的外在活動,歸根到底都要體現在言行上。孔子以此教授學生,就是想讓弟子規範自己的言行,說好話,行好事,言行壹致,久而久之,養成美德。
“文”和“行”都屬於外在修養, “忠”和“信”則是內在修養。外在修養為內在涵養打下基礎,也是形成內在人格的必要條件。
“忠”,盡忠,對人盡心竭力。孔子所強調的“忠”的核心內涵,乃是克己盡心,做事全力以赴。要對自己的所有承諾認真負責,不能松懈倦怠。在孔子眼中,“忠”就是這樣壹種孜孜以求、堅持不懈的敬業精神,壹種高度的責任感。
至於“信”,核心主旨就是誠實守信。誠信是壹個人的立身之本,壹個人若失去誠信,道德修養也就無從談起,更不要說君子之德了。因此,孔子教導弟子們講誠信,想以誠信構建仁德。我們教育學生講誠信,我們自己首先要做誠信之人,給學生做好表率。
孔子以''文、行、忠、信”為主要教學內容,並配合循序漸進的教育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成功地培養出壹大批優秀弟子,造福於後世。孔子去世以後,他們或著書立說,或從政治國,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他們以自己的成就,彰顯出孔子的成功與偉大。
孔子是壹位聖人,也是壹位好老師,是我們做人和做事的楷模。讀《論語》,認識孔子,理解孔子,讀懂孔子,才能更好地理解我們的時代,理解我們所從事的事業,理解我們的教育對象,從而把事業做到極致,做到圓滿。